2024年纪录片:传承时代薪火 守望精神家园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8 04:15 2

摘要:2024年的纪录片创作,围绕主题主线挖掘选题:深扎于现实,敏锐体察生活的点滴变化;聚焦于传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放眼于寰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年,国产纪录片在内容与技术双创新的驱动下迎来新突破,迸发新活力。

【文艺观潮·2024影视创作回顾】

作者:张延利(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2024年的纪录片创作,围绕主题主线挖掘选题:深扎于现实,敏锐体察生活的点滴变化;聚焦于传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放眼于寰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年,国产纪录片在内容与技术双创新的驱动下迎来新突破,迸发新活力。

紧扣主题主线 表现中国人的奋斗拼搏

在中国纪录片的家族谱系中,重大主题创作作为重要品类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2024年,国产纪录片充分发挥“国家相册”功能,用光影记录中国人集体记忆的难忘瞬间,以更多维的视角走近时代、打动人心。比如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重大主题创作以纪实影像定格人民奋斗足迹,为祖国华诞献上光影之礼。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新中国——平凡而闪光的足迹》将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与普通民众的奋斗身影巧妙交织,既高屋建瓴又朴素动人地勾勒出伟大祖国的前行轨迹;《淬火》选取新时代深入推进政治建军的新人新事,以英雄模范人物、功勋荣誉集体、一线备战部队、平凡岗位官兵的实践历程,表现人民军队为强军事业不懈奋斗的昂扬风貌;《大国基石》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巧妙结合,生动展现大国重器与民生保障的紧密联系,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向新而行的高质量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微纪录片《红相册·邓小平的故事》以邓小平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为基本素材,辅以历史影像、档案、实拍画面,用深情笔墨描绘他立体光辉的形象。而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时,《我与湾区共成长》《莲开濠江》等作品有理有据地展现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繁荣稳定的新图景。《黄河之歌》则围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而策划制作,以一万年的时间跨度为叙事轴线,探寻黄河在中华文明萌芽、发展、繁盛、转折以及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去回答“黄河为什么会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命题。

还有很多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以深刻历史洞察与厚重人文关怀讲述革命先辈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彰显浓厚的家国情怀。《雨花忠魂》以中国共产党1921年到1949年28年的奋斗历程为主线,精心塑造一组生动感人的革命英雄群像;《卢作孚》以“第一视角”讲述卢作孚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他对川江航运、乡村建设以及科学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彰显其浓烈的爱国情怀;《伟大的胜利:抗美援朝启示录》通过亲历者口述历史、纪实寻访、情景再现、手绘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进程和重要战役,阐释这次伟大胜利带来的启示。创作者用珍贵史料和生动细节为宏大主题填充丰满血肉,展示革命先辈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

深入现实肌理 记录生活的点滴变化

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观众了解社会、沟通外界的重要窗口。2024年的国产纪录片以“烟火气”为创作底色,在生活这一主题上不断向下深挖、向外拓展,展现更加多元的社会截面,让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通过纪录片的镜头被看见、被关注、被理解。《守护解放西》第五季延续“纪实+真人秀”的节目模式,讲述经验丰富的老警察带领元气满满的“00后”新警察奋斗在一线的故事;《前浪》《亲爱的,请别忘记我》揭示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社会影响,聚焦老年人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两岸家书》以“家书”为载体,呈现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使用大众化、生活化的镜头语言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这已成为纪录片界的一个创作共识。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演绎大情怀”的创作理念指导下,2024年的纪录片创作致力于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里“采样”,以美好善良、勇毅向上的普通人群像传递出平凡又不凡的时代力量。《我的美食向导》《宵夜江湖第三季》等美食类纪录片对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进行独到的艺术提炼和精彩的审美展现,让观众在烟火故事中感知情感温度和社会温暖;《他乡的童年》第二季、《毕业2024》聚焦教育话题,深入观察中国乃至全球教育现状。这些作品在坚守真实性原则的同时,实现“艺术真实”与“社会真实”的互相滋养,勾勒出更为精细丰富的社会图鉴。

立足传统文化 探索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2024年,纪录片挖掘中国题材的独特价值,探索如何讲述好古往今来的中国故事,回答“何以中国”的时代命题。《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研究成果、最新发现,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创生的故事,以影像溯源历史、“寻脉”中华;《马王堆·岁月不朽》以文物与博物馆为创作主体,展现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与文物背后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国从春秋至汉初的丰富物质文明和深厚精神文明;《农耕探文明》通过梳理挖掘中国众多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破解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本草流芳》《大国医·千金方》多维度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经典方剂的创制背景及当代影响,表现中医药中所凝结的中华民族生命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李叔同》《司马相如》《巴金》等通过讲述文化名家的传奇人生,诠释创作者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而《千里江入淮》《飞来峰》《寻找最美目的地:秘境贵州》等自然生态纪录片展示大美中国图景,彰显“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这些作品以影像之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开新空间。

2024年,国产纪录片还将镜头对准中国课题与世界课题的交叉点、不同国家观众情感的共通点,回应人类社会的共同关切。《中国奇妙之旅》《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第三季等充分发挥中外合拍的优势,运用他者视角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里斯本丸沉没》《康熙与路易十四》《再会长江》三部纪录电影在跨文化的创作视角下,表现中国文化独有的情怀与魅力,挖掘中国精神的内核。这些高品质的纪录片扬帆出海,吸引众多海外观众的目光。

拓展艺术边界 不断更新创作传播理念

当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纪录片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推动制作技术、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创作理念的变革发展,让人们看到“纪录+”模式的无限可能。

新技术的应用为纪录片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创作者运用高清设备、无人机拍摄、卫星遥感、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高了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腻感,也让拍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和丰富。如《星空瞰华夏》第二季引入卫星遥感成像、数字摄影测量、雷达激光扫描、三维动画等高科技制作手段,为观众揭秘前所未见的古代中国;《“字”从遇见你》第二季结合影像技术合成,将数千年前的甲骨文、金文文字转化为会跳舞、卖萌的小人儿,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吸引力和趣味性。

新技术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纪录片的创作传播理念。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持下,创作者可以更精准地进行用户画像,从而调整创作方向和策略,针对社会热点和民众关切,对拍摄对象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进行深入挖掘,更精准地呈现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凤凰:她的传奇》从现代女性关注的话题切入,通过几位古代女性的人生故事,为观众化解现实焦虑、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思路。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推动纪录片实现从传统业态向创新驱动业态转型。从纵向产业链维度看,新质生产力压缩制作成本和周期,优化纪录片创作流程,细化制作门类分工,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统筹全链条生产营销。从横向跨界融合维度看,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赋能纪录片跨界融合,在讲述行业故事,传播行业声音,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让行业的发展助力纪录片产业发展。

2024年,中国纪录片以镜头捕捉时代脉搏,用心灵感受生活温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展望未来,纪录片人应再接再厉,以行进的创作姿态和正能量的内容,为社会之变和时代之进留存更多影像资料。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8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