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倭代华,中国电视剧满屏倭风?揭开多少古装剧“服道化”的悲哀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07 17:51 2

摘要:一些打着弘扬中华文化旗号的古装剧,却频频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倭风”设计。

明明是国产剧,偏偏喜欢“作妖”掺点日本元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却被一些人搞得不伦不类。

一些打着弘扬中华文化旗号的古装剧,却频频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倭风”设计。

从建筑到服饰,从道具到细节,满屏都是日式元素的影子。

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什么总要去靠别人来装点门面?

这到底是无意中的文化借鉴,还是明目张胆的“以倭代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国产古装剧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感。

《云之羽》一上线,弹幕和评论区炸开了锅。

有人说:“郭敬明的美术团队真是顶级,服化道也太精致了吧!”但另一边却是铺天盖地的质疑:“这是中国剧?怎么一眼看过去满屏都是日本风?”

从建筑到服饰,从发型到细节,“倭风化”直接被贴在了这部剧的身上。

就算你没看过剧,也一定刷到过它的相关热搜。

这部剧确实很美,画面每一帧都像一幅画,色调搭配得高级又和谐。

但你停下仔细看,会发现这种美跟你印象中的古装剧“国风”审美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日本的大河剧。

第一眼让人出戏的,是剧中的建筑设计。

主场景的建筑低矮局促,木结构为主,完全没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弘大气。

室内布置更是充满了日式禅意,榻榻米、屏风、木格窗,演员还跪坐着喝茶、对话。

这种跪坐的姿势在日本文化中很常见,但中国古代更多讲究坐姿的端正或是随意,几乎看不到跪坐的传统。而《云之羽》里,这种跪坐几乎成了“标配”。

再看细节,争议最大的就是瓷砖上的图案。

中国传统瓷砖讲究吉祥寓意,多用花鸟、瑞兽,而剧中竟然用上了“十六瓣菊花”图案。

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这种图案是日本皇室的标志性纹样。

除了场景让人不适,剧中演员额发型设计也让人一看就出戏。

剧中人物的发型,不是“公主切”就是武士道风格,这种明显的日式设计,实在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在拍一部中国古装剧。

尽管剧方一再解释,这是一种“中日融合的创新美学”,但观众们并不买账:融合可以,但连最基本的文化分界线都没有,未免太过随意了。

《云之羽》绝对是一部精美的剧作,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正因为它如此精美,“倭风”元素的存在显得格外刺眼。

如果说《云之羽》还试图藏一藏,那么《我是刘金凤》几乎就是直接“摆烂”了。

我是刘金凤

这部剧被观众戏称为“本土日剧”,看过的人都知道,这评价一点都不夸张。

先来说服装设计。剧中男主戴的“流苏冠”简直就是日本传统礼冠的翻版。

在日本,流苏冠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礼冠,流苏高高挑起,像装饰一样悬挂在头顶。

中国的流苏冠则完全不同,它讲究的是自然垂坠,低调、内敛、庄重。

但《我是刘金凤》的设计师显然并没有做任何研究,直接把日本风格套了过来。

女主的服饰更是直接让人联想到和服的样式。

中国传统服饰虽也有方袖设计,但讲究的是优雅与收敛,绝不会像剧中那样大敞腋下,显得随意又散漫。

这种“方袖腋开”的设计,恰恰是日本和服的标志性特点。

更离谱的是,剧中的道具甚至直接用了寿司和樱花图案。

就算观众再能忍耐,这样明显的日式元素也让人不得不吐槽:剧组是没有经费吗?为什么服化道直接“搬运”了日本元素过来?

面对观众的批评,剧组始终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但这样毫无掩饰的日式服化道,让人不得不担心国产剧是不是正在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其实,连一些号称“国风标杆”的剧作也没能完全逃过“倭风”的侵袭。

《梦华录》中的宋代果子,被观众指出这花里胡哨的其实是日本的和果子。

这种果子造型确实很漂亮,但和中国传统的点心样式几乎没有任何关联。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量出现的日本长灯笼和枯山水庭院布景,也让人出戏。

众所周知,中国的灯笼多以圆形为主,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日式灯笼则细长修饰,展现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

这样的细节问题,很难说是导演无意为之。

反观一些真正的经典剧,国风美学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1984年的《红楼梦》。

从服饰的用料到场景的布置,这部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还原堪称教科书级别。

演员的服装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用料考究,颜色搭配和花纹设计都无可挑剔。

还有清宫剧《甄嬛传》。妃子们的服饰会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就连宫女的装束也严格区分。

这样的细节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让整个剧集更有文化厚重感。

我们明明可以做到更好,我们也曾经做得非常好。那么今天的剧作,为什么要用这些粗制滥造的“借鉴”来掩盖对本土文化的失守?

国产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可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尊重传统,又怎么让别人了解真正的中华文化?

可能有些创作者觉得,加入一点异国元素会让剧集更有看点;又或者,他们压根就没想这么多。但无论如何,如果“倭风化”继续蔓延,我们的文化会变成什么样?

未来的国产剧创作者们,是时候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

我们的文化,是五千年的积累,不需要靠别人的符号来点缀。而是需要用自己的根去生长,去绽放。

真正的国风美学,不需要“以倭代华”,它值得被好好守护。

红网2023年9月6日报道《云之羽》深陷倭风争议,带来什么告诫?

南方网2022年6月27日报道《我叫刘金凤》服化被批“倭风”?学学成为中国文化新名片的正面例子

来源:晓瑜海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