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文化寻根,传承民族精神,《记住乡愁》“门楣之上”系列节目讲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1-07 13:50 2

摘要:“门楣”,狭义上是指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作用。而广义上则指门庭、门第、家族。中国人认为一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光耀门楣”为荣,以“辱没门楣”为耻。故而家族先人往往将仁善之德、教化之意悬于门楣之上、厅堂之中以作家风家训。传前世之

“门楣”,狭义上是指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作用。而广义上则指门庭、门第、家族。中国人认为一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光耀门楣”为荣,以“辱没门楣”为耻。故而家族先人往往将仁善之德、教化之意悬于门楣之上、厅堂之中以作家风家训。传前世之法则,作后世之规矩。

近日,《记住乡愁》系列节目“门楣之上”的播出,就以家族门楣为抓手,从古今故事为叙事切入口,构建浩浩汤汤的历史浪潮。追随左氏后人到湖南湘阴,湘江绕城而过,一如左宗棠以终生酝酿的“天地正气”;去庐山脚下寻访以“义”为名的山村,走进“义门陈”的家族史书;去深圳大鹏所城听波涛海浪讲述百年赖氏一族“三代五将”的忠义爱国故事……节目以独特的切入视角,带领观众细细描摹家族史、家国情,体味其中传承千年的文化内核。

“这是家与国的双向奔赴”“以门楣传世,子孙保之,以引以续”“从这个节目里找到了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依据”……在社交媒体上,观众们为之动容,留下自己真切的观后感。以门楣话家风,以家风叙家国。门楣成了文化寻根的一道必由之“门”。

以门楣为锚,寻找家国情怀之根

2025年是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提出的十周年,而门楣正是家风家教的直观表达。

在湖南湘阴的左宗棠故居,一方“天地正气”匾就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这是左宗棠的座右铭,也是湘阴左氏所奉行的价值导向。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就为如此家风写下过一笔浓墨:靠教书养活一家老小的他会为行路人建起茶亭以供歇脚;每逢灾情,更会筹集资金建棚施粥。祖辈之言行,让“心忧天下”的种子便在左宗棠心中生根。朝野疲弱,他自筹钱粮,带领湘军击退阿古柏;年近古稀,他抬棺出征,凭一股“天地正气”誓要收回国土;淌过历史的波澜壮阔后,这位晚清重臣留给后世的指引是淡泊明志、心怀家国。

而在江西德安,中华民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义门陈”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传奇。1100多年前,陈家在德安县义门村落脚,聚族而居,家族内长幼有序,和睦可亲,大灾之年,更是慷慨救济乡邻。“行大公、明大义”的家风,在代代传承中深入人心。“一门衍万户,万户皆义门”,民族危亡之际,义门陈“至公无私”的家族之义,化作凛然无畏的家国大义,从1937年到1945年,12441位陈氏族人走上保家卫国的战场、为国牺牲,“义门陈氏”四个字烙印着祖先的教诲,也凝结着每一位“义门陈”后人的精神力量。

门楣之上的精神图腾,是祖祖辈辈以一言一行刻下一笔一划,字字都是刻骨铭心的“家风”,教化后人何以为“家”,何以为“国”。节目递进式从“门楣之内有家人,门楣之外有家乡,门楣之下有家园,门楣之上有家国”四个维度详解一块匾额的深意,明晰家风连接民风,民风凝聚成国风的轨迹。

多样化形态呈现,抵达文化记忆深处

作为总台大IP,《记住乡愁》始终守正创新,迭代视角与技术,将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基因以更多元焕新的方式向观众“解码”,“门楣之上”系列节目以探寻、寻根和寻访的不同视角与节目样态,增加纪实拍摄、历史故事情景演绎、文化学者或家族后人实地解读等多种表现形态。

节目邀请了文化学者或家族后人实地探寻门楣文化,晚清抗英将领赖恩爵的后代以不同的视角寻根家族过往。坚守大鹏所城的赖继良,在海防博物馆工作多年,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祖辈的故事;出生在香港的赖英伦,则在一次次回乡祭祖、游学的路途中对家族、国家有更深切的了解。

通过深受家族文化耳濡目染的学者或后人,节目建立起“名人话乡愁”、“后人忆故人”的影像体系,这种跨越时空的家族情感更具情绪穿透力,能引发中国人对“根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心灵共振。

在寻访江西省德安县“义门陈氏”时,节目又采用情景演绎的方式再现了“义门陈”家族特殊的“分家”仪式。彼时,宋仁宗忌惮陈氏家族的庞大,颁旨分家,“大家长”陈泰便将陈家那口同炊共饮的铁锅从房梁抛下,摔成291片,每户人家带着一份锅片和一部家谱前往各地。

这段历史如今只留下锅片作为依凭。为将故事完整讲述,节目融入了表演元素,将彼时彼景演绎重现,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一个家族、一段历史中充满戏剧张力的一幕,也实现了对文化记忆的时空重建。

“文生视频”、“3D复建”、“绘画+动效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的深度探索,也让观众更近距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那些或许残缺、褪色、消散的老照片、牌匾,在3D建模的技术加持下重新恢复色彩。

“绘画+动效技术”还原的左宗棠抬棺出征画面,让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场景跃然眼前,大漠荒沙的征途和生死未卜的战场,历史与未来在技术的桥梁上交汇,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位民族英雄的非凡气概与壮志豪情。

门楣、牌匾,或许只是一个家族、一段历史中沧海一粟的孤证,而通过多元化节目形态的呈现,不仅是再现那些难以复原或不易捕捉的文化记忆,更是打破了时空界限,使不同年龄段,尤其是年轻受众对门楣文化这一文化符号获得了更可感、可视、可信的诗意解读。

传统文化在当下,美好风尚得传承

门楣,不仅是了解一个家族的索引,更是观览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门。它从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中汲取养分,在匾额、楹联、家谱等载体中具象化,集字、印、雕、色之大成,凝聚民俗传统与文人工匠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构件,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左宗棠的“天地正气”氤氲在后人的胸臆之间。正是在深重的家族文化之下,湘阴左氏后人中有毅然从海外归来、以知识救国的科学家左景伊、响应号召支援西南建设的外科专家左景鉴……还有更多左氏后人也在平凡生活中恪守祖训。

清代名将赖恩爵在九龙海战中打响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战,也让“忠义”家风响彻后人心间。门楣之上,可窥一方水土的人文民俗,如此深重的家族文化之下,直到现在大鹏所城的孩子还会经常练习当地的传统拳法“打功夫”,爱国之心永赤诚。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在新时代下,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诠释门楣内涵,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得以恒久延续,成为家与国之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穿越悠长岁月,门楣依旧掷地有声地述说着“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其上承载的历史故事和家族记忆清晰可辨。《记住乡愁》系列节目“门楣之上”的播出,让悬刻在世代心头的集体文化追求和情怀信仰得以具象化呈现,以门楣为坐标,可探知古今家风的一脉相承,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

来源:侃侃犹太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