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芳 刘利刚|“有太多秘密永远成为了秘密”——电影《误杀3》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6 16:00 1

摘要:电影《误杀3》不仅超越了常规的悬疑、推理框架,更打破了类型片的传统模式。它以一种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揭开社会与人性的真实面纱,引领观众超越表象,探寻那些更为隐秘、难以捕捉的真实。电影反复强调:世间有太多秘密已经永远成为了秘密。唯有那些心

优秀的电影就像一个深刻的寓言,无论怎么解读,都不过度。

电影《误杀3》不仅超越了常规的悬疑、推理框架,更打破了类型片的传统模式。它以一种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揭开社会与人性的真实面纱,引领观众超越表象,探寻那些更为隐秘、难以捕捉的真实。电影反复强调:世间有太多秘密已经永远成为了秘密。唯有那些心怀不甘的受害者,愿以血肉之躯为赌注,历经半生挣扎,以鲜血淋漓的代价,方能揭开那不为人知的秘密之冰山一角。这既是勇气与坚韧的体现,也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沉重。正义的到来总是迟缓且微小,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却异常惨痛。

这部电影里的人生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它没有让观众只是去感受复仇和发泄的爽感,而是让人们把思考的触角从戏里延伸到戏外,去好好认识我们所在的世界。这部电影真正的好,在于它通过精彩的讲述,传达了更多没有讲述出来的精彩。

相比皆为翻拍影片的《误杀1》和《误杀2》,《误杀3》的剧本更有原创性,虽然后者也不乏陈年旧梗,但在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已经超越了一般类型片,达到了天花板级别。

与传统犯罪、推理不同的是,近些年的国产犯罪、推理电影在犯罪动机与结局方面,从情节模式转向了人性模式。传统的犯罪、推理电影,以福尔摩斯探案和狄仁杰探案系列为例,正义和邪恶分明,势不两立。但转向人性模式之后,犯罪动机和结局出现了很大改变。这种转折开启的显著标志是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犯罪”的背后竟然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当然,这种“人性模式”的犯罪、推理电影,也会因为“过分”赞美人性而变成俗套,于是,直面人性“恶”的犯罪、推理电影,开始受到观众追捧,以韩国电影《寄生虫》为代表。

《误杀》系列的第一部,虽然翻拍自印度的《误杀瞒天记》,但还是会令人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毕竟都是为“爱”犯罪,属于“人性模式”犯罪、推理电影中赞美人性的类别。而传统的像福尔摩斯侦探、狄仁杰探案这样的犯罪、推理电影,主要是为“利”犯罪。《误杀2》与《误杀1》在精神内核上较为一致。但《误杀3》在表现“恶”、揭露“恶”的尺度上远远超过前两部。

首先,恶是系统的。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这是“为利”使然。负责追查当地有名富商郑炳睿的女儿被绑架一案的最高行政官员、安全署长达蒙,无疑就是这一系统之恶的化身。但他还不是真正的“带头大哥”。因为他在监狱被人暗杀,并被伪造成畏罪自杀的假象。很显然,达蒙之死,是这部戏的终结,却只是另外一部戏或戏外之恶的开始。这是电影通过留白手法揭露的第二种恶,并由此牵涉出它想要表达的第三种恶——看不见的恶。这种恶,已经超出电影表达的范围,甚至有可能成为人类世界的元叙事。而电影最大的反转——那些实行复仇行为的“受害者联盟”,获胜的最大筹码竟然是以假乱真的演技。从形式的象征意味来看,这就相当于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被他人精心安排和设计的叙事中。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那句“耸人听闻”的断言:“我们只有十亿分之一的可能不是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之中。”既然那些无权无势的“受害者联盟”都可以编排故事、靠演技来实现复仇计划、控制他人生活,那比这些人更高层次的“恶”呢?人类的命运或许比《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还要不幸。

如果说前面三种“恶”对人类个体而言都是无能抵挡的“灾难”,那么第四种“恶”——源自人内心,也是自我选择的“恶”,则很有可能是导致人性灭绝的最后一根稻草。电影主角郑炳睿每一次在自我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都会选择与“恶”同谋,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就连他最爱的女儿,当与他的生命安全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会选择保护自己而放弃女儿的生命。虽然这个过程他内心充满痛苦,但他的行动决定了他的本质。当然电影末尾,他的人性也获得了修复。当犯罪者的枪指向他的女儿时,观众看到他挣脱了警察的看守,扑向犯罪者的手枪。电影在这一刻戛然而止,郑炳睿到底想干什么,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留待观众思考。

在电影《误杀3》中,导演甘剑宇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与卓越的执导能力,为观众呈现了充满深度与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首先,电影在保留《误杀》系列核心元素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创新与突破。电影既保留了系列作品中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探讨,以及紧张对抗的表现力,又巧妙地融入了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设定。这种“变与不变”的平衡,使得《误杀3》在保持系列特色的同时,又呈现出全新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在电影叙事与节奏方面,导演展现了极高的掌控力。他将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深刻的社会议题巧妙地融入剧情之中,使得故事层次丰富、引人入胜。同时,他巧妙地运用反转手法,不仅在每个故事环节中设置悬念,甚至让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成为反转的载体,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观赏性。这种叙事上的高信息量和快节奏,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在人物塑造上,导演通过细腻的表演指导和深刻的角色挖掘,使得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深入人心。特别是主角郑炳睿的复杂性格和内心挣扎,被甘剑宇刻画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变化与成长,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主题与思想。

此外,电影在场景选择与氛围营造上也下足了功夫。导演精心挑选了120余个拍摄场景,通过不断变换的场景和细节处理,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戏剧张力的电影世界。在场面调度上,甘剑宇充分体现了一个成熟导演的驾驭能力。例如,郑炳睿的同伙骑摩托车从火焰中飞驰下来救郑炳瑞的那场戏,灯光、道具各方面都很到位,镜头衔接流畅,一气呵成,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紧张而刺激。还有仓库里哪些破败不堪的玩具娃娃,在导演的特写镜头下,既有个体,又有群体,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仿佛一个个有生命的怨灵,看得观众毛骨悚然,这一幕,很好地传达了被拐卖儿童的悲惨经历和痛苦内心,不得不说非常高明。电影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视觉冲击力,还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

总的来说,除了编剧之外,导演甘剑宇在《误杀3》中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他不仅成功地延续了《误杀》系列的经典元素,更在叙事、人物塑造、场景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突破。电影不仅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极致的视觉与情感冲击,更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道德等深刻问题的思考。导演的才华与努力,无疑为《误杀3》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的片尾曲。这首由张碧晨演唱的《我不原谅》,歌词深刻而有力。它是站在受害者立场发出的战斗檄文:我不原谅,凭什么要劝我原谅,若未尝过我的绝望,我不原谅,凭什么我困在晚上,可作恶者身披阳光。…..我不原谅,不疗伤不松绑,不接受善良是我的退让,永不原谅,……”歌词很有鲁迅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精神。而这首歌表达的是真正的复仇者精神:不原谅,也不需要救赎。这种表达需要勇气,也更需要理性。

来源:龙兴春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