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沈腾整活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06 12:06 2

摘要:从2012年的《今天的幸福》开始,沈腾成为春晚常客。当人们守着琳琅满目的年夜饭,等待零点钟声敲响时,沈腾心里最想的,是回家吃上那口热腾腾的饺子。

2019年,沈腾第6次出现在春晚舞台。

后台采访时,主持人问他,过年最想吃的是什么菜。沈腾不假思索地答:“饺子吧。”

“包着钱的饺子。”一旁的马丽帮他补充。

沈腾条件反射般抛了个梗:“我们家里,基本上都不包别的馅,为了吉利,都包钱。”

从2012年的《今天的幸福》开始,沈腾成为春晚常客。当人们守着琳琅满目的年夜饭,等待零点钟声敲响时,沈腾心里最想的,是回家吃上那口热腾腾的饺子。

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血脉里跃动的重音,“回家过年”就是神经末端的细微共振,这或许是一个有些俗套的话题,但其中流淌的情感,不会过时。

沈腾说,他的幽默感其实遗传自父母。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场景:上中学时,某天姐姐回家,说有个男孩长得比弟弟还帅,沈腾母亲特意骑车去学校看,“不允许这世界上还有比她儿子长得更英俊的人!”

这个片段发生在齐齐哈尔,那是遥远的80年代。

那时,沈腾父母开了家饭馆,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给了儿女。

儿时小沈胸无大志,记性也不太好。母亲陪他背课文,一篇课文来来回回地背,母亲都背熟了,再一问小沈,啥也没记住。

只是,别看小沈学习上不冒尖,但他脸长得好看,嘴又贫,走到哪儿都是活宝。“小的时候,大家就特愿意跟我一起玩,觉得我能说,我损谁都不带生气的。”

调皮捣蛋的日子过了十几年,直到快高考了,父母犯了愁。最后家里人一合计,干脆让沈腾和姐姐一样,去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还能有个“铁饭碗”。

沈腾也争气,突击复习了几个月,还真让他考上了。

沈腾童年照

回想起来,家人始终是沈腾心里最有安全感的存在。

“感谢爸妈,一直以来用他们的热情、幽默、勤劳和善良影响着我,当然,影响最深的还是颜值。”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他在刚成立的话剧团里忙活。话剧演员挣得少,成名也难,别的演员几乎都焦虑懊恼过,沈腾没有。那些年,父母把家搬到了北京,爱和现金源源不断地供给着,沈腾可以毫无压力地进行舞台创作。

后来,沈腾说:“我一直以为我爸挣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011年底,沈腾接到演出邀请。他请父母帮忙准备演出服装,要贴合角色的,接地气一点。听到儿子的需求,父亲大半夜出门,把全北京的亲戚朋友都跑遍了,借一套合适的衣服。

母亲则去了商场,把所有看上去能用到的衣服的摊位号记了下来——没有沈腾的肯定,母亲也不好提前买这些衣服。

而这台演出,就是春晚。

开心麻花初期的沈腾(左三)

图源开心麻花公众号

2012年年初,沈腾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在小品《今天的幸福》里,他是研究“人体表皮污垢学”的郝建。

他穿着红毛衣黑马甲,库呲一声从电视机里钻出来,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学会了那句拐了十八个弯的“妈妈~”。

小品播出后,沈腾母亲正在家包着饺子,亲戚朋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来,接起来就是一句怪声怪调的“妈妈”。她饺子也包不下去了:“你们甭学了,我儿子生下来就会喊妈。”

再说了,“都学会了的话,都上春晚可麻烦了。”

2012年,小品《今天的幸福》

回头看,沈腾母亲确实是多虑了。

从这天开始,“郝建”成为沈腾的化身,也成为过年期间,观众最期待见面的老朋友。

2013年,在《今天的幸福2》里,他被提拔成“大堂经理”,拎着小果篮到老板家求证自己因何“走上仕途”,阴差阳错地遇到女老板前夫,靠着“天真无鞋”打败了前夫哥。

2013年,小品《今天的幸福2》

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里,郝建遇到意外摔倒的老太太,俩人轮流在地上表演“按表走”。一出“东郭先生与狗,吕洞宾与狗,农夫与蛇,郝建与老太太”的反转剧情,既让人捧腹,也发人深省。

这个小品获得了观众最喜欢的语言类节目第一名,赵本山曾说,这是《不差钱》之后,春晚最好的小品。

2014年,小品《扶不扶》片段

再之后,他接连出演了《投其所好》《占位子》《走过场》《坑》《寒舍不寒》等小品,10次登台春晚,讨论的话题从反腐倡廉到形式主义,从老人被诈骗到教育的内卷,嬉笑怒骂之间,自成一派。

他是贱兮兮的“好人”郝建,是“郝贵的爸爸”郝建,是爱打乒乓球的小郝,也是溜须拍马、躺平的郝科长、郝主任。如今,开心麻花的小品,已经成为整台晚会最期待的段落之一。

2019年,开心麻花团队《占位子》

实际上,能参与春晚创作,既是荣光,也很艰难。

沈腾曾在采访里说:“(早期话剧创作时),当故事和包袱打架的时候,我当时都是砍故事留包袱,就感觉我让大家笑了,就是最终目的”。登上春晚后,他也在很多个场合里提到赵本山的“生产快乐”理念:“本山大叔有句话挺对的: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够了。”

后来,创作逐渐成熟,每一年,观众对他们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要对观众负责啊。”这句话在沈腾的脑子里,不敢忘。

上大学时,沈腾就有个外号:长在笑点上的男人。

黑土地滋养了他的幽默气质,大三那年下部队,沈腾给战士们导了出小品,还是整台晚会的压轴,台下笑翻了天,老师还因此把他选为表演课代表。

2003年,沈腾大学毕业,朋友给他递了个剧本,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剧团试戏。沈腾接过剧本看了两页,笑得前仰后合,对这个新成立的小剧团也有了兴趣。

这个小剧团就是后来的开心麻花,而沈腾与开心麻花的开始,也像一出忍俊不禁的小品。

面试时,沈腾四仰八叉地瘫在沙发上,导演田有良进门一看惊呆了:敢这么肆无忌惮地面对领导,必是有过人之处吧。签约,立马签。

后来聊起事情原委,沈腾笑嘻嘻道:“当时我刚做完痔疮手术,实在是难挪一下。”

沈腾讲述自己加入开心麻花的原委

图源《鲁豫有约》

也是在沈腾加入的这一年,开心麻花推出了“贺岁舞台剧”的概念——贺岁要认真,过年要开心。

他们排了出《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区别于严肃话剧,《麻花》里充斥着搞笑热梗和社会热点,当时还是小演员的沈腾,站在舞台上扯着脸笑,想让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感染到快乐。

第二年,开心麻花推出《麻花2》,由沈腾担任副导演,再到后来的《麻花3》《甜咸配》《乌龙山伯爵》,沈腾渐渐挑起大梁,过年看开心麻花,也成了北京白领的时尚。

2010年,马东就曾对沈腾发出春晚邀请,但沈腾忙着排开心麻花的年底大戏,再加上担心开心麻花犀利的风格与春晚合家欢的气氛不符,犹豫再三还是退出了春晚。

第二年,春晚导演哈文再次邀请开心麻花,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开心麻花再没有拒绝的理由,编剧闫非依据沈腾的性格,为他设计了个一语双关的名字“郝建”,再之后,就是一夜爆红。

2012年,小品《今天的幸福》

但在春晚舞台上获得观众喜爱,对于开心麻花来说,还只是开始。

“郝健给了我光环,我也曾经为郝健骄傲一时,郝健也是对我角色的一种肯定和喜爱。”沈腾也说,“作为演员,我又不甘心让郝健一直陪我到老。”

2014年,根据开心麻花原名话剧改编的《夏洛特烦恼》被选中,准备开发成电影。这是沈腾第一次演电影,是闫非、彭大魔第一次导演电影,也是开心麻花第一次做电影,一切都是未知的模糊,只有年轻人的锐气无比坚定。

沈腾回想自己被打动的瞬间,两位导演把剧本摔给他,开着玩笑:“看看吧腾哥,这是50亿的剧本。”

彼时谁也没想到,《夏洛特烦恼》会成为年度黑马,拿下超过14亿票房。

毕竟,这部电影上映前并不被看好。相比于大牌云集的电影,《夏洛特烦恼》没有流量明星,也没有声势浩大的场面,显得有些单薄。某场电影推介会上,一向低调的沈腾甚至在现场发起电影宣传页,即兴和主持人以及台下观众互动,只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心血。

好在,凭借故事本身的快乐与感动,开心麻花在大银幕打响了名号。“马冬什么?什么冬梅?马什么梅?”这句台词至今仍有回响。

电影《夏洛特烦恼》片段

开心麻花趁热打铁,接连推出《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电影,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不错成绩。有电影从业人员回忆,那些年,递上来的电影剧本里,拟定主演名单中最多的名字,就是沈腾。

和沈腾合作过《飞驰人生》的韩寒曾说:“沈腾是有自己喜剧风格的人,他有非常强烈的喜剧风格和很奇怪的喜剧方式。有些话别人说可能不好笑,他说就好笑。”

2021年,沈腾客串出演的《你好,李焕英》在大年初一上映,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气氛里,沈腾凭借此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200亿男演员”(即主演票房超过200亿)。

电影界甚至出现了“含腾量”一词——一部电影中,沈腾出现的时间越长,票房就越有保障。

电影《你好,李焕英》片段

2024年底,一部“含腾量100%”的贺岁大电影惊喜上线。

沈腾摇身一变,成了陪孩子躲猫猫的老沈。正猫草丛里打游戏呢,好友大伦拨来视频通话,劝他回家过年:“没有年味你就不回家啦,那所有人过年都不想回,哪还有年味儿啊。”

过年期间,孩子们同样是在家看电视、刷视频,和日常生活几近雷同,自然觉得没有意思。“不就是因为父母没做到位嘛。”电话那端,大伦语重心长。

老沈听进去了。保护年味,从他做起,严格执行!

首先,年味是一种喜庆的氛围。

老沈给了摊主五块钱,把春联都买回了家。左三层右三层,大门两边贴着厚厚的春联,福气满得快要溢出来。小孩一看,瞠目结舌:“爸,我眼睛是不是有点重影。”

其次,年味是一种吉祥的寓意。

老沈家的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传统习俗里,人们会在一锅饺子里包入几个带着硬币的饺子,吃到的人会在来年得到财神的眷顾,邂逅一年的好运。

既然如此,老沈就在每一枚饺子里都包进硬币,煮了一锅“硬币馅”饺子,主打一个有福同享,谁也别落下。

还有,年味是走亲访友的温情习惯。

只是,老沈这大舅的耳朵有点背,一句“新年好”倒腾好几遍,让老沈想起322楼下遇到的一位故人。

直到老沈掏出红包,大舅福至心灵,欣然笑纳。

但老沈多精啊,派儿子出场,一连串吉祥语对着舅爷一顿猛夸,老人家高高兴兴地,给出了两个红包。嘿,回本了。

年味,其实也是传统风俗。

放炮仗、砸年糕、打麻将……虽说炮仗惊得鸡飞狗跳,砸年糕砸到老沈的脚,打麻将也因为没有偷看到牌而惨败,但这么一闹腾,年味也就回来了。

最后,年味更重要的,是陪伴。

陪着父亲小酌一杯,陪着母亲包顿饺子,陪着儿子嗑瓜子,陪着妻子看漫天的烟花。回头去看,这部电影讲的是最常说的“回家”,也是最质朴的爱,“人回来了,就有年味了”。

今年春节,沈腾成为了“海澜之家新年贺岁官”。这次合作背后,正是对欢笑的同样重视。

对沈腾来说,给观众带来快乐是头等大事。海澜之家作为陪伴国民20余年的品牌,也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好看更好穿的服饰,带来妥帖的舒适。

蛇年春节到来之际,海澜之家联合沈腾,借由这样一支“含腾量”超高的贺岁大电影,希望为观众带来纯粹的欢笑,将轻松与快乐化为新一年的养分。

海澜之家

,赞568

海澜之家×沈腾

贺岁大电影

如今的海澜之家,不断深入国民需求,链接大众情感,从“男人的衣柜”,逐渐演变为“全家人的衣柜”。

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春节来临之际,作为国民品牌的海澜之家,自然也不会缺席。

2021年,海澜之家成为第一个牵手春晚的服装品牌,这背后浓缩着的,是海澜之家的品牌精神与国民认知。自此,海澜之家多次携手央视春晚,在除夕之夜,陪伴全球华人共迎新春,邂逅崭新的一年。

“过年回家,逛海澜之家”,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提醒,更是所有中国人走亲访友、孝敬长辈、喜庆过年的温暖习惯。

从多年前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近些年来,大家一边吐槽着“年味淡了”,一边又迫不及待地订好返程车票。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家”是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春节,则是这条纽带牵扯得最紧密的时刻。

正如影片最后,沈腾的那句独白:“过年了,或许每个人对年味儿有着不同的感受,但在时光的长河里,它都是最珍贵的那一份。”(最人物)

来源:星途望远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