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大奉打更人》,预制爆款剧为何频频爆冷?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04 20:17 3

摘要:明明都打着宏大制作的旗号,前者宣称多么多么还原历史,后者还没上映就准备好了庆功宴,还号称自己对标《庆余年》,做出一副非爆不可的样子,结果一个跌得比一个狠。

扑了,又扑了,最近央八上演的两部古装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大奉打更人》先后扑街,高开低走,让人感叹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明明都打着宏大制作的旗号,前者宣称多么多么还原历史,后者还没上映就准备好了庆功宴,还号称自己对标《庆余年》,做出一副非爆不可的样子,结果一个跌得比一个狠。

截至本日,《清明上河图密码》的豆瓣评分只有6.6分。要知道它的原著小说平均分数都有8.4。失落的分数去了哪里,相信看过的观众都能猜出一两分——因为剧本实在太瞎扯蛋了!

我承认,作为一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爱好者,在看到《清明》头一集的时候是非常惊喜的。相比古偶剧里粗制滥造的服化道,《清明》里的美工服装造型师可以说是充分还原了北宋时代的人物和街景风貌。我在豆瓣给这部电视打了两分,全部都是给服化道的。

然而可以这么说,服化道有多精美,就显得剧情是多么地尴尬。

张颂文老师出演的赵不尤和原著小说中男主角之间的相似度只有两个:1,都是男的。2,用了同一个名字。

白百何的演技之差我之前已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批评,在这里就不做多说了。只说第25集,当她饰演的温悦在看到自己的亲弟弟掉入河中那无动于衷的表情……我只能说我看到邻居小孩落水都比她要来得慌里慌张。

至于破案手法更是无稽之谈,最后竟然是靠老爹的样貌+嘴炮制服了恶人。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也没有无法辩驳的推理。这让从小就看《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长大的观众都无语了……编剧是写不出无懈可击的犯罪推理,还是怕写出来我们看不懂?

最让我恶心的是贯穿电视剧的各种虐女情节,尤其是最后一个案子里各种虐待女性的镜头,侮辱、毒打、虐待……各种血淋淋的镜头反复出现,制造出一种恐怖的虐女景观。把女性的苦难刻意放大,因为写不出深刻的剧情,导演和编剧不得不感观刺激来抓观众的眼球。

与之相对,在《边水往事》等男性受害者题材的影视作品里,导演对男性的保护可是小心翼翼,剧中郭立民被侵犯的镜头和王安全被虐待的镜头需要用放大镜来观察才能略知一二。导演是怕刺激男观众,还是害怕女观众看了之后兽性大发有样学样?

到了《大奉打更人》更是光用“搞笑”两个字已经无法形容了。别人是半场开香槟,他家是贷款开香槟。尤其是主演的一句“大奉打更人,弄死所有人”,现在看来就是一枚回旋镖,一刀子扎在全剧主创的胸口上。

连日走低的收视率和网上层出不穷的吐槽,把鹅厂的这部开年巨制放在火上烤。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密码》里的破案还稍微讲究一点逻辑,那《大奉打更人》里的破案就是小学生看了都会笑的程度——仅仅靠看卷宗就能破案!当代警察都要被气死了。

主角有一种只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就洋洋得意,仿佛到哈佛去度过金的喧嚣。给古人背诵古诗这种穿越基本技能在他这里只能算是基操,他选择给古人背诵元素周期表……

我很想知道原著作者的受教育程度,他是怎么写出这种逆天剧情。他难道不知道要让古人接受元素周期表的首要条件是对方必须有基础的化学知识!

不然哪怕是21世纪,你随便拉个农村老太告诉他水分子是氢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你看她会不会信你!更不要说我国的化学周期表上的大量生僻字都是明代朱元璋为了给子子孙孙取名字强行发明的,别的朝代人家压根没见过这些“汉字”,看都看不懂,听也听不明白。

原著小说本来就是本无脑开后宫爽文,男主角在里面一个又一个地收割老婆。改编成电视剧后为了过审,也不知道会把这群莺莺燕燕置于何处。不过看编剧前几集拆烂污的程度,也知道后面基本惨不忍睹。

至于主演的演技……这不重要,反正这玩意是仅限哥哥的粉丝们看得见的东西。毕竟剧本都烂成这个样子,主演再努力也不过是屎上雕花。演得烂一点比较符合全剧的调性。

这两部戏都是大制作,大班底,奔着“爆款”而去的“预制菜”。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偏偏连最基础的剧本打造都谈不上。本末倒置,贻笑大方!

来源:抹茶白金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