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去世后被立庙封神的演员,曾因捐7架飞机被日寇通缉!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04 17:46 2

摘要: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战初期许多人仍在观望,但当时在粤剧圈“小有名气”的关德兴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是第一个被“封神立庙”的爱国艺人,每天都有人为他焚香。

如此“殊荣”却从无人质疑,因为他曾经的所作所为拯救了无数的中国人。

抗日战争期间,他到处义演募捐足足为国家捐助了7架战斗机,甚至引起了日本人的通缉。

90年代,华南的数次水灾他更是不止一次的捐出了上千万的善款,拯救了无数苍生。

他就是“护法大将军”——关德兴。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战初期许多人仍在观望,但当时在粤剧圈“小有名气”的关德兴却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他变卖了自己的豪宅和汽车,将筹集到的资金悉数捐给抗战前线,用于购买军需物资和支援部队。

这一行为在当时的香港演艺圈掀起巨大反响,许多同行受到他的影响,也加入了抗战募捐的行列。

关德兴不仅亲自捐款,还积极号召社会各界支持抗战。他联合香港的爱国人士,举办各种义演,动员市民捐赠。他并不满足于局限于本地的筹款,更将目光投向海外华侨社区。

他知道,在海外还有无数心系祖国的同胞,他们或许远离战火,但同样希望为国家出一份力。

除了义演之外,关德兴决定亲赴战区,将文艺的力量带到最需要的地方。他加入粤剧宣传队,穿越敌后战区,为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们表演。

那些战斗间隙的演出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闪耀的灯光,甚至没有完整的道具,只有一群用生命演出的演员和满怀期待的战士。

台上关德兴的唱腔慷慨激昂,仿佛每一句台词都在为士兵鼓舞斗志。

战士们听到《精忠报国》时,眼中噙满泪水。关德兴明白,戏曲虽不能直接杀敌,但可以激发士气,让疲惫的军队重新燃起斗志。

演出队的危险丝毫不亚于战场。他们经常要在敌人的封锁线中穿行,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空袭和敌军突袭。

有一次,敌军得到线报,派兵包围了他们的演出场地。关德兴带领演出队迅速撤离,躲进深山中几天几夜,才侥幸脱险。

这些经历让他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但他始终没有退缩,甚至还开玩笑说:“命运把我关在这里,不让我唱,那我就继续跑,跑着唱。”

战时的物资奇缺,尤其是空军的战机更是凤毛麟角。关德兴与一众爱国人士一道,发起筹款,目标是为中国空军捐赠战机。

在他的呼吁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他和其他几位名角四处奔走,义演不断,最终筹集资金购买了7架飞机。

当这些飞机贴着“关德兴号”的标志飞上天时,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不是普通的飞机,而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用心血和团结换来的抗战利器。

不仅如此关德兴还远赴美洲,为抗战募捐。美国的华侨社区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的爱国热情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同胞。

关德兴在三藩市(旧金山)成立了“三藩市联合救国总会”,带领义演团队在北美多个城市巡回表演。

他用粤剧的表演和演讲激励华侨捐款,每一场义演都座无虚席。这些善款被用来购买军需物资,直接送往前线。

关德兴在战时的贡献和影响,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军对他的义演活动极为恼怒,认为他煽动了中国民众的抗战热情。

他们悬赏通缉关德兴,并多次试图阻止他的演出。然而关德兴毫不畏惧,甚至还在日军的眼皮底下组织了几场秘密义演。

在一次深入敌后的义演中,关德兴险些被日军抓捕。当时,他与义演队员们正在一个村庄为游击队员表演,忽然接到消息,日军正在赶来围捕。

关德兴立刻带领队伍撤退,并亲自掩护队员们安全转移。为了拖延时间,他假装成一名普通村民,与游击队一同埋伏在山林中。

最终他们成功突围,但关德兴的体力几乎耗尽,险些因此丧命。

抗战胜利后,关德兴并未停止他的公益事业。战争带来的创伤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无数难民需要帮助,无数房屋需要重建。

关德兴组织了一系列赈灾活动,亲自筹集善款,为受灾的乡村提供粮食和医疗物资。他创办了“宝芝林”,为贫苦百姓提供免费医疗,延续了戏中黄飞鸿的济世精神。

他的行动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一位艺人的担当,更让人们相信,即使是普通人,也能为社会带来改变。

1991年华东发生特大洪水,关德兴带头发起赈灾募捐,筹集了超过1200万元港币。他亲自参与捐赠物资的分发工作,甚至亲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

他的身影出现在泥泞的堤坝上,和志愿者一起分发粮食;他的关怀让无数人感受到温暖。

数年后,华南再度遭遇水灾,他又一次挺身而出,筹集了大量善款,用于灾后重建。关德兴的慈善行动从未停止,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仁者无敌”的信念。

关德兴的名字逐渐被赋予更深的意义。他不仅是黄飞鸿的代言人,更是一位民族英雄。在他辞世后,香港新界的金花庙专门为他立像,将他尊奉为“护法大将军”。

他的塑像和金花娘娘一起,成为当地信仰的一部分。人们相信,他的精神会继续守护善良的人们。

那些来祭拜的人口中常常提起关德兴的故事。有人说,他一生行善积德,正气凌然;也有人相信,他的英魂未曾远去,依然在守护着中华大地。

而类似这样的爱国艺人,除了关德兴老先生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豫剧大师——常香玉。

1951年的夏天,广播中传来的消息让常香玉坐立难安: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遭敌机轰炸,全连壮烈牺牲。

那一夜,她几乎没合眼。第二天清晨,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卖掉所有家当,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她和丈夫陈宪章清点积蓄,变卖戏服、首饰、甚至珍藏多年的古玩。

这个消息迅速传开,剧团成员纷纷响应,有人典当家传玉器,有人捐出多年积攒的微薄积蓄,连门房老张都拿出攒了半年的烟钱。

随后,常香玉带着剧团走上义演之路。一路上,简陋的戏台,泥泞的露天场地,甚至暴雨也挡不住她的歌声。

在郑州,一位农民背着一筐鸡蛋赶来,只为给国家尽绵薄之力;在广州,一位南洋华侨摘下金表递给她,说:“这是我的心意。”

仅仅半年时间,剧团跑遍六省,演出180场,筹款15.2亿元(旧币)。

随着那架名叫“常香玉号”的战机终于升空,飞向战场。而这段以豫剧为号角、以爱国为灵魂的壮举,也成为新中国艺术史上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常香玉、关德兴

来源:王教授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