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婉秋有什么故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04 15:23 2

摘要:“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哪,只有山歌敬亲人哪敬亲人。”区区简单的歌词,搭配优美旋律,好听又深情,如今当时成为送别黄婉秋的告别曲。1943年,黄婉秋出生于广西桂林,从小就喜欢表演,1956年、十三的她、正上小学五年级,寒假里在报上看到桂剧团招收学

黄婉秋老师,有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永远的刘三姐”。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哪,只有山歌敬亲人哪敬亲人。”区区简单的歌词,搭配优美旋律,好听又深情,如今当时成为送别黄婉秋的告别曲。1943年,黄婉秋出生于广西桂林,从小就喜欢表演,1956年、十三的她、正上小学五年级,寒假里在报上看到桂剧团招收学员的广告,虽然剧团规定报考演员必须达到高小毕业水平,但身上带着一股倔劲儿的黄婉秋大胆走上了考场,并凭借自己热切想当演员的劲头征服了考官被破格录取。

自己知道她是从小学习桂剧对吗,是的。那她学习桂剧是自己喜欢呢,还是说受家人的影响,自己喜欢、自己那时候才上了五年级的学,放寒假的时候、自己走到街上看到一个招生广告,说要招桂剧团的学员,所以那时候就进去了,1956年自己十三岁就进去了,完了以后也蛮幸运的,从练习基本功,那么就说正好、自己三年科班毕业以后,就碰上了《刘三姐》剧,自己就代表广西、代表我们桂林代表团到省里面去会演了。1960年初,黄婉秋随桂林市演出队去南宁参加《刘三姐》汇演的时候突然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封信,让她到他们厂去试镜,原来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作曲家雷振邦在桂林为拍摄电影《刘三姐》物色演员时,刚好看到过黄婉秋的表演,黄婉秋无拘无束的表演显得落落大方,质朴的性格中略带一点野趣,让导演印象深刻,于是就把黄婉秋提上名单了。那么当时自己是导演有一次机会,就是他到桂林来选演员,就我们文化局就说要我带一张黑白的小一寸的照片,完了还有几个小女孩、我们一起去见了导演,那么我们在全区会演的那个阶段的时候呢,自己突然就接了一封信、说让我到长春去试镜头,当时我们看的那个分镜头的剧本 像看天书一样的,一点都不懂,完了导演说、这个你别管,反正现在我要你们拍一个片段、试镜头,你就扮演舟妹,后来试了之后吧、他们觉得好像这个演员、这个刘三姐演员好像还是不是很理想,完了当时田汉跟苏里导演就说、这个小舟妹就挺好的,田汉说我觉得挺好的,就这么一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后来马上苏里导演他们回到摄影棚,就说让我来演刘三姐了。

对年少的黄婉秋而言,这意味着很多方面的第一次,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第一次接触电影制作,甚至还是第一次看到电影分镜头脚本。在导演的启发指导下,黄婉秋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面的自然,她很快便投入了《刘三姐》的角色表演中,表演越来越顺畅,于是我们在电影《刘三姐》中看到黄婉秋将山野少女诚挚奔放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留下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镜头。那么电影《刘三姐》的导演是苏里老师,苏里老师其实是一名非常有成就的艺术家,那她跟我们说说、她跟他的这个合作好吗,苏里导演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导演,他特别特别对我们有耐心,教导我们,说怎么样来对待每一个镜头、每一组画面,但有一个镜头、自己就很感激苏里导演,因为不是有一个刘三姐他们每到一处嘛、因为他们唱山歌,就把地主唱倒了,所以他们走到哪里、那都有人不欢迎他们,不喜欢他们,就是要把他们赶出他们这个地方,所以当时二哥攒了很多钱,又想把刘三姐带到另外去,刘三姐说我们走到哪里呢、哪里都有莫怀仁,完了阿牛、二哥就把那个钱往地下一撒,就唱了一段歌,不是命、不是生来就贫寒,不是生来就命苦,财主有把铁算盘,自己以为这个歌呢、应该唱得很悲痛,结果自己一唱吧、眼泪就差点要流出来了,导演说停,自己说为什么,我觉得蛮好啊、自己说我很进戏了,他说你错了、他说,刘三姐是个非常坚强的女孩子、姑娘,所以她才敢于跟地主老财做斗争,如果像你这样的软绵绵的、一下就把自己一点点痛苦就流出来眼泪了,这不是刘三姐的性格,你应该把眼泪含在眼睛里面,好、那么第二次再试镜头的时候,自己就把眼泪含在那个眼睛里面,完了这个镜头就成功了。其实说她感觉到的并不是压力,而是感觉他对她的这种耐心和教诲对吧,使我们很放松,很放松、没有什么顾忌了。而且据说他当时是躺在担架上来、是的,是的,他这个人心地很善良,他看到每天给我们送开水来的人、他是用一个木桶担着担子、来以后再放到保温桶里面,他就看见人家好像好辛苦,他就好心去帮他提溜那个桶,倒到那个保温壶里面,他不知道那是木的,木的它是上面大下面小,他一捅了那个底子、就把那个底捅翻了,有一捅水就往他身上浇,当时是夏天好热好热的、哪受得了呢,完了就到医院去稍微处理一下,就睡在担架上面了,因为真的是时间不等人、所以他很着急,就要求抬着担架指挥排练,所以我们大家拼命的了、大家赶紧多用心一点,把自己的角色、把自己任务好好地完成,才对得起苏里导演这种精神。

1961年、电影上映后,引发轰动效应,《刘三姐》与独特的歌舞艺术、与民间传说相结合,再加上彩色胶片带来的惊艳效果,观众和评论界都给予高度赞誉。电影《刘三姐》获得了1962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美术奖,回想起当年的拍摄过程、黄婉秋依然记忆深刻。在这个剧组里面,自己受到很多很多的教育,自己觉得那些幕后的、搞照明的,搞摄影的,搞道具的这些、这些剧组的人真的是给自己留下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自己至今就很难忘,有一个搞照明的、我们那个太阳都是还需要反光板,这么大这么大的反光板,他要拿着来照演员的脸上补光,但是呢、太阳太大了,他们不适应我们这里的生活,那些这个小小那个蚊子、像那个芝麻大的就在上面咬,咬得他这里挠那里挠,挠得以后没办法就拿纱布把整个身上面都捆起来、都缠起来,完了还流着血水、流着黄水,你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需要在这个河边拿一个凳子,站上去再打反光板,他就这样坚持,没叫一声苦、没有这样的,所以自己真的很感动,这个照明师傅自己是最感动的。还有一个是搞道具的,有一天、不是有个阿牛哥吗,不是拿着一条鱼吗、从河里捡起来,拿了那条鱼就拿回家,以前没有塑料袋,但是我们离山村又远,又没想到拿一个盆子来把鱼养起来,他就放到水里面就有离着这么远,导演说开始、预备,预备 他就跑过来把鱼给阿牛哥,就一开始、阿牛哥把鱼倒到地下,他马上捡着鱼、马上又跑回去河里面,把那个鱼又放到水里面,这个来回折腾、自己看到我真的很感动,一身的大汗、没有一句怨言,后来自己讲、自己说纪师傅、自己说你真够辛苦了,没有没有、这是我的工作,他讲,所以后来自己也向他们学习。用唱山歌来表达爱情,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每年三月初三举行的歌节、男女互相倾吐爱恋之情,然后以绣球为证、定下终身,黄婉秋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讲述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就是这个三姐跟阿牛哥有很多的感情戏,那么对于当时她这样一名十七岁的小姑娘来说,在把握上很难吗,也没什么好像、尤其是里面有很多这种眼神、眼神的交流,自己觉得她做得特别的好,以前好像自己学戏的时候、我们也讲手眼身法也都学过,但是老师也教过自己,就说眼睛是心灵的窗、但是用的时候就不能够乱用,要用到那个点子上,如果你用得过火了、就不是好的眼神了,就觉得有点妖艳了什么是吧,完了演这个《刘三姐》的时候、不是要绣绣球,脉脉含情,在想着阿牛哥,当时自己也没有刻意地怎么做,反正就是很自然的,花针引线、线穿针,自然那个眼睛它就,它就动起来了、含情了,完了偷偷这样一望、就有点埋怨他,干吗还不向我表白呢,就一点点。当年拍摄电影《刘三姐》时候的那一棵吗,对对、就是当年和那个阿牛哥在这里定情嘛,导演选这个地方也挺好的,你看那是水、那是山,山水天地作证,就是象征他们的爱情能够永远世世代代地那么美满下去。

峰倒碧波盈, 漓江暮霭青。 兴平山似画, 阳朔水如晶。随着电影《刘三姐》成功,片中桂林阳朔美丽的风光蜚声四起、一夜成名。自己想起当年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是特别地除了喜欢刘三姐、听刘三姐唱歌,然后也更喜欢这个电影里面的这些优美的风景,那她还有印象、当年这个影片里的风景都是怎么取的景啊,那就是我们苏里导演了,跟他们摄制组的几个朋友,它虽然说这个风景啊、在哪儿拍,哪儿都好看,但是你还要找那个固定的一个场景是吧,比如说那个阿牛哥他的家嘛,我们就在这儿 在岸边搭了一个竹棚,那他就从早到晚划着船一路一路地走、一路走,看到哪里就去哪里去拍,那是很辛苦的,拍了以后吧、就固定要有阿牛哥他们的戏,我们就到那儿拍,没有的话就说好多划船的啊、走来走去啊,在山上对歌是吧,就找了一个基本的之后,完了我们从早上四点钟、我们就起来化妆了,化完妆就、太阳刚刚想出的时候、我们就迎着太阳就走了,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拍,他说哪都是景、他非常骄傲。

这电影成就了我,让自己成为了广大观众的好朋友,那么、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的一生、荣辱兴衰,悲欢离合都和刘三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人家说那你后悔吗、自己说我不后悔,我要做一个人民的演员,所以自己一直这样走来,自己觉得我做到了,我问心无愧了。荣辱兴衰、悲欢离合都跟刘三姐紧紧连在一起了,自己说我不想再去创造什么角色,我此生只唱刘三姐,就为了刘三姐、我足够了,所以后来自己一直在传承,五十多年来一直在传承,也培养了很多刘三姐,最后也培养了我祖孙三代刘三姐,自己觉得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样的决定、也是来源于观众朋友他们的期待,我们好好在这里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有机会多接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个电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么大魅力,自己觉得真的是一个演员最大的幸福。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