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议“拜师”看相声界的礼崩乐坏!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03 23:34 1

摘要: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从杨议“拜师”看相声界的礼崩乐坏!

以下内容大多为摘自百度百科和官方媒体报道及相关人员的直播口述。如有冒犯请原谅!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

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在马三立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和《中国相声史》上,都把张三禄作为相声的始祖,而据了解,这一说法在天津相声界存在着很大争议,苏文茂和田立禾都否认这种说法,他们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相声前辈提过张三禄的名字,张三禄也没有留下一段相声,不能把一些滑稽艺人就当成相声的创始人,如果这样说东方朔也是相声的创始人,现在他们赞同朱绍文是相声的创始人,是第一代。 郭德纲在节目中也调侃过说据说是朱绍文叫过张三禄老师,所以就把张三禄尊为相声第一代。

当下主流还是将张三禄作为第一代,朱绍文第二代,并且朱绍文带拉阿彦涛和沈春和为师弟。当下所有相声演员追本溯源都是这三位的弟子徒孙。目前已有第十代相声弟子了。

“清门”相声来源于八角鼓。八角鼓即今日单弦演员手拿的八棱小鼓,上嵌八对小铜镲,边唱边敲打之物。八角暗示八旗之意,鼓一旁所系双穗分为两色:一为黄色,一为杏黄色,意为左右两翼,麦绣双穗之意。八角鼓之八部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由此八卦分艺术门类为吹、打、拉、弹、说、学、逗、唱。相声演员常说的“我们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口技”就来源于此。

“清门”是满清八旗子弟中喜欢曲艺相声的票友们组成的门派,不以挣钱为目的,只是大家聚在一起热闹;但是,如有邀请演唱,必须正式下帖子请才能去,这叫“耗财买脸不要钱”。

谈及清门相声,其“清”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所演曲目用语文雅,和浑门相声(荤节目)相对;其二,更多认为是表演者清高自傲,作艺方式属于自娱而非娱人,不靠此挣钱,不算卖艺。

清门相声始终在传统相声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侯宝林先生在《相声技艺》中,曾只言片语地提到过清门相声:“(张寿臣)整理了大批相声使之成为“标准本”,而且吸收了许多“清门活儿”(清末票友的相声)。如《五红图》、《揣骨相》等…… ”另外,侯宝林先生还有个小注:“据我所知,‘清门活儿’还有《告示十条》、《十二辰》、《穷富论》、《洋药方》、《八大改行》、《都门记略》等。”。

艺人的表演俗称为“浑门相声”。

清末民初,“浑门”、“清门”相声合流,在发展中旁征博引,吸取了评书、莲花落、把式、古彩戏法等相关说唱部分,形成了说、学、逗、唱兼备的艺术形式。

浑门相声是相对于清门相声来说的,浑门相声自产生时起,就是相声的主流,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变换的样式之多。

浑门相声的“浑”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所谓的“浑”,另一种说法是“诨”,所谓的“诨”,就是说在表演时插科打诨找包袱,这与清门相声的死纲死口有很大区别。

第二,浑门相声的浑,可以将其理解为“杂”,所表演的内容虽然是以现实生活为主,但设计的领域却非常的广泛,包括历史、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在表演上,所用的手段更为丰富,说学逗唱混杂在一起,而且具有动作感和夸张性。

第三,浑门相声的浑,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职业性,从相声产生时起,此后的数代艺人大多是以该职业谋生,与清门相声过瘾有很大的区别。

凡是有“荤段子”的相声就被称作“荤相声”,也称之为“臭活”,这类作品以比较低俗的内容作为描述对象,作为相声包袱,也就被称为“荤包袱”。

但是,荤相声毕竟不适合公开的宣扬与表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像是万人迷、张德泉、谢芮芝、侯宝林、郭启儒等,进入剧场之后就不再说荤段子,因此他们的相声也被称作“文明相声”。

尤其是侯宝林,在1940年开始,自觉地和荤相声告别;还有北京著名的启明茶社,在场子外树立了“文明相声”的牌子,妇孺可以自由进入。

1949年之后,荤相声被全面取缔,进入21世纪,“茶馆相声”再次兴起。

清门的代表人物为恩绪、钟子良、陈子贞,陈涌泉等。陈涌泉父亲陈子贞,姥爷钟子良,师父谭伯儒,师爷郭瑞林。钟子良,清门相声代表,编写了《八大改行》、《卖五器》等。陈子贞被李德玚带拉师弟成为恩绪徒弟,陈子贞发扬了清门相声。

所谓传统相声大致可以按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同孙玉奎、罗荣寿等人发起成立“相声改进小组”,之前的相声算作传统相声。比如八大改行、卖五器、黄鹤楼等。之后的算新相声,比如关公战秦琼、找舅舅、如此照相等。侯宝林、马季、姜昆、侯耀文等的作品基本都为新相声。侯宝林和刘宝瑞、郭全宝等也说过一些传统相声。

21世纪后郭德纲主要表演队是改良后的传统相声。而曲协和各大演出团体的节目多为“主流”相声。

3、按姓氏划分的门派(1)侯派

侯宝林为代表,收弟子十人。侯宝林师父朱阔泉,师爷焦德海,师祖徐长福,朱绍文徒弟。同门大师兄王凤山,王派快板创始人,马志明为侯宝林替师父朱阔泉带拉师弟。长子侯耀中,次子侯耀华,三子侯耀文。侯耀华常宝华弟子,侯耀文由李伯祥替师父赵佩茹带拉师弟。侯宝林大弟子贾振良,关门弟子师胜杰,贾冀光、李如刚是侯宝林唯二健在弟子。弟子中成就最大的是马季,马季弟子有姜昆、冯巩等。

侯耀文大弟子贾仑父亲为贾冀光,郭德纲是侯耀文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但侯耀文不算侯派算赵佩茹一脉。

(2)马派

马三立父亲马德禄,姥爷恩绪,儿子马志明,哥哥马桂元。马德禄师父春长隆,师爷阿彦涛。马三立师父周德山,师爷范长利,师祖朱绍文。

马志明由侯宝林替师父朱阔泉带拉师弟,师父朱阔泉,师爷焦德海,师祖徐长福,朱绍文徒弟。

马桂元儿子马敬伯,马敬伯徒弟刘威。

马德禄弟子郭荣启,郭荣启父亲郭瑞林,师父马德禄。郭瑞林师父范长利,师爷朱绍文。郭荣启弟子杨少华(按照主流说法,这是马三立安排的,郭荣启不太承认,所以杨少华也算海清。)

(3)常派

常连安由张寿辰代替师父焦德海收徒,师爷徐长福,师祖朱绍文。长子常宝堃张寿臣弟子,次子常宝霖侯一尘弟子,三子常宝霆郭荣启弟子,四子常宝华马三立弟子,五子常宝庆,六子常宝丰马三立弟子。常宝堃儿子常贵田,常宝华孙子常远。

常连安弟子高元钧,为山东快书创始人。

常宝堃弟子苏文茂。算自成一派文哏

(4)马季派

马季为侯宝林弟子,开始为侯宝林、郭全宝、刘宝瑞及郭启儒共同教授,后归入侯宝林名下。

马季可以为新中国后第一大流派,弟子众多。姜昆、冯巩、赵炎、刘伟、王谦祥、李增瑞、笑林、黄宏等。可以说承接侯宝林到改革开放后,再到上世纪末的主流相声差不多半壁江山均由该系占据。

姜昆、苏文茂、李伯祥、高英培、师胜杰、李金斗等。

郭德纲,无需赘述。

二、关于拜师和带拉师弟(一)关于拜师1、什么是摆支

“摆知”的意思是:摆出仪式,让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相声拜师仪式叫“摆知”或“摆支”。“摆支”中的“支”是指相声宗谱中一条,“摆支”就是增加了新的支线。

摆知时同时要请引保带三位老师,一位说评书的,一位唱快板的,一位变戏法的,因为说相声的能耐是和他们学的。(也有其他说法不再细说)

解放前或刚建国时,是要有摆支仪式的。没有摆支就不算相声正式弟子,也不会被同行认可。出去演出也可能不会被同门师兄弟们照应。

但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仪式基本上就消亡了。比如马季等就没有摆支,石富宽拜高凤山时要请几桌也被师父高凤山拒绝了。可以说建国后的相声演员基本上都没有摆支。近些年传统文化兴起,所以摆支仪式又开始了。

这些相声演员要么是小范围吃个饭,要么是简单的举行个仪式比如鞠个躬就算拜师了。也有举行的稍微隆重的,比如师胜杰拜侯宝林,场面就很大,但也不算摆支。

3、徒弟和学生是不同的

在相声圈,“我教过你”但不一定算徒弟,最多算学生。这俩的区别就是徒弟是要进相声谱系里的,算同门师兄弟。学生最多也就是传授些知识,出于尊重才叫老师。比如郭德纲小时候就是常宝丰,如郭德纲是其徒弟,按相声辈分是和侯耀文一倍的。再比如侯宝林的弟子学生众多,最后只认可10人,比如郝爱民就不算弟子,于世猷是义子。等等此类情况比较多。

(二)带拉师弟1、所谓带拉师弟

“带拉师弟”是相声界的一种传统习俗,指的是由某位相声大师代替已故的师父收徒的行为。这种现象在相声界历史悠久,从相声诞生起一直到现在都存在。

带拉师弟一般是一些相声名家或相声世家中一些人因为辈分高已经没有比他高一辈的人能收其为徒了,所以由这位故去的弟子(一般是本门大弟子)代替师父收个师弟。

以下就是几个带拉实例:

朱绍文带拉了阿彦涛和沈春和,据说是朱绍文因为和这二人年龄相仿,且这二人算清门,朱绍文才有个这个做法,也算开创了先河。

常连安是戏曲演员出身,并没有相声师门,在张寿辰收其子常宝堃时,张寿辰代替师父焦德海收徒,这样常连安在相声圈子里也算有了师承。

马志明一直都是其父马三立教授,而且建国后也不太时兴拜师这一传统,到了后来马志明没有师承,需要拜师时,马三立这一辈已经没有合适的人了,是侯宝林做主并经大师哥王凤山同意,一同见证下,由侯宝林带拉马志明拜在朱阔泉门下。

侯耀文和马志明同样也是其父侯宝林教授,需要有个师承时,侯宝林同辈人也是没太合适的,侯耀文非常认可赵佩茹,所以由大师哥李伯祥代替师父收下侯耀文。

谢金由李文山带拉师弟是因为他辈分太高了,虽然谢金年纪不大,其父谢天顺为“宝”字辈(侯宝林一辈)。已经找不到太合适的师父了,由李文山代替师父王世臣收徒,解决了谢金的师承问题。

2、为什么要带拉师弟

主要原因是需要被带拉师弟的人是相声行业门里出身。辈分已经确定,除非特殊情况。

比如石富宽师父高凤山,高凤山师父高德亮就自降一辈和马三立等同辈,概因年纪太小同辈人多大其很多。其实马三立的年龄和侯宝林的年龄也相仿,但其家族和本人的实力在,所以不会自降。

再比如谢金虽比郭德纲大一辈,却与郭德纲拜了把兄弟,也算自降。

所以带拉师弟就是在相声圈子已经小有成就,可种种原因并没有师承,需要结果这个问题,活人或者健在的人中并无合适的,所以才出现大师哥或者其他师哥替师父收徒。解决了师承和辈分问题。

源于2024年7月,侯耀华在李宽直播间里说到了清理门户,然后杨议劝二哥。李宽向杨议开火,杨议回怼。郑好在直播间点评、汪洋在直播间讲解相声界的恩怨,侯耀华徒弟谢雷引爆。杨议直播间要“砸缸”,海河边遛侯等。

李宽、谢雷等都销声匿迹了。

“七月风波”不仅让相声界的内部矛盾公开化,也引发了公众对相声界现状的关注和讨论。

侯耀华和杨议忽然就和好了,侯耀华提出要让杨议拜其父侯宝林为师,成为新的炸点。

1、所谓海青

“海青”是相声界行话,是说演员在行内没有门户、没有师承关系在曲艺界,特别是相声门儿里,就十分看重演员的辈份和师承关系,一般把没有正式拜师入门的相声演员称为“海青”,属于业余玩票。

影视演员范伟师承陈连仲,陈连仲师承彭国良,相声圈虽认可,但无师承,就是典型的海青。

相声界中杨少华算比较模糊的海青,虽然谱系中是郭荣启的徒弟,但比较勉强。并且杨议一直没有拜师,所以也算海青。

如果杨议拜一位其他“宝”字辈的且不算太知名的,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拜侯宝林就基本不可能了。

不论侯耀华去找了侯宝林健在的两位弟子还是他做了什么。这个事情不是俩人在直播间里说的那样。尤其是杨议更是口无遮拦的说这事成了。

侯宝林在世时收了很多或者教授了很多子弟。但官方认可的只有10人,这在侯宝林葬礼上马季已经明确了,不是徒弟的和徒弟是不一样礼数的。

且侯宝林收师胜杰的时候已经明确这是关门弟子。

侯宝林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引领者 ,是二十世纪中国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生。他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以上都是摘自百度百科。他的地位是相声界的最顶峰,可以说高于马三立和其他任何人,他的身后事绝不会任且家人或弟子胡来。

相声界发展到今天,除了郭德纲在独自支撑或者叫中兴相声外,其他人基本都是要么吃老本要么躺平要么改行等。总之就没有做与相声相关的事的。

所以真要带拉一定是要在相声领域有所建树并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才可以府中。另外德才兼备,才有了德更要有口皆碑才行。

目前看这两点基本都做不到吧,曾经确实有些成绩,后来拍了电视剧做了电商,唯一没有做的就是振兴相声。7月风波以来更看出来其人品和品行。

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承接侯宝林衣钵呢?

还有,侯耀华去见了李如刚,李说当年杨议当面提出过拜师,侯宝林说你让你爸爸找我。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同意,你爸爸来和我商量,也可以理解为我不同意,你让你爸爸来我给他解释下。怎么就成了能拜的充分证据了呢?

首先,侯宝林健在的两位弟子要共同同意或则即使师父生前没说过,但我俩觉得可以。而不是不表态不参与,其实这就是不同意。

其次,侯宝林最重要的弟子马季一脉,姜昆、冯巩等都要同意,这是侯派相声的事,不是侯家的事。侯宝林其他弟子的徒弟也要同意。

第三,侯宝林的同门师弟健在的还有马志明,他要同意。

第四,侯宝林虽然是侯派,但毕竟师承朱阔泉,侯宝林大师哥是王凤山,王凤山一脉也要同意。

第五,作为相声界的丰碑,他在身后再收徒,曲协、文联都要派官员参加,甚至更高级的部门领导。

第六,相声同门大部分都觉得可以才可以。

第七,最关键的广大相声听众观众要觉得可以才行。

首先,以上哪些人员都要有代表到场。

其次,仪式应该属于半官方举办才行。

第三,具体流程按传统,但应该是要有拜师后的规划,如何再振兴相声,振兴侯派相声。

第四,以上内容能得到业内和大众的认可。

从7月到现在可以说是见证了各色人等的表演。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目的进行大肆炒作,唯一相同的就是都不是为了相声好。

在这出闹剧里,我认为正能量的是郑好,他作为旁观者和旁白,一直在将相声界的规矩、历史及传承和做法给广大网友进行普及。虽然最后惹火烧身并连累了郭德纲,还好郭并没有参与更没有表态。这是最好的。

另外就是马桂荣,讲了很多正直的话和实话。

最看不起的是汪洋,将这个事作为自己挣钱的手段了,用郑好的话说这就是一场买卖。而且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的师父于世猷是被侯宝林逐出师门的,有了杨议这个前车,他也可以后来跟进,解决了自己的师门问题。同理,网络发达后,有些相声老前辈发现讲讲老年间的往事能有流量能挣钱,就开始说些不该说的,比如谁和谁如之何。令人不齿啊!

最让人瞧不起的是杨议,也是60多的人了,如孩童一样,为了流量为了卖货可以什么都不要,没有任何成年人应该有的。

最糊涂的是侯耀华,有些恣意妄为了。从拜师常宝华做大师哥,到收了一些非相声圈的人做弟子,再到一些绯闻。再到现在这个事情,他不是在振兴侯门相声,是在推波助澜侯门相声的衰退。如果真的他和杨议宣布拜师成功了。那可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不过目前看,侯耀华好像是在耍杨议,尤其是最后的主导权给了杨议,拜师的时间地点和请的人你来定你来请。我做见证这不是说我不管了吗?

最后这个烂事,闹腾了几个月后又翻出来搞个新闹腾法来接着闹,竟然还有人赞成或者认可杨议拜师的事。这就是无底线无羞耻。可相声界的晚辈同辈尤其是长辈竟然都不出来制止,任其这样闹腾。还有些人明显是前后观点相左,不排除被收买了。

这么明显的大是大非,竟然没有人在做点什么。典型的礼崩乐坏了。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