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3》:我们和肖央都厌倦了他所扮演的“慈父”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03 09:14 2

摘要:从这个角度而言,监制陈思诚还是聪明的产品经理。第一、第二部借版打样,第三部号称原创,不同故事都被纳入到“误杀”IP名义之下,甭管他借鉴的《误杀瞒天记》还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只要以相同的调性产生内容,观众记住的就会是阴郁沉闷的热带背景和不断反转的暴力游戏——统

《误杀3》:我们和肖央都厌倦了他所扮演的“慈父”

《误杀》出到第三部,不管你有没有看齐,它都算完整的IP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监制陈思诚还是聪明的产品经理。第一、第二部借版打样,第三部号称原创,不同故事都被纳入到“误杀”IP名义之下,甭管他借鉴的《误杀瞒天记》还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只要以相同的调性产生内容,观众记住的就会是阴郁沉闷的热带背景和不断反转的暴力游戏——统统打上产品经理的名字。危险的是,这个IP带有强烈的个人属性,容易引来反感。好处是,当它不断用新的主题开发新的故事,“误杀”IP将会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在商业运作上,陈思诚有自己长远的算盘。

《误杀3》讲了一个和《误杀》《误杀2》毫不相干的故事。前两部也不相干——这是许多观众警惕陈思诚式狡猾的原因之一。但如果细细考量,第三部除了继续使用肖央作为主演、继续扛起对东南亚政界的反腐大旗,在IP开发的核心点上,三部是一脉相承的。以这个句式的台词为例:第一部,“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第二部,“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第三部,“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显而易见,三部都以孩子为切入点,让肖央扮演的慈父在罪恶和苦难里走一遭。“误杀”IP切中的是中国人普遍对亲情、人伦的关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讲述故事,能够引起绝大多数观众的共鸣。

但是,仅仅讲孩子苦,救孩子,“误杀”IP还不足以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它的重要着力点是与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结合,在孩子身上集中了校园霸凌、贫富差距、权力不对等,通过孩子所受的苦反映出来,再由那么一个英雄式的平民父亲掀起挑战——肖央最常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普通而叛逆,带动更多普通人的情感代入。如果说第一部还只是点对点、个体对个体的挑战,肖央扮演的平民一家,与陈冲扮演的警察局长一家,有极为对称式的冲突。那么到第二部、第三部,平民肖央和他对立面——依然是警察局长所代表的权贵之间的问题已浸透到社会更广层面,器官买卖、人口贩卖,这些都拓展了“误杀”的边界。被误杀的不止是一两个孩子,当杀的更不止一两个官员。由此故事牵动了平民父母在现实中的更多敏感点:如果我的孩子生病了,需要换器官,但有人可以凭借权力抢在孩子生命的前面,我该怎么办?如果我的孩子某一天失踪了,被人有组织地贩卖甚至不幸死亡,我该怎么办?我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应对这些问题背后真正的“暗黑”?我能联合谁,能如何反抗,是否能救回我的孩子?“误杀”IP最终要掀起的问题风暴,关乎每个平民父母对极限生存危机的应对。

《误杀3》相对前两部,有了很大的创新。最重要的一个设定是,肖央式的平民父母不再是一个人了,而是许许多多人,他们凭借自己微小但坚韧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暴力和智力的联盟。肖央被放置在对立面,他成了那个受过苦、不愿再受苦、想要顺应社会规则以达顺遂的权贵。而更多家庭无辜被害的事实揭露了权贵的不明财富来源——有的父母不止是父母,更是吃人的人。

当刘雅瑟扮演的复仇主导者揭下她的面具时,人们不会为这样一个弱女子的形象感到愤怒、仇恨,更多想看到事情的真相——她如何情有可原地走到这一步。随着刘雅瑟复仇计划的展开,更多像她一样遭受孩子被贩卖直至无辜死亡的父母坦白自己的身份,他们是警察、他们是老师、他们是园丁……各行各业的人,都因为自己的孩子与陌生人连接起来,成为牢不可破的同盟。电影在一个一个身份反转中掀起情感的高潮——相对《误杀》《误杀2》,这种反转并不仅仅为技术性的反转(例如案件某个节点的时空交错),角色揭示自己的行为动机,并将动机统统指向同一目标,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当然,这并不是《误杀3》的原创。阿加莎·克里斯蒂早已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娴熟使用了这种情感调度。当每一个平凡的人联合起来为一个目标复仇,善或恶,正义或复仇,模糊了界限。观者真正在意的,是更广义的公正。它掀起了一场风暴。

令我感到有趣的是,在《误杀3》中,肖央首次饰演一个虚伪的慈父,这颠覆了他过去的形象。他一度是狡黠的,有许多生存智慧的,能够在问题和冲突之间找到自己应对的方式——正如《浴血之路》里那个同样孩子被拐走的父亲,他有苦衷,但他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而《误杀3》揭露了慈父的虚伪,由高捷这位大反派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你是逼不得已的吗?路都是你自己选的。因果关系,在此倒置,对我这个观众而言形成了最大的一次“反转”。我们习惯了慈父救子的戏码,但有一天慈父并不会真正以子为先,而是以己为先,我们是否接受这样的选择?它是否才是人性深处真正的幽暗?——这个问题,才是更黑暗的风暴和漩涡。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面临这样极限的处境,只是《误杀3》给了我们一次极限思考的机会:如果有一天你和孩子之间只能二选一活下来,你是否真的会按下救他的按钮,还是先保存自己的生命?在此我倒是佩服那位产品经理的“直言不讳”。谁设计了这个命题,谁思考了这个命题,谁把它无情地抛了出来,给更多自以为伟大的父母想一想,内心深处的卑劣。善和恶,因和果,是否真如表面存在的那样简单?我们是否真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伟大和善良?当极限处境来临,答案都是未知。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肖央在《误杀3》里的表演似乎陷入了疲惫状态。今年以来,他在《祝你幸福》《浴血之路》《出入平安》等故事片里的“慈父”都演够了,当我看到《误杀3》中的“慈父”,很难再被他打动——也许是审美疲劳,也许是他的方法该到了更新迭代的时候。当我回看《误杀2》时,发现肖央的表演已经有一些程式化的痕迹。他与任达华饰演的警察隔着玻璃对视的瞬间,他的眼神总是飘忽游离,而任达华目光如炬——这微微一两秒的差别,正是好演员和“老戏骨”的差别。《浴血之路》中,肖央只要和刘烨在一起有对手戏,总会被比下来。并非刘烨更为高大英俊,而是刘烨的眼神始终像刀一般,显示出人物刻骨的决心。相较之下,肖央如果不是角色的平民英雄光环加持,他还有一些模糊浑浊的区域,有待更为准确聚焦的调试。

以一部成熟的商业片IP衡量,《误杀3》完成了它的任务。尽管表演不够火候,尽管音乐和声效毫无留白,尽管某些角色的设置过于工具化,但是,它相对两部IP前作,完成了更广命题的触达,并且开拓了这个IP接下来的新边界。片尾关于人口贩卖的现实数据是震撼的,毋庸置疑。电影仅仅是冰山一角,现实永远大于电影。就此立意而言,我等待第四部《误杀》。

来源:烂番茄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