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易烊千玺《小小的我》里的“性需求”戏,一定要保留?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2 15:38 2

摘要:“男主角易烊千玺太棒了。完美!!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演得这么好,已经是莫大的福气了。我见证了惊人的才华。”

我本以为,今年能让我哭出声的电影,只有黄子华的《破地狱》。

没想到在2024年的最后两天里,还能有电影能让我哽咽抽泣——

《小小的我》

1

第一次知道这部片子,还是十一月初刷微博的时候。

岩井俊二导演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看完《小小的我》后高度称赞了易烊千玺的演技:

“男主角易烊千玺太棒了。完美!!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演得这么好,已经是莫大的福气了。我见证了惊人的才华。”

随后电影公布了第一张海报,扭曲的手,歪歪斜斜地在本子上写着一个名字:刘春和。

直到电影上映之前,所有公开物料都没让易烊千玺露过正脸。

甚至在点映成为行业新潜规则的当下,仍然选择不跟风。

是全新的宣发手段还是真有东西?

看完之后,我踏实了。

岩井俊二的夸奖并不是商业互吹,易烊千玺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配得上这样的称赞。

易烊千玺饰演的刘春和,是一名脑瘫患者。

故事发生在他参加完高考后的那个夏天。

母亲陈露(蒋勤勤 饰)有事要忙无暇顾及春和,找来刘春和的外婆(林晓杰 饰)回家帮忙照顾儿子。

比起母亲的严厉,外婆对刘春和格外的宠爱,走到哪里都带着他,刘春和做什么事情她都第一个支持。

外婆的意外闯入,让刘春和打开了另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阴差阳错下,他成了外婆老年合唱团的鼓手,还认识了青春亮丽的雅雅(周雨彤 饰),到咖啡厅兼职让他收获了尊严。

但是,随后接二连三的打击,再次把刘春和打回原形。

最终,刘春和勇敢冲破身心的枷锁,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经历了一个盛夏的蜕变后,刘春和踏上了新的旅程。

在视听语言上,《小小的我》运用了大量的平视镜头,而不是俯视和仰视。

导演尽可能地从刘春和的视角去带领观众感受这个世界。

而不是想当然地用一种“我看到的残疾人”的居高临下姿态,尽可能地把残疾人当正常人去拍。

电影开篇,导演没有再卖关子。

镜头从刘春和扭曲的脚开始往上移。最后在天台上我们终于看到了刘春和的庐山真面目。

电影到这里还没有一句台词,只见刘春和握着笔,吃力地在本子上写着“遗嘱”两个字。

此时,镜头拉远,周围是高耸林立的建筑,团团地把刘春和所住的老破小围在一起。

隐喻着刘春和是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上的失语者,被忽略的弱小群体。

当我以为电影的走向会是苦情到底时,导演却用独有的女性温柔,去消解了那份苦难。

2

安排刘春和喜欢上一个健全女孩的剧情,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刘春和为什么会喜欢上雅雅?

原因很简单。

第一,雅雅属于好看女孩那一挂;

第二,雅雅把他当正常人看待,没有其他人第一次见刘春和时的困惑同情闪躲的目光。

电影在拍两人相遇的一幕,用的是刘春和的主观视角。

那天之后,刘春和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他是健康开朗的阳光男孩,在草坪上和雅雅你追我赶。

“宫廷玉液酒,你压着我的手。这酒怎么样?你好美的模样。”

正当雅雅的嘴唇要碰上刘春和时,刘春和被一股温热的暖流弄醒,他意识到自己经历了什么事。

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国产院线片第一次直面残疾人性意识和性需求。

雅雅喜欢刘春和吗?

我觉得更多的是好奇心。

也是因为好奇,她才会追问刘春和会不会有那方面的生理反应。

在得到刘春和默认后,她把刘春和的手放到了自己的胸上,目的是要确认刘春和的反应,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结果,就是因为这两个情节,网上舆论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展现残障认识的欲望,是一种满足观众的猎奇。

有人觉得,雅雅的行为就跟演员本身一样,是不检点,是很茶的行为。

那我想问,展现健全人的欲望算不算猎奇。

同样是欲望、幻想,为什么到残障人士那里就不能被展现?

当一个本来很正常的、在别人生活中、精神上客观存在的东西,拍出来就引起鲜明的差异对待。

恰恰就呼应上了电影里刘春和的台词:

“你们是不是认为我们除了吃喝拉撒,没有别的需求。”

我觉得这甚至都不是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展现的问题。

这个需求就跟吃喝拉撒一样再正常不过了。

第二个问题,雅雅的行为算不算茶?

其实,雅雅最后的离开,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

她虽然对刘春和充满好奇,后来接触后也被他所写的诗而震撼,内心充盈的刘春和,打破了她对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

但同时她也十分清楚,自己不会喜欢刘春和,就算真的喜欢她,她也没有勇气在大庭广众牵起刘春和的手。

所以当刘春和伸出手时,她退缩了。

不过,她在离开前,很正式地跟刘春和挥手告别,保住了彼此的体面。

从那之后,雅雅在刘春和的的心里,正式成为一个符号。

雅雅永远成为第一个让他成长的女人。

至于选34岁的周雨彤和24岁的易烊千玺搭戏,可能要的就是这种错位感。

因为电影里两人不是真实的恋爱关系。

还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雅雅可以看作是刘春和的反面。

刘春和是身体上的残缺,但内心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念师范大学,将来当老师。

雅雅是身体上的健全,但内心迷茫,所以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选择了当“全职女儿”。

和刘春和接触,雅雅也被刘春和那股积极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所感染而做出了改变。

电影最后,雅雅换上了职业装,收起了烂漫的笑容,但眼神已经不再迷茫。

或许她也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3

《小小的我》不仅讲刘春和的成长,还把镜头对准了刘春和的家庭。

这个家庭没有符号化的工具人,每一个都是鲜活,有血有肉的复杂个体。

这是让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大原因,总算有电影能把普通活人给拍明白了。

刘春和知道母亲怀二胎后,和母亲爆发了一次争吵:

“你就是个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大猩猩,不要试着跑出去,否则只会让饲养的人觉得丢脸。”

刘春和之所以会这么想,源自于小时候躲在行李箱,无意中偷听到了父母的对话:

“如果找不到他的话,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不同。”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地代入刘春和的视角,讨厌这个自私的母亲。

但后来我们通过她的视角,补上了这个故事的另一张拼图。

刘春和出生后,陈露一直十分自责。

她觉得是自己在生刘春和的时候不会用力,才造成了刘春和今天这副模样。

打那之后,每年刘春和的生日,成了她的梦魇。

所以,她从来不给刘春和过生日。对刘春和的愧疚转而变成了对刘春和病态般的控制。她生怕再次因为自己的问题,让刘春和出现任何差池。

刘春和想报考外地的大学,陈露不同意,只想把他留在身边。

怀二胎这事,是一种无法被自责的自私。

我们作为健全人,很难切身处地思考过,一个这样的孩子,到底对于一个家庭带来的是什么?

陈露说自己不会当母亲,是因为从未感受过母爱。

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她几乎是没有妈妈的。

这就引出了母亲的母亲,外婆的故事。

外婆刚生下刘春和的母亲,外公就要跟她离婚。

为了生计,外婆不得不丢下还在襁褓的陈露,一个人跑到西藏打拼。

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外婆也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等她想要弥补母女关系的时候,发现早已错过了彼此了解的时间。

只能是互相亏欠,拧巴地相处下去。

和刘春和的隔辈亲,也可以看作是她想在刘春和身上,找回母亲的身份认同。

通过对刘春和的好,减轻自己对女儿的愧疚之心。

对于刚出生的妹妹,刘春和在高兴的同时,还会想得更远:

“妹妹会想要一个我这样的哥哥吗?”

对于妹妹而言,她一出生就要背负一个患有残疾的哥哥。

这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现实,都是一个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话题。

来源:无尾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