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电影,感觉还挺意外的。没想到易烊千玺演技挺不错,几乎看不到他本人的影子,似乎确实有刘春和这样一个真实的脑瘫患者。
文/茹金
看完电影,感觉还挺意外的。没想到易烊千玺演技挺不错,几乎看不到他本人的影子,似乎确实有刘春和这样一个真实的脑瘫患者。
我在上海时曾做过几次关爱残疾人的志愿者,有接触过脑瘫、聋哑或是身体有其他残疾的人。他们的神情、身体形态和易烊千玺扮演的差不多。
记得当年带我们的公益老师说与他们接触的要点之一:把他们当正常人对待就好了。
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才华横溢,在救助院里有他们画的画,做的泥塑等各种手工艺品,有很多还售卖,换的钱回馈救助院。
那年年终,我还也是他们汇报演出的志愿者。所有节目都是那群身体有残疾的孩子组织表演的,为那些有过资助的企业、个人表演,感触挺深。
回到电影里,《小小的我》并没有走什么煽情路线,而是把一个高考后的夏天通过几件对于刘春和来说比较大的事情,串联叙述出来。
仔细思索了一下,其实就是两件大事:
一是刘春和的父母想要生一个健全的孩子;
二是刘春和期待自己能考上师范大学,被别人当做正常人对待。
主角是刘春和,在我看来也是外婆陈素群。我是因为看了外婆的花絮才决定买票看这部电影,当时在某书上写到:“外婆的强势 保护和笑容好治愈啊”。
如果没有外婆,刘春和应该就在一开始的天台自杀了。当时是因为外婆的呼唤,刘春和才说自己在画画,然后随外婆一起下来。
外婆和母亲是一组强烈的对比,也代表着社会上对身有残疾人的两种极端态度,当然,这两类的发心都是善意,只不过一种是尊重,一种是「自以为是」的好。
外婆拉刘春和去公园里敲鼓,给他庆祝生日,让他喝酒,帮他追女孩子,跟踪他应聘工作。在外婆这里,承认孙儿的脑瘫疾病,并尊重和拉着他到正常的生活里体验;
可是母亲的爱是愧疚、过度保护,怕刘春和受到伤害,其实也有对残疾人的看不起。
不管刘春和想做什么,母亲都以担心之名拒绝,并没有想真正地去了解刘春和的心理。在母亲的心里,刘春和是自己生的一个残次品,只能承受由其带来的「不幸」。
这其实也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你看他们好可怜啊!同情还是好的,还有很多会用他们的残疾刻意取乐,甚至恶意攻击。
就像是片中的公交车司机和被让座的宝妈一样,这也是恶意的一种。
其实,即使身体健康的人也会时常受到一些恶意,比如性别、体型、外貌等等。只不过身体的残疾是外显的,让有恶意的人更直观。
于刘春和而言,他有为自己脑瘫的自卑,但是想要让自己获得正常对待的能量更占上风。
他情商、智商都不差,虽慢却可以胜任咖啡师的工作;外形不好,也能把课讲得很精彩。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的这首诗充分说明刘春和对生活的期望。也许出生时并没有参天大树的基因,不过是一株可以随意践踏的苔藓。即使环境恶劣,也不能阻挡苔藓的生长。
最后刘春和用一个夏天「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正常的青春男孩,接受母亲生妹妹的事实,也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没有难过,也没有痛苦,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我只是有一点点害怕,我怕永远都做不好这点小事。我怕找过我做这件小事的人,会永远不在了。”
在公交公司里的那一通发言,可以看作刘春和代表脑瘫患者的发声,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对所有被恶意对待过人的发声。
“再渺小,再破碎的人,都是完整的个体。”
如苔藓一样的普通人,也应受到同样的对待;有外显特征的刘春和们更应该被正常对待。
幸福的意义,应该有我们每一个人。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