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的吃饭,诸多不经意的细节实属抗战作品中的天花板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01 23:35 4

摘要:在现在的抗日神剧中,动不动便会出现我军战士吃猪肉炖酸菜,白面馒头等场面,甚至还有“包子雷”这种奇葩,在这些神剧中,八路军的伙食居然比日军都要好,不可谓不贻笑大方。

一、引言

在现在的抗日神剧中,动不动便会出现我军战士吃猪肉炖酸菜,白面馒头等场面,甚至还有“包子雷”这种奇葩,在这些神剧中,八路军的伙食居然比日军都要好,不可谓不贻笑大方。

和这些抗日神剧相比,他们的“老祖宗”亮剑在饮食方面的刻画明显要真实的多,让我们看看《亮剑》在饮食方面的细节刻画,这些不经意的细节足可见导演的用心。

二、《亮剑》中的饮食

在《亮剑》中,镜头所拍之处,很少有能看见白面的场合,演员们吃的最多的,便是

窝头。

在抗战时期,我军主要的粮食之一便是玉米面做成的饼子或团子,再配上野菜和粗盐,如果能打猎,那就还有野味打打牙祭,这基本就是八路军的伙食了。

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政委曾思玉回忆道:“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的生活的确艰苦。部队常常用咸菜甚至盐水下饭,餐餐吃高粱面窝窝头,诨名叫‘钢盔’,不仅黑,而且难以下咽,有时煮黄豆和黑豆吃,弄得肚胀拉稀。至于野菜树叶充饥那是常事。”

可以看见,亮剑中对一般士兵的饮食描写是大体符合真实情况的,大部分的八路军即使是李云龙结婚,也只能吃上一顿白菜和饼子,这基本算得上是顶奢级别了。

而在新亮剑中,八路军指战员甚至能吃上新鲜水果,这简直是错的离谱。

反观现在的某些抗日神剧,战士们顿顿吃肉包子,冒油的面饼,甚至偶尔还能吃上肉,亮剑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把亮剑和这些神剧相比,倒有些不太公平,毕竟亮剑的地位不是这些“神剧”能仰望的。

在《亮剑》中,一次刘司令品尝缴获的牛肉罐头,发现并不好吃,却还是咽了下去,这才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人应该有的正常反应,而现在的某些抗日神剧,主角嫌弃这嫌弃那,根本没有拍出那个年代该有的物资匮乏。

一次在河源县城内,李云龙为了和间谍联络,派遣魏和尚去凉粉摊,当时河源县城离大同较近,大同的特产正是凉粉,连细微之处细节都如此考究,亮剑不愧为抗日剧之佼佼者。

这一点在新亮剑中被改为了刀削面,这一点是十分荒诞的,要知道当时的日伪军连小黄米都要劫掠,这时卖刀削面又怎么可能呢?

而且,当时百姓物资缺乏,白面那可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稀罕物,真要有这么个卖刀削面的摊子,那价格肯定也是天价,怎么可能是李云龙和和尚吃得起的呢?

三、《亮剑》中那些吃饭的名场面

在李云龙和魏和尚为干掉宪兵队长而参加宴席这一桥段中,《亮剑》和新亮剑的处理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水平。

在亮剑中,李云龙和魏和尚看见一桌子山珍海味,活像两个饿死鬼,魏和尚甚至连筷子都没用,全程用手抓着吃。吃到兴头上,魏和尚左手鸡腿右手花生米往嘴里倒,被李云龙训斥“吃相不好”。

魏和尚这种吃相直接将他“粗人”的人设立了起来,整个吃饭的过程中,魏和尚的台词不超过两句,却能活灵活现的让人物活起来,立起来,这就是老亮剑的魅力所在。

两人吃完后还给政委带回去了一只烧鸡,在那时烧鸡可是珍馐,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军中,两人吃完带回去也是非常符合人物八路军的设定的。

反观新亮剑,这一情节完全照搬不说,李云龙在餐桌上波澜不惊,魏和尚吃饭细嚼慢咽,这显然是不符合人物设定的。

一来两人并不是什么文明人,即使是正式场合,两人不可能这么吃饭。二来两人八路军出身,平常饮食连肉都少见,看见一桌好酒好肉,怎么可能细嚼慢咽呢?

足可见新亮剑导演拍摄的一点也不用心,居然拍出了粗人吃饭有了斯文吃相的可笑桥段。

有一次,李云龙因为为和尚报仇而降了级,赵刚和李云龙借酒浇愁。

两人喝酒,桌子上的下酒菜也十分写实,不是鸡骨头或者肉菜之类,而是粗粮留下的壳,这一点就十分真实,当时的八路军主要食物便是粗粮,肉作为稀有物资,肯定不会拿来下酒的。

种种细节之处,足见亮剑之用心,导演确实用心考察了那个年代的风土人情,也确实参考了史料,了解了八路军真实的饮食情况。

后来楚云飞给李云龙摆下鸿门宴,为了拉揽李云龙,他这一桌子菜可没少下功夫,一点也不比那次日本宪兵队长的生日宴差,考虑到他是国军将领,这点也是合理的。

彼时,李云龙正因为杀了土匪而被记过,从团长降为了营长,若是想拉拢李云龙,这时正是最佳时机。

但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两人英雄惜英雄,楚云飞最终还是放了李云龙一命。这里有个细节,楚云飞将酒菜都打包送给了李云龙,这说明他是知道八路军中缺吃少喝,这顿酒菜正好给李云龙做个人情。

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构成了亮剑的经典。

四、真实的历史中八路军都吃些啥

在真实的历史中,由于日军疯狂的扫荡和封锁,加上日伪军的四处劫掠,抗日根据地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极为艰难的时期。

很多时候,战士们是连窝窝头都吃不上的,很多时候都要一天一餐,一天两餐,有时被敌人断了粮就得吃黑豆渣子和地瓜秧。

实际上,亮剑中战士们能吃上的窝窝头,也是粮食相对比之下充裕的时期才能稳定供应,更多的时候吃的是黑豆粥,黑豆豆芽,豆腐以及野菜,有时候甚至连盐都没有。

八路军第120师供给部副部长范子瑜在《忆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的后勤工作》中提到:“部队的粮食定量是1斤半,实际上吃不到1斤半。有的只有吃黑豆,用黑豆磨面糊糊喝。黑豆本身营养少,吃了消化不良。吃的菜也是黑豆做的,豆芽、豆腐,油水很少。那时人的面目,二三十岁的人看上去像四五十岁。”

粮食问题直到抗战中后期开启大生产运动才有所解决。

1942年,仅春秋两季我军的生产队便收获蔬菜2万多公斤、高粱6539公斤,收的大白菜够全团吃4个月。生产队还自建了作坊,把花生、黄豆榨成油,除用来改善部队生活外,还支援地方政府。

直到1943年,我军才基本解决粮食问题。

在这之前,我军每天吃一到两餐,饭菜以杂粮饭和野菜为主,副食的标准是每人每天5钱油、5钱盐、1碗菜,然而这个标准在当时也很难达到。

到了1943年,我军的餐食标准正式提高到一天三顿饭,副食标准提高到6钱油、6钱盐、2菜1汤,每月甚至还有猪肉可以吃,还有其他禽畜肉食也能吃得到了,逢年过节时饭菜更丰盛。

这时我军的伙食不管是和亮剑中的条件相比,还是和1942年之前我军的情况相比,都已经是天差地别。

“练兵生产真紧张,下了课堂上操场,马上马下人人忙;油房粉房豆腐房,大肉块子白菜汤,稀饭米汤和豆浆;人强马壮士气旺,誓把鬼子消灭光。”这是当年八路军中流传的歌谣。

在抗战末期,八路军只要是打仗之前,必定会进行大规模会餐,采购员也会在附近大批量购买牛羊猪肉。

每当鬼子和伪军调查到八路军在吃大餐时,都会感到恐惧,因为八路军马上就要打仗了,甚至可能打的就是自己。

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的生活和装备水平,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再生动形象不过了。然而,八路军就是靠着“小米加步枪”,靠着坚强的意志与信念,与日军顽强斗争,坚持到抗战胜利。

参考信源:

说说抗战时期八路军伙食——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亮剑》小说

《亮剑》电视剧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