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陷入恶性循环:大档期影片扎堆,无档期少新片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1 19:41 2

摘要:《摇太阳》的遭遇有国产电影市场的新趋势,想要成为大爆款,越来越依赖重要档期,而春节档是当下竞争最激烈,也最容易成为大爆款的档期。

2024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影片应该是《我们一起摇太阳》。

我在影院刷了两遍,也为这部电影没有成为爆款感到可惜。

起初,《摇太阳》勇闯春节档,然后票房不及预期,撤档后改为清明档。

《摇太阳》的遭遇有国产电影市场的新趋势,想要成为大爆款,越来越依赖重要档期,而春节档是当下竞争最激烈,也最容易成为大爆款的档期。

灯塔数据发布24年电影年度盘点,也提到类似观点,“从2020年以来,热门影片对热门档期的依赖性持续提升。在24年54%的热门电影选择热门档期,并且贡献了58%的票房。”

然而,国内的热门档期无非只有下面9个:春节档(8天)、情人节档(1天)、清明档(3天)、五一档(5天)、520档(1天)、暑期档(92天,包含六一档、端午档、七夕档三个档期)、中秋档(3天)、国庆档(7天)、贺岁档(41天,含圣诞档、跨年档、元旦档)。

我统计了24年票房榜前20名,明细如下。

数据来自猫眼实时票房,票房单位万元

论吸金能力,春节档断档第一,春节档冠军通常会成为年冠,这依旧适用于24年。

春节档 4部:

热辣滚烫 、飞驰人生2 、第二十条、 熊出没•逆转时空;

清明档1部: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五一档3部:

末路狂花钱、 九龙城寨之围城 、维和防暴队;

暑期档5部:

抓娃娃 、默杀 、异形:夺命舰 、云边有个小卖部、 重生;

国庆档2部:

浴火之路 志愿军:存亡之战;

贺岁档2部:

年会不能停!(准确讲年会不能停属于23年贺岁档)、好东西;

非档期3部:

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毒液:最后一舞、周处除三害。

发现了吧?

像情人节档、中秋档没有一部闯入前20名的选手,它们都属于小档期了。用最短的时间卖最多的票房,只有春节档。

3月被誉为引进片的春节档,能出现《哥斯拉大战金刚2》和《周处除三害》这样的爆款,也能看出大片和高口碑电影对观众依旧有吸引力。

2024年票房表现差,有一种观点说质量差。

到底是不是呢?

24年前20名在豆瓣上的平均分是6.91分(本想用知乎的推荐值,发现评分人数较少,于是放弃)。

而现在被电影人怀念的2019年,票房前20名的豆瓣平均分是6.85分。

果然降低了。

为了看一下24年到底差在哪儿,我特意汇总19年票房前20名的榜单,看看这些爆款电影的组成。

这份榜单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好莱坞大片占比较高,有8部,分别是:复仇者联盟4、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蜘蛛侠:英雄远征、大黄蜂、惊奇队长、哥斯拉2、阿丽塔、狮子王。

前二十名的总票房是3,910,413(391亿),其中好莱坞大片的总票房是1,195,308(119亿),占比30.57%。

再来看看24年前二十名榜单的情况。

榜单中的好莱坞大片只有3部:哥斯拉大战金刚、异形夺命舰、毒液。

前二十名的总票房是2,626,837(263亿),三部好莱坞大片的总票房是242,767(24亿),占比9.24%。

2024年国内电影票房差,和好莱坞大片在国内没排面有重要关系。

《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神偷奶爸4》等在国外都是爆款,国内反响一般,像《魔法坏女巫》,全球票房排名第六的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刚过1000万门槛。

这是因为好莱坞大片不懂国内观众,还是国内观众的口味变了,现在喜欢中国故事?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23年的美国编剧协会大罢工,已经影响到好莱坞的电影产能,要恢复之前的表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再来看一下19年前20强在档期的表现。

档期爆款则有15部。

其中春节档3部: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 、飞驰人生;

暑期档8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烈火英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蜘蛛侠:英雄远征、扫毒2天地对决、哥斯拉2:怪兽之王、银河补习班;

国庆档3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

贺岁档1部:大黄蜂。

非档期爆款有5部,分别是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少年的你、惊奇队长、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阿丽塔:战斗天使。

前文我提到,24年前20强,非档期只有三部,而在19年有5部,票房爆款越来越依赖档期的趋势确实更明显了。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档的王者地位也让位于春节档,哪吒在19年成为大爆款,今年果断选择春节档。

灯塔数据的在年度报告提到一个观点,中国电影重回600亿的关键,需要非档期票房的产出。

然而,当下的趋势是非档期出现爆款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档期来了,影片扎堆定档,到非档期,卖相好的电影又很稀缺。

可怕的是,就算是小档期,在24年也不好使了。

之前国内还有圣诞档的概念,在24年,圣诞档票房的血扑,固然是电影市场的冷清,也有个重要原因,24年的圣诞档只有一部新片公映。很显然,圣诞节这个包含在贺岁档里的小档期,已经被抛弃了。

重要档期,影片扎堆,打不赢就逃跑,这也能看出档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非档期的市场占据全年总时长的一半以上,非档期的冷清,肯定会造成观众的流失。

那么恶性循环模式就会开启,一旦电影市场形成档期出爆款,非档期卖相好新片变少的局面。那么,档期的新片越来越拥挤,非档期新片越来越少,非档期的新片越来越少,观众流失越严重,然后越来越多的新片就越依赖档期。

这十年来,电影票房的大方向是高歌猛进,票价也顺势从30多元涨到40多元,24年的总票房能回到十年前,而我们的票价却回不去了。

在这个即使努力也不好使的小时代,上涨的票价确实是一个敏感话题。

”近6成观众,一年只去一次电影院“,这个比例也能说明国内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影迷群体。影迷群体爱看电影,对票价不太敏感,而路人就不一样了。

人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看价格,也看心理价格。

24年”观影人次减少3.6亿,下滑比例达28.2%“, 可见这二十多年的电影行业对观众的培养是并不算成功。

文章的最后,我要分享一个数据,24年票房过亿的电影一共79部,而在2019年,则有90部。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有个好的开始,中国电影也能变好吧。

来源:尘飞扬说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