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自毁形象表演,但《小小的我》不配!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31 07:41 3

摘要:易烊千玺颠覆形象饰演脑瘫患者,是电影《小小的我》的最大看点。这部电影目前正在热映中,凭借四字弟弟的知名度和超高人气,目前票房走势相当不错,上映4天就已揽获2.22亿元票房。

易烊千玺颠覆形象饰演脑瘫患者,是电影《小小的我》的最大看点。这部电影目前正在热映中,凭借四字弟弟的知名度和超高人气,目前票房走势相当不错,上映4天就已揽获2.22亿元票房。

易烊千玺在片中的表演,近乎“自毁形象”。之前影片采取了和《热辣滚烫》类似的营销手段,在宣传片里剪了他的背影、侧影,就是不给正面镜头,吊足观众胃口。等到大家走进影院一看,原来四字这次饰演的脑瘫少年刘春和,这么逼真!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段刘春和艰难爬楼梯的画面。镜头里的易烊千玺,不仅身体骨瘦嶙峋,而且脊柱、腿、手都扭曲成极为奇怪的形状。如果生活中遇到他,一定一眼就能感知到这个人肯定身体有点异常。影片用了大量往前怼的特写,来表现脑瘫患者的身体状态。爬楼梯这种对健康人来说毫不费劲的动作,在刘春和那儿却分外吃力,易烊千玺用紧紧“抠”住楼梯扶手的手,和拗成鸭子一样的步态,瞬间传递出角色一举一动的艰难,让人看得揪心。因为肢体不协调,刘春和就连写字的姿势也极为扭曲,尽管他写得很认真,但出来的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待到刘春和一开口说话,就更令人震撼了。含混不清还有点结巴的发音,跟以往易烊千玺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有的大特写镜头,他说话时还伴有面部的细微抽搐。

只用看《小小的我》前五分钟,就能感觉到易烊千玺这次在表演上的突破有多大。他一定是对脑瘫患者进行了极为细致深入的观察,才能在形体、动作、表情、台词上和他们那么相似。如果不仔细看脸,我相信很难有人能认出银幕里的刘春和,饰演者居然是那个粉丝遍布全国的顶流偶像。

怪不得有人说,易烊千玺这次的表演,值得一个表演奖项提名。

不过,恕艺绽君直言,易烊千玺的表演,也许也成了《小小的我》的唯一看点。他为这个角色作出的努力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的确值得肯定,然而影片整体在人物塑造和剧情编排上都较为平庸甚至失败,形似而神太散。

这几年,大银幕上赞颂普通人面对现实苦难不屈反抗的故事太多了,《滚蛋吧!肿瘤君》《我们一起摇太阳》《八角笼中》《雄狮少年》都是较为成功的作品,易烊千玺之前主演的 《送你一朵小红花》《奇迹·笨小孩》也属于这类。这次导演杨荔钠试图通过《小小的我》关注脑瘫群体,题材确实有人文关怀,但是影片呈现了刘春和求学、求职、求爱、打鼓、母子矛盾等多条叙事线,结果每条线都没交代清楚。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并没有深入这一群体的真实处境和内心世界,只是在视觉上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与力量。

首先,影片通过求学、求职、求爱这三条线来展现脑瘫患者在社会上面临的歧视与困境,只不过,这三点都做得有点不得要领,禁不起推敲。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得歧视残障人士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他们的歧视更多以一种隐性的状态存在,而不是明面上的冷嘲热讽、阴阳怪气。片中,刘春和在公交车上给一对母子让座,结果反遭对方的白眼和躲避,全车人包括司机在内也无一人站在春和这一边。这样的情节尽管看着气人,但对歧视的表现还是停留在非常表面和简单化的程度。

片中,刘春和的年龄是20岁,故事发生在高考结束后他的暑假。那么他考了多少分呢?影片的设定居然是比一本线高80多分!结合他的身体状况,这妥妥的学霸啊。一位脑瘫患者是怎么寒窗苦读十八载,取得如今的成绩,这本是展现主角身残志坚、勤学苦读的最好内容,但影片完全没有一点笔墨去刻画,刘春和在学校的情况、更老师同学相处的关系,更是缺乏交代,好像他轻而易举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刘春和尝试就业,电影主要讲了两件事:一是去培训机构试讲,没被录取;二是去咖啡馆当咖啡师,成功上班而且干得还不错。但这两份都只是短期的兼职,春和马上还要上大学,影片很狡猾地绕开了残障人士在真正职场上会面临的就业歧视。世界上有那么多职业可选,刘春和非要当老师,他讲得也没多好,由于肢体障碍,客观上他的话确实学生很难听懂。直到易烊千玺讲课时念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时,我终于弄懂了为啥非要拍他想当老师,原来是为了这瓶醋啊!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在影院里听到这句诗了。袁枚他老人家一定没想到,几百年后他的这句小诗也成了国产电影里的热门时尚单品……

至于咖啡馆这份工作,春和应聘上了值得高兴,可非要来一句同事的背后“蛐蛐”,说老板是因为有税收优惠才招他。拜托,从论迹不论心的角度看,咖啡馆愿意接收春和就是一桩善举。即便是因为企业招收残障人士可享受税收优惠,这正证明了冰冷的制度也可以拥有人文的温度。企业本身是不讲人情的,就需要这样的制度来引导它们来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平等就业。要我说,这样的制度政策应该越多越好。

再说春和的求爱线,也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内容。春和在公园打鼓认识了女孩雅雅,两人关系迅速拉近,可就在春和勇敢示好时,雅雅委婉拒绝,春和爱情梦碎。主创想通过这一情节表现残障人士也有正常的情欲需求,这一点问题没有。正如艾丝美拉达可以和阿西莫多成为好朋友,但却不能接受他的爱一样,这种求不得的心碎是一种命运的悲剧,是渴望相爱的灵魂被囚禁在一个残缺躯体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然而,电影在雅雅这个角色的处理上过分潦草。她的出现极为突然,对春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好感也缺乏铺垫:这么一个年轻漂亮、充满活力的女孩,为啥对脑瘫患者春和有兴趣?最要命的是,片中前面直接让雅雅主动对春和谈起性话题,甚至做了一个特别容易让人误会的性暗示动作,后面又让雅雅拒绝春和,这样一来,雅雅这一角色显得轻浮且有点不怀好意,因为她激发出了男主的爱欲然后又拒绝。

至于影片重点表现的春和与妈妈的母子关系,影片不仅没讲明白,还有不少失真之处。

蒋勤勤这几年常给流量演妈,这次则演了位不太讨喜的妈。她对春和过度保护,不放心他去外地上大学,干预他和女孩交往。可是,她把一个先天残疾的孩子拉扯到这么大,孩子这么优秀,这说明她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很有一套,但她却不相信儿子可以自立,这难道不矛盾吗?

我也不吐槽为啥春和都20岁了,妈妈才想生二胎,就说一个细节,电影最后春和收到了大学通知书,剧组成员们难道没有一位参加过高考么?肯定是先填报志愿然后才会有学校录取,那么春和的志愿难道的是他自己偷偷填的么?这么大的事,他们全家都没商量过么?

春和因为小时候妈妈一句“如果没有这孩子,我们的人生会不会完全不一样”(大意)而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想要自杀。这个问题的答案地球人都知道,肯定不一样啊,但这个假设,一是没意义,二是丝毫没有影响妈妈对春和的爱。她接受了这样的春和,而且用心尽力把他照顾培养成人,这不就是伟大的母爱么?咱也不知道为啥春和就怨上了母亲,最后又突然一下子就和解了。

另外,这部电影里的爸爸,神隐了。全片他甚至没跟春和说过话, 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单人镜头,仿佛这儿子是个单性繁殖的产物。虽然丧偶式教育在许多家庭中存在,但影视作品需要对这样的现象表明态度。与其让父亲如同背景板一样出现在电影里,存在感连歧视春和的路人都不如,还不如写春和妈妈离婚了或者压根儿就没爸爸,否则,会让人觉得,主创默认这样的家庭状态是正常的。

最后,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励志电影,男主角看似有个身残志坚的人设,但其实在片中的成长弧光并不明显

开头,春和在楼顶写遗嘱,原因未知,但这可是一个马上就要上大学(而且应该是个好大学)的人物背景啊,后面被外婆一打断,吃饭也香了,精神也振奋了,轻生念头也消失了。

中间春和给外婆的合唱团当鼓手这条线,主创想拍得燃,但一是打鼓动机明显不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春和喜欢音乐或打鼓,为啥合唱团缺了鼓手他就得顶上;二是电影没拍春和怎么练习,仿佛一夜之间他就突飞猛进到可以给合唱团伴奏。

有人说,春和的这个暑假过得太充实了:考上了大学,拿到了驾照,去培训机构讲过课,在咖啡馆兼过职,暗恋了女孩(表白未遂),轻生两次未遂(后恢复正常),做了手术,加入老年组打鼓,跟妈妈和解,投诉歧视他的公交车(后参加公交集团的听证会),当上了哥哥……这样的生命力和行动力,他不励志谁励志?只不过,这样的鸡血,看起来有点太累了。

来源:艺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