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的新剧AI先导片,疑似让观众失去所有力气和手段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1-20 09:57 6

摘要:在近期举办的芒果招商会上,欢娱新剧《玉茗茶骨》出现在了芒果2025大剧片单中,打出的女尊、雄竞、爽等元素颇具市场吸引力,编剧于正也同步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了该剧的AI先导片,点燃了观众和市场的热情,视频播放量将近150万。

文|眸娱

被称为AI元年的2024年,AI影视仍然在不断拓宽边界。

在近期举办的芒果招商会上,欢娱新剧《玉茗茶骨》出现在了芒果2025大剧片单中,打出的女尊、雄竞、爽等元素颇具市场吸引力,编剧于正也同步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了该剧的AI先导片,点燃了观众和市场的热情,视频播放量将近150万。

抛去AI不谈,《玉茗茶骨》先导片中所展现的故事概念看点不少,试图在剧中构建一个女尊世界,女人进行权利厮杀,而男人则是用来繁衍后嗣、维系家族利益的筹码,强调女性的野心以及对荣耀的追求。

据于正本人透露,这个剧本足足有五位风格完全不同的男二,本质上还是迎合当下女性观众的喜好,结合了女强、赘婿、雄竞等热门影视创作题材提炼出了一个新的类型。然而,颇有新意的故事内容在AI技术的衬托下沦为了炮灰。

不到两分钟的AI先导视频中,人物角色、背景画面全部都是由AI生成,典型的AI美术风格夺走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和以过往影视作品借用AI进行辅助创作不同,这是一段完完全全由AI生成的概念宣传片。

《玉茗茶骨》先导片AI女主

客观来说,AI先导片的宣传方式颇有新意,也颇为大胆,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观众侧对于AI影视的接受度并不高,AI特有的油腻画风、一位数字人脸上能看出无数位明星的影子,完全失去了真人实景的鲜活。

因而大部分观众对于《玉茗茶骨》先导片的评价是:你自己看看好看吗?

虽然这个不太好的评价是指AI画风,而非故事内容,但足以证明,在《玉茗茶骨》先导片中,AI技术的应用已经严重拖了故事剧情的后腿,甚至可以说AI先导片遮蔽了故事上的亮点。而这已经不是AI影视第一次“翻车”了,行业所期待的以AI技术推动影视制作进行新一轮革命的可行性,正在被重新审视。

AI影视,越努力越翻车

2024年确实是AI技术大举“入侵”影视行业的一年,多家头部传统影视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下注,探索AIGC技术在影视制作上的应用,并在电影、电视剧、短剧行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市场上AI影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以AIGC技术作为项目开发的辅助工具,在影视创作阶段起到辅助完善的作用。

比如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两部头部大片,博纳影业的《传说》和阅文影视《异人之下》均使用了AI技术辅助创作。前者使用AI技术结合Deepfake(深度伪造)来还原年轻时候的成龙,后者的部分回忆剧情采用3D扫描结合AI技术打造一种全新的“2.5次元”影像质感,还有如光线影业利用AI制作电影海报、最近热播的《珠帘玉幕》片头也是AI风满满,AI技术已经慢慢渗透进了影视作品中。

另一类是AIGC生成式影视内容,比如博纳影业出品、即梦AI提供技术支持的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快手可灵AI推出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央视总台推出了多部AI全流程微短剧,包括于正发布的《玉茗茶骨》先导片都是完全由AI生成,这类AI生成式内容暂时还是集中在体量较小的视频内容进行试水。

不能否认,AI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拓宽了影视创作的题材内容,尤其是在科幻、漫改等受制于CG特效制作成本较高、难度较大的类型赛道,大大降低了制作门槛;另一方面也确实降低了影视制作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成功实现了降本增效。

但问题在于,现阶段AI影视所具备的优势大多是针对影视制作方的内容创制,站在观众侧来看,2024年的AI影视呈现的具体内容无一例外全都翻车了。

目前来看,无论是以AI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制作影视内容,还是AI生成式作品,都没有做到让观众满意。

暑期档声势浩大的《传说》,前期最大的宣发噱头就是“AI爆改成龙”,但数字人成龙单一的面部表情、毫无质感的表演,只能看作是一个戏剧形象,缺失了真人表演的鲜活和情绪感染力,《异人之下》将真人拍摄画面转化为动漫画风的AI转绘效果也没有做到流畅自然。所以不出意外两部头部大片口碑票房双双崩盘,《传说》票房仅有八千万,而《异人之下》堪堪破亿,大概率连成本都难以覆盖。

相对于仅仅将AI技术作为辅助工具的影视作品,还能依靠明星演员、优质表演吸引到一部分观众,可以说是扑的轰轰烈烈,那么纯AI生成式影视内容基本上都是扑的无人问津,在抛弃了演员、表演因素之外,AI生成的画面内容并不具备较强的可观性。

以博纳大力推出的首部AIGC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为例,尽管打出了“目前所有AI视频软件能展现出来的最极限之作”的噱头,但抖音话题播放量仅仅只有八千万,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小成本、低质量的无脑短剧。

事实上,现阶段探索AI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行业意义,但AI影视所呈现出的效果确实算不上成功。

市场对于AI影视还有多少兴趣?

暑期档《传说》和《异人之下》失利之后,市场上出现一种说法:或许近五年内,内地电影行业都不会再考虑将AI融入电影了。

AI影视的持续翻车确实导致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AI技术祛魅了,一方面是当下的AI影视还不够成熟,AI技术的应用并未给影视作品加分,反而频频出现拖后腿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观众当下对于AI影视的接受度并不高,AI甚至已经成为了劝退观众的一大因素。

虽然AI已经对影视创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视行业对于AI技术的祛魅不会持续太久,目前头部影视公司对于AI影视依旧抱有较高的热情和期待。各大影视公司发布的2024半年报中,对AI影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华策影视是业内较早投入研发AI技术的传统影视公司,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公司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在2024半年报中华策也透露了报告期内取得的研发成果,自研的“有风”大模型已按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名单备案,利用AI大模型实现在影视项目开发链上的剧本侧、制作侧等环节工作效率的提升。

《玉茗茶骨》AI形象

光线传媒2024半年报中也已经表明,公司对市场上所有与影视制作有关的AI技术软件几乎都有尝试使用,特别是近几年大力发展的动画制作业务上,将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与AI技术相结合,在AI的应用方面,光线传媒未来将继续保持在行业内较为领先的态势。

而在今年上影节举办的“当IP遇见AI”圆桌论坛中,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表明了对于AI技术存在较高的预期,他认为AI有望助力电影行业成功实现降本增效,缓解电影制作发行领域的全行业亏损问题。

博纳影业成立的AIGMS制作中心表明了公司探索AI影视的决心,唐德影视、慈文传媒、阿里影业等多家头部影视公司纷纷入局,AI技术“入侵”影视行业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影视创作是一门囊括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人的思想、审美和智慧是内容创作的重要因素,这也是AI无法取代真人创作者的关键,技术应该为故事服务,不够成熟的AI技术现阶段只停留在、也仅仅只能停留在一个辅助工具上。

尽管AI技术在当下仍然被影视行业寄予了厚望,但不成熟的AI技术与尚未转变观念的观众群体,实现降本增效、成功变现倒也不用急于一时。

来源:蓝鲸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