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李想,不当网红,想长红!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29 11:50 3

摘要:半年前,理想汽车从一家队手眼中的现象级企业,一夜间被舆论千夫所指,甚至沦落为流量口中,垂危倒闭的争议品牌。为挽大厦于将倾,微博之父李想收起自己所有锋芒,在舆论的关注下、玩味中“消失了”;1个月后,理想L6上市,人们想看看李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回归舆论场,也想听听他

半年前,理想汽车从一家队手眼中的现象级企业,一夜间被舆论千夫所指,甚至沦落为流量口中,垂危倒闭的争议品牌。为挽大厦于将倾,微博之父李想收起自己所有锋芒,在舆论的关注下、玩味中“消失了”;1个月后,理想L6上市,人们想看看李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回归舆论场,也想听听他会如何看待这段波折,更想了解这家企业何时会转危为安时...人们都没有等到真实的李想。

半年来,大家在等那个“消失的李想”要在什么场合,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区重回人们的视野?可在这段时间里,李想没在公开场合再说一句“超纲”的话,也没在社交平台频频发声,更没有再去对任何人、事、物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可如今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舆论的眼中,李想成熟了,理想也成熟了!

之所以讲成熟,原因是从年初的产品受挫到年终重新代表新势力站在头牌的舞台上,理想汽车这半年多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让任何人都不会再去质疑一家「一人制」企业的价值,也不否认在如今内卷化的造车时代李想和理想汽车所展现出的3个无法模仿且独居特征的商业优势:1、李想个人极其精准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定力;2、理想汽车高效的执行效率与成本控制体系;3、整个企业上上下下围绕前瞻技术的笃定与商业化变现过程中显现出的韧性。

但这些都不能妨碍我们思考;在选择沉默的时间里,李想究竟经历多久和星河对话,和江海晤谈的日子;还有什么更好的前瞻性投入方式,能抵得过要在中国成为空间智能领域第一名的价值;一个智驾和理想同学,又会如何支撑一家千亿向万亿市值迈进?

用分割成3天的切片去回应期待,用一场录播来回应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这家企业发展印象的模糊。舆论试图在这个看似合理、却又隐藏很多问题中寻找些端倪。于是在每一场内容的开播前,人们都在对这种方式表达不理解,甚至不认为这是大家期待中李想回归的样子!甚至舆论口诛笔伐的抨击,「演」的痕迹太重了。

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或许我们都不该否认一旦一家企业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它反应的速度必将超过绝大多数的公司;无论是怎样的目的,我们都不该否认,在权利高度集中以后,一家企业会始终具有集中精力办大事儿的优势;无论是怎样的过程,也不该否认,当一家把使命放在利润之前,利润也就必然会成为它发展中的副产品。

出现这些不否认和看不见,是人们还在用当网红的角度看李想,但如果我们放归在新势力第1的花名册上,再去看这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李想,不当网红,想长红!

锅师傅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何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

如果真如舆论设想的那样,「微博之王」的回归只为了在年终岁尾的时候去挑动一下舆论敏感的神经,以博取流量对理想新技术的期待。或许只一句:我回来了!李想就足以引发外界对理想汽车长篇累牍的分析和探讨。偏偏李想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自己打扮成洞察世事的“智者”来为理想这家洪流之中涌现的企业,刺破迷雾,洞见未来。

方式转变的背后,是一个人心智蜕变的过程。之所以没有再去发微博、放狠话、用舆论都已经习惯且更俗套的方式去谈及今天理想。而是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战略发布会,昭示了李想的目的已经不是再以「XX创始人」的身份再去和谁去撕扯、去争辩些什么。而是决心要以一个企业家的视角,去回应一个个有关企业在判断周期性问题的洞察和思考,以一位战略制定者,而非战术执行者的形象去帮一家企业定位,去确定好理想汽车接下来究竟要以怎样的视野、格局和方式去看接下来的发展问题。

从肄业到创业,对于商业组织是有意识的权力之岛,矗立在无意识的交易之海的故事,李想再清楚不过。相比大多数企业要以规模、成绩来证明结果>过程的时候,屏幕下的李想就是希望要对过程去梳理,来带着人们畅想一个可预知但却无法预想的完美成果!这也是为什么李想在回应「主持人」每一个犀利的提问前,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要毫不掩饰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看似一切合乎逻辑预设中,去让人们对李想每个思考和答案都意外惊喜和意想不到。

相比人们关心李想究竟在这场谈话中说了什么,甚至在以窥探欲去看看理想要如何去给外界展现出一个值得更加期待的理想汽车。我却更关注李想到底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节点出现在人们眼前?又何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发布会来发布愿景?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该去忽视这场发布会的筹办背后支撑其呈现的3个重要原因。:

1、与其说这场关于理想AI技术分享会、答疑会,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一次李想接下来围绕理想转型,如何继续获取市场信任与认可的一次动员大会、宣讲会甚至是一次「路演会」。

至于召开这样一场分享会的目的,就是要自上而下,从内而外,去围绕理想汽车营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一股新思潮,达接下来为这家企业发展铺平道路的目的。之所以,没有在形式上锁定一场战略发布会,没有让李想本人严谨认真的拿出一套PPT讲上一番。或许结合今天理想汽车的阶段发展来说,李想更需要随意!相比半数资金用于AI,却暂时还拿不出一款切实可行产品用于展示,决定了理想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样一场「何为战略隐藏向阳谋战略转变」的发布会,也决定李想对谈的一切目的要首先要围绕「人」去展开:

对内,让员工自上而下围绕转型形成一种凝聚力,省去李想及众高管通过一次次小规模分享和会议来让既有员工再去统一「心智」;对外为后续战略落地,所需要的人才,为理想汽车在后续吸纳人才过程扫清障碍,尤其是利用这种「广而告之」的新颖形式要去吸引那行在相应领域,崭露头角却有不可多得的顶级人才前来加盟,以规避在百度、字节等互联网大厂对AI人才的第一波抢夺,理想的人才体系搭建,不会能拿1等的薪酬找2等的人才搭3等的体系,要靠着缝缝补补去推进既有规划;

对上,进一步拉高投资人对理想汽车的期待,对长期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商业联想性,对下,给短期投资者予以利好的信心,让今天基于既有产品的高市值可以继续保持下去。这或许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发布会结束后,理想股价能应声上涨,浮动接近14%,且连续2日跟进趋稳.

2、相比对手要满足市场对智能化需求,李想要为市场创造新需求!站在10年创业的节点上,站在新势力已经开始向成熟企业迈进的节点上。大多数企业在思考第一性原理的时候,都是创造价值!但对李想来说,理想汽车的第一性原理永远是创造需求!因为只有挖掘并创造出新的需求,才能确保理想汽车不会在今天内卷的竞争环境下,去做无畏的存量争夺;也只有创造新需求,让能确保理想接下来能够围绕既有目标,做好提前规划,不会让理想汽车既得成果成为过眼云烟。

如果单从成绩来看,今天的理想相比同时期的蔚来、小鹏早就做到了遥遥领先。超过蔚来营收的3倍,小鹏4倍。这都决定了,即便是这两家企业要要达到理想汽车今天的经营高度质量,至少也需要3-5年的时间。对理想而言,但凡想要拉开差距,李想都不能再让这家企业在精神上围绕规模博弈,在行动上去做好坏的比较。

3、如今站在新势力规模第一的榜单上,李想很清楚,一个品牌只有懂得人心才能让生意的增长留有根本,这也决定了成熟的理想既要流量,还要留心!因为算法再怎么算,永远也算不过人心,李想只有勾起外界对于理想决策的讨论、分析和预判,人们才会主观上愿意去相信,理想汽车眼下的忙碌都是忙在了点儿上,而不是在捞偏门。

从立志打造一家新能源车企,到立志成为排名前三的AI公司。李想希望实现的结果,就像想起喝水就是农夫山泉,想起买酱油就是海天酱油。零卡零脂元气森林,奶酪就选妙可蓝多...就像江南春讲过的那样,货找人不是品牌,人找货才是品牌!但凡市场对智能汽车产生需求,AI做主业,汽车为产品,这不是理想的品类,而是理想的品牌。也只有这样的品牌、这样的公司,在历史规律上,才是具备穿越周期特征的。

凯度曾做过一个投资营销回报率分析,发现真正健康的企业,其70%的销量来自于品牌指名购买,30%的销量来自于短期促销和流量转化。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是真正有能力、有条件赚利润的公司。

2

下一个「理想」的3个信号

人性就是如此,没有人看得懂李想,究竟会有什么技术配得上纯电法拉利的身份和价格?没有人听得懂,一家汽车公司押宝AI,要拿什么优势去和科技企业比技术?也没有人看得到,一个过去只在满足消费价值的公司,接下来会对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究竟会展现出怎样的竞争力?从ONE时代移动的家到,到L系列的500万最好...证明了,李想比太多人都更清楚,进化的创造性为什么永远会成决定一家企业逃离竞争后的必须产物。

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今天的理想汽车,人们或多或少都能在发声的背后窥探出一些有意思的规律。但凡李想站在台前“摇旗呐喊”,说服和造势,都让李想带货的企业能成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

2020年理想用户日,一句“TMD一帮臭搞技术的,天天冲我们XX” ,李想回应了外界对增程技术的质疑,也对接下来理想的一切动作打下预防针;2022年,L9上市,一句500万以内最好,理想换回了全市场对战略产品的关注,也为后续产品的走红埋下伏笔;2023年一场2万字演讲,舆论敏感的神经再度被撩拨,李想为这家企业博得社会责任层面的利好,让更多阶层对于企业发展得以了解和认同,也让一家千亿市值的企业展现出迈向成熟期之前该有的样子。

但凡对结果充满期待,过程就一定是积极且充满美好的。这是为什么,李想的每句话某种层面都在帮着理想汽车去规避在面对发展种可能遇到的问题,规避其中有意或无意间可能触碰到的风险与危机,让更多人从当年的认识,到认知,走向今天的认可,从AI是理想的未来,从买一台法拉利去做体验,从思考清成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必要条件开始...看似有意无意的信号背后,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帮助理想奔走相告,并对外释放出围绕战略转型、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3个全新的战略信号,来展现一个成熟的理想:

在战略上,理想只有先后,没有好坏!明确公司转型AI企业,意味着理想将不拘泥于传统汽车的制造。李想眼下所表达,不仅是明确这家企业构筑VLA大模型,布局作为国内前三的AI企业,还是在强化智能化赛道才是理想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于眼下的能源结构带来的产品区别,只是多样并存,没有优劣之分。理想任何产品都是围绕智能化探索的承载体,无论增程还是纯电,既没有技术维度的优劣势,也没有新老产品的好坏之分。言外之意,从汽车智能化,到人工智能汽车化,理想即是把一切的选择权交到用户的手上,而理想则只负责把移动的智能空间做好。

在技术上,理想只有肌肉增长,没有肥胖增长!既然要用100亿用于研发,用一半研发去押宝AI,决定了理想会把公司最宝贵的资源资金和时间、精力All in在于技术相关的独特价值,理想在试图树立在这个领域独特的机制。理想并非是碰到难度、瓶颈开始的横向开始,也没有跳出擅长范围越做越多,从能力增强到硅基家人,理想围绕技术始终做垂直探索,只有肌肉的增长,没有肥胖的变化。

在市场和品牌拓展上,理想只有高级和更高级!在向纯电赛道再次发起进攻前,理想需要如何围绕下一阶段的产品展现出围绕用户和品牌的粘性的认同感,尤其是要在纯电下行的市场环境下为用户制造需求.这是理想要从法拉利的身上找方法的主要原因.学习法拉利,意味着理想对自己如何做好,纯电「法拉利」可能已经有了一套不能剧透但已十分清晰的方法论。从品牌建设的维度上,理想的产品不会像低端下探,只会比之前的高级,打造的更高级!站在今天整体规模向上、阶段拔高的节点,这不是一次关于品牌与市场合理性的分析,而是唤醒市场对于下一阶段理想的展望和期待。

3

成熟的理想

一直以来,李想都没有用一家企业的标准去框定理想汽车的未来——对万亿市值没有欲望,支撑技术、产品、用户三个层面的高速增长才是目的。或许在李想眼中,理想从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掌握行业知识的垂直组织。这种组织一定程度上扮演,传道受业解惑的,是如何在幸福、美好的理念上实现商业文明的。

或许在李想看来,把特斯拉的路线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跑一遍,在方法上复制也许很容易,但在思想上的认可和接纳太难了。

但也正是这种「为与不为」的选择与权衡之间,让李想成熟了!从当年的言辞大胆、直言不讳,到如今AI Talk的娓娓道来。任谁都不否认李想沉稳了很多,也理性了很多,任谁也能想得到,李想的这份成熟与深思熟虑之间有着哪些必然的关系。

记得理想对于车的商业模式分类为3众:一种是单纯的制造业,这样的体系下,毛利率维持在10%已经算是一个成熟型公司;一种是消费型,毛利率能达到20%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只有成为一家科技企业,毛利率才能更好的突破20%以上,三种模式之间决定了不同的资源投入和不同的难度。

如果从商业思维来思考,我们不难看到今天李想对理想汽车的期待正在从一家成长型企业向成熟性迈进。但与之不同的则是在「为与不为」之间,李想的决策朴实了太多,也坚定了很多。

例如把人形机器人作为既定任务,但却不像其他友商一样,作为企业传播中炒作的饵料。原因在于虽然两者的运行都需要感知系统去获取信息,都需要决策算法和精确的运动控制能力,但机器人的多模态大模型的感知、决策与控制任务更复杂,对算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一套更复杂的技术和系统,李想已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曾经什么都敢说的创业者,在商业选择面前做出了为与不为,是一种商业成熟感。

从汽车公司到科技公司,从智能的移动空间到机器人,站在今天的发展节点上,或许我们已经很难再去把理想归类在某个行业,可原本的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软件开发,以及面向未来的L4级自动驾驶,这些不同行业之间的不同组织和形态,都决定了在理想内部,理想无法用一套规则来管理和约束。要知道,类似工业制造看不上智能,数字智能看不上制造的情况,早就不是一个什么屡见不鲜的事情。单为了能让这个组织良性的运转下去,李想的思考是为它赋予一个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因为组织和规模之间的关系永远正相关,这是李想对于组织运行的一种管理成熟感。

就像李想曾经说过的那样,理想就是人生的一种映射,自己终其一生的目的不只是是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还要一次次突破自己成长的极限。如此以来,也只有最大的行业、最难的领域才能为理想的空间不设限,只有一个始终以创始人为主的思考和投射才决定,今天李想从网红到想长红的转变必需要做好,一个成熟的理想!

来源:蜂鸣出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