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貌和深厚的幽默文化底蕴而闻名。天津人天生乐观,将幽默感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相声、小品等非遗艺术形式在此地尤为兴盛,深受民众喜爱,这其中,残疾人群体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天津市残联不遗余
天津,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貌和深厚的幽默文化底蕴而闻名。天津人天生乐观,将幽默感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相声、小品等非遗艺术形式在此地尤为兴盛,深受民众喜爱,这其中,残疾人群体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天津市残联不遗余力地推动残疾人参与非遗艺术创作,成效显著。他们不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在津派非遗文化的传承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还巧妙地将现代审美融入其中,让天津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丰富多彩。
图为蔡成与“春华秋实残疾人艺术团”的团员们
在天津,文化的脉络如流过桥下的海河水,涓涓潺潺,渗透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滋养着天津娃娃的心灵。作家冯骥才笔下,天津的城市文化被分为三重画卷:表层是可视可触的城市形态,中层是独特的习俗、绚烂的艺术与亲切的方言,深层则是这座城市居民共有的集体性格。独特而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中,一代代天津人茁壮成长,也孕育出了无数曲艺人才,如同繁星点点,皓月当空。
梦想启航 快板结缘
这片文化的沃土之上,“春华秋实残疾人艺术团”的诞生,不仅是一群热爱生活的残障人士缘分所致的相遇,更是他们以曲艺相声为媒,消解自身不幸,传递快乐的生动实践。
故事的源头,要从一位自小视力受损却心怀梦想的人说起——蔡成。10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视神经炎夺走了他的视力,但他的世界却并未因此黯淡无光。父母为了给他寻找生活的出路,找到了邻里间会打快板的艺人,希望快板能成为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蔡成在快板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日夜苦练,打板技艺日益精湛,终于迎来了茶馆演出的机会,甚至开始教授他人快板。他常自豪地说:“我靠着这个本事,教健全人说快板,15岁的时候,他们还在学习,我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了。”
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抚平伤痛,带来欢笑。久而久之,一个念头在蔡成心中扎下了个根:为何不成立一个残疾人艺术团,让更多的残疾朋友也能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收获快乐与自信呢?
2018年,在天津市河东区盲人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春华秋实残疾人艺术团”应运而生,如同和风拂面,为残疾人的心灵带来了春的信息。
艺术之约 邂逅曲艺
艺术团的成立,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残疾人的心田。辛梦先,一个因脑瘫而肢体障碍的年轻人,也踏上了这条艺术之路。他的童年几乎没有玩伴,最大的乐趣便是守在电视机、收音机前,聆听历史故事、评书、戏剧。张志宽老先生的磁带成了他的启蒙老师,那些经典的台词,他几乎能倒背如流。
父母发现了他对相声曲艺的热爱,便鼓励他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加入艺术团后,辛梦先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舞台经验,迅速成为了团里的佼佼者。他的快板节奏明快,相声幽默风趣,表演生动传神,深受观众喜爱。在舞台上,他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乐观和豁达:“我的名叫辛梦先,肢体残疾是脑瘫,天生的腿脚不方便,但唱快板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团里的成员们,虽各有各的不幸,但他们却用曲艺相声等语言艺术,将这份不幸化作了欢笑与力量。盲人、唐氏儿、肢残人……演出前,大家在后台互相帮衬着穿起大褂,虽然过程有些手忙脚乱,但一旦站上舞台,个个精神抖擞,风采奕奕。
欢笑传承 温暖传递
在“春华秋实残疾人艺术团”的舞台上,没有残疾与健全的界限,只有艺术与快乐的无限传递。他们用快板、相声等曲艺形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也讲述着天津这座城市的故事。
《狗不理包子》《夜战海河》《黛玉走四方》……这些代表剧目,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才艺,更传递了天津方言中的“哏”文化——幽默、诙谐。他们不与自己过不去,即便身有残疾,也都具备一种善于化解、苦中取乐的精神。蔡成常常在舞台上用天津土语制造“谐音梗”,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他笑称:“打竹板喜盈盈,我的名字叫蔡成,您别看我一双大眼挺有神,其实我是双目失明的残疾人……”
如今,“春华秋实残疾人艺术团”已发展了53位团员,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诠释着曲艺的魅力,传承着津门曲艺的豁达情怀。在这个舞台上,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和自信,更用艺术的力量,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奏响了生命的强音,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在“春华秋实残疾人艺术团”的舞台上,曲艺之魂熠熠生辉,豁达之情温暖人间。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