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哈文终结春晚情怀,2025春晚调整完毕,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7 17:24 2

摘要:说实话,现在一提到春晚,大家的第一反应还会是“春节必看”吗?恐怕很多人会选择刷手机、追剧、甚至开黑玩游戏,而春晚,早就成了“背景音”——放着图个热闹,但不必太认真。今年的2025春晚主题定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口号听着倒是传统文化味儿拉满,可到底能不能让大

春晚变味了?哈文的新尝试能否挽回情怀崩塌?

说实话,现在一提到春晚,大家的第一反应还会是“春节必看”吗?恐怕很多人会选择刷手机、追剧、甚至开黑玩游戏,而春晚,早就成了“背景音”——放着图个热闹,但不必太认真。今年的2025春晚主题定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口号听着倒是传统文化味儿拉满,可到底能不能让大家感受到“如意”和“生机”,还真悬。尤其是近年来,春晚的口碑一路下滑,观众越来越觉得“没意思”“没记忆点”,节目组可得认真想想了。

这几年,春晚看起来花了不少钱搞创新。特效铺天盖地、舞美精雕细琢,节目策划也是“国际化思维”拉满,但说句不好听的,这些操作顶多是个“大型年会秀”。为什么?因为观众压根记不住节目!往年春晚的那些经典,比如赵本山的《卖拐》,小虎队的合体演唱,那是真正走进观众心里的节目。而如今,节目光有好看的“壳”,缺乏有趣的“核”。观众看完就忘,连吐槽都懒得发一条。这是春晚最致命的问题:越来越像一场形式化的炫技表演,却失去了“情怀杀”的力量。

今年哈文导演决定在网上征求观众意见,这倒是个明智之举。毕竟你要讨好的是观众,而不是自己。评论区里网友直言不讳:分会场形式搞得“花哨不接地气”,光顾着展示场景美学了,节目却没啥看点;还有“小鲜肉”明星霸屏,让许多普通观众感到疏离。试想,四五十岁的家长看着一群流量偶像唱跳rap,谁能共鸣?当年春晚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全家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现在反倒变成“老人看不懂,年轻人看不起”的尴尬局面。

哈文总导演现在面临的挑战,其实是“春晚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卖弄特效和明星阵容,还是找回一种能让人笑着哭、哭着笑的共鸣感?观众对春晚的期待,从来不是为了看一场“烧钱”的表演,而是希望它能承载春节的团圆氛围,给大年夜带来一场全民狂欢。创新固然重要,但过分追求“国际化”或者“年轻化”,却失去了那种接地气的传统味儿。

你看,现在一提起“创新”,节目组的第一反应就是搞科技、用流量明星,但这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过去那些经典春晚节目,像《千手观音》《难忘今宵》,哪个靠的是炫技?靠的明明是情感上的打动。比如小品《不差钱》,把东北小镇的幽默文化搬到全国观众面前,接地气得让人边笑边感叹。而现在的创新,越来越像一场冰冷的“技术秀”,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能看出钱砸得很狠,却完全感受不到情感。

近年来春晚也试图打情怀牌,偶尔请出一些老一辈的明星,比如费翔再唱《故乡的云》,或者蔡国庆带着儿子演唱经典歌曲。没错,这种操作确实让老观众“爷青回”了一把,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回忆杀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春晚一直靠情怀填补创新的不足,迟早有一天会把老观众的耐心耗尽。情怀是好东西,但不能只靠怀旧,总得拿出点新鲜的东西来吸引下一代人。

春晚的转型,说白了就是一场平衡术——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满足现代观众的娱乐需求。但这里有个前提:别为了创新而创新,别为了讨好年轻观众,硬生生放弃原本的文化根基。

一个好的节目,应该既能让爷爷奶奶笑得开怀,也能让年轻人找到共鸣。这看似很难,但其实答案很简单:别想着给观众“教育”或者“灌输”,而是从普通人真实的生活里去找灵感。

有人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时代的眼泪不是怀旧,而是被抛弃的共同记忆。”春晚之所以影响力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失去了与观众的互动感。要想打破困局,或许不是加更多的科技特效,而是回归到普通人的烟火气。比如,多一些普通人的故事、贴近真实生活的段子、质朴却打动人心的表演。这些东西不花钱,也能让春晚有血有肉。

那么,2025年的春晚,究竟能不能打破近年来的“低迷魔咒”?哈文的新尝试,是一场有意义的变革,还是一场无意义的实验?你期待今年的春晚能带来什么改变?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思安综艺大舞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