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品的故事设定是这样的:陈佩斯是一个跑龙套的配角,朱时茂则是戏中的主角。陈佩斯因为长相“猥琐”,只能扮演一个叛徒,而相貌堂堂的朱时茂作为主角,理应占据舞台的中心,享受所有观众的目光和掌声。
我小时候,1990年春晚有一个经典小品,是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主角与配角》。
小品的故事设定是这样的:陈佩斯是一个跑龙套的配角,朱时茂则是戏中的主角。陈佩斯因为长相“猥琐”,只能扮演一个叛徒,而相貌堂堂的朱时茂作为主角,理应占据舞台的中心,享受所有观众的目光和掌声。
说白了,陈佩斯的配角就是一个背景板,他存在的作用就是为了衬托主角的伟岸和高大,不能喧宾夺主。
但在这个小品世界里,陈佩斯没有按照套路出牌。
在一场戏中,主角朱时茂被配角陈佩斯挡住了正脸,变成背对观众,他告诉陈佩斯,“我让你怎么站,你就怎么站。你怎么总抢戏呢?”
陈佩斯抱怨观众只能看见他的半张脸,朱时茂说:你演的就是二皮脸嘛!不能抢戏,对不对!你要始终保持我的正面给观众。”
而陈佩斯则巧妙地运用夸张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把所有观众的目光从朱时茂身上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面对气急败坏的朱时茂,陈佩斯说:“我连脸都不要了,拿什么抢戏啊?”
这让观众们哄堂大笑。陈佩斯没有直接破坏剧情,也没有违背主角和配角的安排,而是用自己的幽默和聪明,把配角的光环无限放大。
用今天的话说,陈佩斯在“擦边”。他依然是个配角,但他在规则允许的边缘,完成了对主角的逆袭。这既不是赤裸裸的对抗,也不是完全的顺从,而是一场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博弈。
但这样的擦边,让主角很不爽!
吴柳芳的故事就像陈佩斯和朱时茂在《主角与配角》中的表现。
吴柳芳原本是一名体操运动员,也曾站在聚光灯下,但在受伤退役后,她失去了舞台。生活的重压让她不得不另寻出路。她选择拍摄跳舞的短视频,她的穿着并不违反具体的内容审核要求,但却总能在视觉上制造一种模糊的吸引力,积累了不少粉丝。但这让一些同行非常不爽,本来应该是主角的她们,感觉被抢了戏,于是就告诫吴柳芳不要擦边,正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特别急”。
但正如陈佩斯在小品中的台词所说:“你管得了我,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小品的画面之外还有两种人
一是舞台之外,始终没有露面的导演,他是小品世界规则的制定者,不论主角还是配角,最终情节的发展都得听导演安排。
朱时茂多次用“主角身份”来压制陈佩斯,比如说:“只要我掏出枪,你就倒下!”
陈佩斯则全力配合着朱时茂,一抬手还没等开枪就倒下了:“这不是显得您枪法准嘛!”这种幽默的反击,让观众的笑声淹没了台词。
导演面对陈佩斯疯狂的“擦边”,他一直没有喊停,而是默默地观看着,最终选择了容忍,因为他知道,观众的认可比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更重要,这样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因为观众们从配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也许在导演的眼中,擦边是对权威的一种挑战,但在观众们看来,擦边者的存在,恰恰暴露了规则本身的缺陷,也会推动规则的优化。
作为规则制定者,导演可以随时调整边界,把曾经允许的“擦边”行为重新定义为违规。就像今天的某些平台,会先利用“擦边者”吸引流量,待他们积累足够关注度时,迅速换上新规则,重拳出击。
正如吴柳芳事件引发的争议,在平台上,像这样表演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也应该定义为擦边,而被禁止关注。大家对吴柳芳事件的关注,也将推动导演和平台对规则边界的反思。
小品画面外的第二种人:观众
观众们是小品里这场博弈的终极裁判,他们用掌声和笑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朱时茂说陈佩斯,你这条件演不了主角,陈佩斯让他问问观众答不答应,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鼓掌,朱时茂说,“你别发动群众啊!”
陈佩斯是这样回答的:
“我怎么发动群众啊,群众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
在小品里,观众们也没有一句台词,却用自己的热烈表达告诉导演:我们爱看的,不是演员的身份,不是提前安排好的主角或是配角,而是我们自己所喜爱的,那种努力和真实。
没有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主角,也没有人一出生就应该当配角,舞台应该是对每一个人开放,特别是对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普通人。
在小品里,朱时茂给陈佩斯画了一个圈,让他就站在这个圈里来表演,陈佩斯只能乖乖配合,因为他知道,作为配角,他没有选择权,只能照做,台下的观众却始终把掌声送给了他,是观众们的善意和同理心,让陈佩斯始终站在了台上,完成了表演。
每个时代的配角都在苦苦挣扎
在小品的结尾,朱时茂的主角身份依然被保留,但导演和观众都默认了配角陈佩斯“抢戏”的成功。两个人的表演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欢笑。
这就是导演的胸怀,也是一种大智慧:允许擦边的存在,并不会削弱主角的地位,反而让整场表演更加精彩,观众们也更加享受。
而今天,面对吴柳芳这样的“擦边者”,我们是否能像那个“隐身”的导演一样,不必急于打压,而是通过反思规则的模糊性,去完善规则本身?
在小品《主角与配角》上演的九年后,1999年,陈佩斯因版权问题与央视发生纠纷,央视下属子公司擅自出版了《主角与配角》等十个小品的光盘。陈佩斯把央视的这家下属子公司告上了法庭,这在当时尚未成熟的娱乐版权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2002年法院判陈佩斯胜诉,但他也因此逐渐被主流舞台边缘化,再也没有登上过央视和春晚的舞台,甚至一度被称为“封杀对象”。作为配角的陈佩斯虽然官司赢了,但只能算是惨胜。
一转眼,34年过去了,我还是会想起《主角和配角》这个小品,因为在每个时代都有主角,也有那些苦苦挣扎的配角,更有无数个“吴柳芳”为了生活而期望着登台,还有我们这些台下的普通观众。
当年的春晚,已经被各种短视频平台取代,演员、观众、导演也换了一波又一波。只希望这个时代的导演们都有大智慧和宽容心,台下的观众们也依然保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给那些无数默默无闻、苦苦挣扎的配角们,保留一个站在舞台上的机会。
来源:二师兄看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