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年时光里,金铁霖最盼望的,便是三舅的到来。每次三舅现身,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总能从身后变出一件乐器。在年幼的金铁霖眼中,那些乐器仿佛藏着神秘的魔力,只需三舅轻轻拨弄,便能流淌出美妙绝伦的声音。小学三年级时,父亲给他买了个崭新的皮球,那圆润鲜艳的模样,本应是孩童
童年时光里,金铁霖最盼望的,便是三舅的到来。每次三舅现身,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总能从身后变出一件乐器。在年幼的金铁霖眼中,那些乐器仿佛藏着神秘的魔力,只需三舅轻轻拨弄,便能流淌出美妙绝伦的声音。小学三年级时,父亲给他买了个崭新的皮球,那圆润鲜艳的模样,本应是孩童玩耍的心头好,可金铁霖却另有打算。他瞅准班里一个同学手中的笛子,软磨硬泡,用皮球换了过来。没有老师在旁指导,他就全凭自己摸索,起初吹出来的声音,尖锐刺耳,活像噪音。但金铁霖毫不气馁,日复一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琢磨,三年过去,他竟能用笛子吹奏出连贯的旋律了。
中学岁月里,三舅又送给他一把吉他,这把吉他陪伴了他整整六年。无数个黄昏与夜晚,金铁霖都沉浸在琴弦的律动中,指尖磨出茧子也不停歇。后来,他的吉他独奏还幸运地被哈尔滨电台相中,制作成了节目。不仅如此,二胡、扬琴、手风琴、小号等各类乐器,他也逐一钻研学习,音乐的种子在他心底扎根愈深,兴趣愈发浓烈。
20 岁那年,金铁霖凭借自身努力,叩开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毕业后,他顺遂地进入中央乐团,就此开启职业歌唱演员的生涯。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与小自己 4 岁的李谷一相遇,缘分的丝线悄然缠绕。彼时,他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她是求知若渴的学生,日常相处里,感情逐渐升温,最终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在六七十年代的歌坛,这对夫妻堪称备受瞩目的存在,郎才女貌,珠联璧合。然而,这段婚姻终究没能抵御岁月的消磨,画上了句号,至于离婚缘由,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讲,李谷一后来声名渐起,忙碌的行程让夫妻聚少离多,隔阂渐生;也有人猜测,婚后多年膝下无子,成了这段感情破裂的导火索。总之,曾经的甜蜜过往,渐渐沦为两人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插曲。
1981 年,金铁霖的事业迎来关键转折,他调入中央音乐学院,摇身一变成为声乐教授。在乐坛,他素有 “伯乐” 之名,绝非虚言。自八十年代起,经他悉心栽培的声乐教学人才多达四百余名,各类声乐表演人才更是超千人,其中四十余位,已然是国内乐坛响当当的歌唱家、歌手,他为中国声乐事业输送的人才,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音乐的天空。
即便后续兼任诸多社会职务,金铁霖也从未脱离教学一线。而在职业生涯转变之际,他的第二段感情也悄然萌芽。1982 年,马秋华就听闻过金铁霖的大名,只是那时两人并不相识,马秋华还对他颇有 “怨念”。身为声乐系教师的马秋华,常受邀出任各类歌唱比赛评委,初赛、复赛阶段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可一到决赛,自己的位置往往就被要求换成金铁霖,这让她心里别提多憋屈,却又无可奈何。
1988 年,马秋华随恩师黄友葵前往湖南参加一场比赛,机缘巧合下,终于与金铁霖碰面。黄友葵在乐坛辈分极高,比金铁霖的老师还要高一辈,马秋华作为黄友葵的关门弟子,按辈分算,30 岁的她还是 48 岁金铁霖的师姑,不过在一众评委里,金铁霖倒是年纪最小的那个。彼时,金铁霖与李谷一离婚已近十年,音乐协会一位老同志总惦记着给他介绍对象,金铁霖也打趣说,没准来长沙就能碰上有缘人。金铁霖的老师沈湘,也有意撮合他俩,于是在长沙时,金铁霖有事没事就往马秋华和黄友葵的房间跑,嘴上说是看望黄友葵,次数多了,黄友葵都忍不住点破:“说是来看我,其实是来看你的。”
两人日渐熟络后,金铁霖向马秋华抛出橄榄枝,劝她来北京发展,称北京机会丰富,更能施展才华。那时的马秋华,大学毕业后本就考上中央乐团,去北京也算顺理成章,只是恩师黄友葵诸多学生都已扎根北京,她年事渐高,想把马秋华留在身边。所以当马秋华提出赴京时,黄友葵气得拄着拐杖敲地板,放狠话:“走了,就永远别回来。” 马秋华没太当回事,谁料第二年,黄友葵就因病离世。
到了北京,马秋华入职解放军艺术学院。1991 年初,她与金铁霖低调完婚,仪式简单得很,几个朋友凑在一起吃顿饭就算了事。半年后,旁人念叨他俩结婚也不请客,两人才又把亲戚朋友请来,补上这顿喜宴。婚后,马秋华却生出种 “上当” 的感觉。在南京音乐界,她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型活动必有邀约,个人独唱演唱会都办了好几场。可来了北京,学生寥寥,演出机会更是近乎于无,看着同期进京的同行渐渐成了大腕儿,自己却愈发落寞。金铁霖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帮他们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对妻子却甚少助力,马秋华自觉仿佛从 “鸡头” 变成了 “凤尾”,落差极大。
在南京时,马秋华十指不沾阳春水,想吃啥打个电话就有人请客。到了北京,却整日围着厨房、屋子打转。转瞬两三年过去,她自嘲快成家庭主妇了,甚至比家庭主妇还不如,简直就是个保姆。只因金铁霖常把学生叫到家里上课,起初马秋华还能应付,偶尔来人吃饭也能下厨。但后来人越来越多,乌泱泱的,有的既非朋友也非学生,也被金铁霖留下吃饭,马秋华心里就有了怨气。在她看来,亲朋好友偶尔相聚是乐事,学生来吃饭也无妨,可丈夫这般来者不拒,把家当成公共食堂,夫妻的私人空间全没了。虽说满腹牢骚,可日子久了,马秋华厨艺倒是精进不少,半小时就能张罗出一大桌菜。学生们也习惯了,每次来还会带上面条之类的吃食。
那时的人们没什么预约观念,常常不打招呼就登门。有一回,马秋华实在忍不住,向丈夫发牢骚:“你教了那么多学生,怎么就不能帮帮我?” 金铁霖劝道:“你别着急,从教学方向发展更有前途,三十岁往后再当演员,上升空间有限,做老师,几十年后成就不可限量。” 马秋华虽觉像是被骗,可也明白丈夫所言有理,只能听从。虽说成天围着锅台转,好在金铁霖在家时,和她聊得最多的还是事业工作,点评学生表现,谈着谈着,马秋华也就暂时忘了烦恼,只是时常正聊着,突然发现厨房没煤气了,或是冰箱坏了,每逢这时,金铁霖就躲得远远的,最后还是马秋华去处理。
结婚两年后,53 岁的金铁霖迎来儿子的诞生。孩子的降临,让马秋华心里的不快和牢骚消减不少。可金铁霖越发忙碌,名气渐长,活动不断,学生也不见少。儿子才四个月大,就被送去江苏外婆家,直到四岁才接回北京。上幼儿园后,又去了寄宿学校,马秋华总觉得,孩子在身边的时间,还不如那些学生多。有一回,夫妻俩结识一个哈尔滨的孤儿,孩子声乐条件不错,商量后就接到北京,找房子、供吃住,一直照顾到考上大学。还有个陕西来的穷学生,他俩帮忙交学费,后来还送出国。类似事儿,这些年做了不少。
马秋华虽时有牢骚,但心底也明白,当初选择金铁霖,本就不是奔着过小日子去的。在她眼中,金铁霖虽忙,偶尔也有体贴的时候,每次出差或出国,带回的衣服都特别合身。虽说身为艺术家,可金铁霖一点不浪漫,没什么风花雪月的情调。有次去香港出差,回来给马秋华带了颗白金钻石,上面还刻着两人名字,马秋华问:“这钻戒肯定很贵吧?” 金铁霖却回:“非常便宜。”
1996 年起,金铁霖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换届时,马秋华曾想劝他别干了,金铁霖却说放不下,直言这辈子就干这行了。马秋华也只好随他。这一干就到了 2009 年。时光飞逝,金铁霖与马秋华成婚已然 31 年,多年来,马秋华身处丈夫的光环之下,牢骚不断,却也一路相伴。若没她的默默支持,金铁霖哪能桃李满天下?这段别样的情感,也沉淀出独属于他俩的浪漫记忆 。
来源:热点观看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