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饮弹自尽后,丈夫亲吻额头告别,谁又能想到她生前有多绝望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27 17:52 4

摘要: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饮弹而亡,离开的年纪仅有36岁,看着爱妻离自己而去,丈夫没有撕心裂肺的大哭,只是轻轻亲吻了张纯如的额头,对妻子做最后的告别,这个画面看似平静,却令无数国人为之落泪。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饮弹而亡,离开的年纪仅有36岁,看着爱妻离自己而去,丈夫没有撕心裂肺的大哭,只是轻轻亲吻了张纯如的额头,对妻子做最后的告别,这个画面看似平静,却令无数国人为之落泪。

这张照片看似平静,可谁又能想到,张纯如是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离开她热爱的人间?

●—≺ 南京噩梦 ≻—●

张纯如虽然出生在美国,但她从未忘记自己体内留着华夏之血,南京大屠杀作为20世纪人类经历过的最黑暗篇章,从小就像幽灵般萦绕在她的心头。

张纯如曾在回忆录中写道:“父亲的故乡在南京,母亲的家人也在侵华战争期间遭受了日军的虐待,所以南京大屠杀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是最残暴最邪恶的存在,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童年时代的张纯如,常常缠着父母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刚上小学时,她就在作文中专门写过“死去的南京人”。

少女时期的张纯如尝试过探究那段黑暗历史,却发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在美国竟是凤毛麟角,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博物馆,都很难找到相关的史料和纪录。

一次偶然中,她从朋友口中得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那一刻张纯如心中埋藏的记忆和创伤被唤醒了。

进入到1994年底,张纯如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见面会,会上播放的一张张照片,每一帧都令她心如刀割。

当幸存者王宝莲老人走上台,颤抖着讲述自己被日军侵犯的经历时,张纯如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如雨下,那一刻南京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

会后张纯如几乎一夜未眠,那天的见面会上,三位幸存者向她讲述的每一个故事,播放的每一帧史料,都让她心如刀绞,她想起自己采访过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制片人的经历制片人曾无奈地对她表示,西方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更不要提承认这段历史。

纸片人的话如同刀子一般刺入张纯如的心脏,这是历史真实发生过的惨剧,是中华的创伤和耻辱,是侵华日军作恶的证据,怎么可能被遗忘?怎能被抹杀?

那一天张纯如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用英文写下南京曾遭受过的苦难,让西方世界知道侵华日军曾犯下的滔天罪行。

从小埋藏在张纯如心中的那个“南京噩梦”,终于在她32岁那年开始化为现实,那一年她正式动笔撰写《南京大屠杀》,全身心投入到这部巨著的创作中去。

●—≺ 用生命揭露暴行 ≻—●

据张纯如的丈夫回忆,妻子为了写这本书,曾经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3个小时,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语言的资料,墙上贴满了家人送来的鼓励便笺。

整整花费了3年时间,这期间张纯如为了收集真实资料,走访了大量的幸存者,当《南京大屠杀》完成时,张纯如却已经遍体鳞伤。

在书稿的扉页,她这样写道:“献给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的手无寸铁的平民,愿你们的亡灵得到安息。”

这本书饱含了张纯如的心血和泪水,更饱含了她对故乡南京的无尽眷恋,对民族苦难的刻骨铭心,南京这座城市,已经刻在了张纯如的灵魂深处,成为她此生难以磨灭的烙印。

1997年12月份,张纯如的巨著《南京大屠杀》问世,这部近30万字的著作,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史料,再现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发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震撼。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给予这本书好评,认为这是首次全面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权威著作。

可真相的大白并没有给张纯如带来喜悦,反倒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写作过程中,张纯如曾长时间关在房间里,面对满墙密密麻麻的资料,一遍遍地阅读那些记录着南京大屠杀惨剧的文字和照片,每一次都会对她的精神造成严重创伤。

有时她会呆坐到深夜,眼神空洞而绝望,张纯如的丈夫回忆,在写书前后妻子常常在噩梦中哭醒,嘴里喊着“不要杀我”之类的话。

随着书稿的完成,张纯如的内心创伤也愈发严重,为了还原那段最真实的惨剧,她倾注了全部的心力,但那些血淋淋的细节和受害者的惨状,却像梦魇一样萦绕在她的脑海,挥之不去。

●—≺ 无尽的绝望 ≻—●

早在写书的后期,张纯如就开始疯狂的酗酒,不是她想喝,而是她不依赖酒精根本无法入眠,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

更可怕的是,由于《南京大屠杀》的出版,从而引来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疯狂报复,他们宣称此书是“反日宣传”,污蔑张纯如在污蔑日本。

自从日本插手以后,张纯如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恐吓信和死亡威胁,不得不数次搬家,更换电话,一向性格开朗的她变得敏感而多疑,甚至不敢单独外出。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张纯如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她的体重骤减,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尽管丈夫和心理医生经常会安慰,可张纯如的情绪始终无法平复,她在日记中写道:“死亡的恐惧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有时我甚至希望自己从没写过这本书,可是我能怎么办呢?真相总要有人说出来,即便我死了,也无怨无悔。”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张纯如服下过量安眠药,带着对人世间的无限眷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人们难以想象,这个曾经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子,竟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世人更无法想象,张纯如生前究竟又多么的绝望。

张纯如去世后,丈夫并没有在遗体面前哭到撕心裂肺,而是轻轻用手抚摸了爱妻的额头,之后用亲吻额头的方式作为告别仪式。

丈夫不是不悲痛,而是不希望打扰到妻子,哪怕妻子去世,自己也要让妻子体面的离开,撕心裂肺的哀嚎声,这不是妻子想要听到的。

●—≺ 小结 ≻—●

张纯如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真相的大白,中华儿女除了感佩张纯如的勇气外,更应该记取这惨痛的教训。

战争和屠杀绝不应被遗忘,死难者的冤魂也绝不能被辜负,这,就是张纯如留给世人最后的呐喊。

主要信息源:

1、共青团中央2022年3月29日:《以刀为笔,用生命为30万南京冤魂正名,而今她才“54岁”……》

2、澎湃新闻《张纯如去世20周年纪念》专栏

3、澎湃新闻2024年11月8日:《去世20周年了,但南京人永远记得她 张纯如为30万冤死同胞伸张正义》

来源:历史特别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