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边天》到《她的房间》,两位女性的跨时空对话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7 08:36 4

摘要:《她的房间》。和《半边天》一样,节目依旧以张越寻访女性对话者的方式打开。第一位寻访的对话者,也是当年社会反响最大的一位,刘小样。

一档电视时代不能复刻的女性访谈节目,在新媒体时代迭变焕新了。

《她的房间》。和《半边天》一样,节目依旧以张越寻访女性对话者的方式打开。第一位寻访的对话者,也是当年社会反响最大的一位,刘小样。

刘小样是谁?

一位生长在八百里秦川的普通农妇。

初二辍学以后再没读过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后,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丈夫关怀体贴,日子吃穿不愁,儿女懂事优秀,日子安稳平静。唯独重复枯燥的生活让她迷茫、痛苦,这让她时时感到被锁住,想突围。于是有了22年前一次发声。

在《半边天》节目里,她用一句"我宁可痛苦,也不要麻木"表达了自己,也击中无数现代人的痛处——向往远方和诗,却身陷夹层,对现状不满,又没有孤注一掷改变的勇气。

22年后,她在《她的房间》节目里重新出现,这次,是用一连串追问表达自己对憧憬的"远方"的不解和失望,并给出自己基于理性行动得到的「不麻木生活」的答案:

"诗不一定在远方,它可以在你自己的心里。"

刘小样是失败的出走者吗?

伴随《她的房间》开播,对刘小样「出走」的看法,网上出现不同声音。

有人继续被她身上蕴藏的强大生命力、暴风骤雨般蓬勃的情感撼动心灵。有人觉得"失望"。或许因为刘小样说出答案的瞬间,让22年来对"她后来怎么样了"充满期待的观众,感到期望落了空。

包括刘小样自己也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仍是一个失败的出走者。刘小样的出逃失败了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或许应该先思考另一个问题——

人要因为什么「出走」?

YIQIYINGCHUANG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7月发表过一篇名为《30年的通信:一位城市女性与一群农家女的友谊》的文章。文章里写出了一些农村女性面临的艰难处境:女性被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鞭挞,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走向自杀的命运;遭受严重家庭暴力,"胳膊上被咬算是轻伤";女性没有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因为没有受教育机会,缺少生存技能,难以建立社会资源,等等。

这些女性的出走,有的无关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是用身体硬挤出一条不是出路的出路,为了不继续遭受生活的戕害,需要在丈夫、父母、家庭之间做抉择从而获得自由。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应该承担的功能,让这些女性独自承担了。

这些女性的出走与发声,是向外的、与周遭社会生存环境的对抗,从而为自己构建一个生存安全感可以自足的生活空间。

电影《出走的决心》里,李红的出走,根源是没有爱的环境,她无法忍受丈夫的漠不关心、贬低责骂。困住她的是婚姻。

刘小样的出走与发声,自始至终都是向内的、与自我内在的探索与突围。

在刘小样的表达里,局限她的是身体构造。比如纠结于身体四肢不够灵活,明明没有艺术细胞,"老想用舞蹈去表达自己"。

以及没能自我突围的观念意识。比如谈到子女结婚生育的问题,她认为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尊重孩子自主的思想。同时也坦诚自己还无法接受不婚姻不生小孩。

她的婚姻幸福,家庭和美,在有爱的生活空间里自由探索"自己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看书,思考。他的老公王树生对张越说过,"虽然他不太懂刘小样看的那些书,想的那些事,但是他觉得挺骄傲的,他觉得他老婆特别厉害。"

为什么寻访刘小样?

YIQIYINGCHUANG

越是个人用心看到的风景,越能明确指向问题的答案。

刘小样的出走与回归,是摆脱宏大叙事、层层剥析个体现实处境以后,用个体生命经验给出「纷繁复杂的时代,个体不安的情绪如何安放?」「个体如何自处?」 「与时代如何相处?」「人与人如何相处?」等等问题的答案。

比如,谈及当下很热闹的女性话题,女性对婚育问题的选择和态度,刘小样坦诚说出不接受。在安小庆说出"我接受你的不接受"之后,两人很融洽地达成尊重接纳彼此选择的共识。

足够私密且个人,同时足够坦荡、不遮掩、向外兼容。这或许是《她的空间》正在构建的女性精神领地的轮廓。

说回节目。网上也有很多声音,认为出走归来的女性纪实访谈节目变了。

角度确实变了,从向外发声,到向内探索。从锋利、激进地向公共空间争取权利、自由,到温和、稳进地关照个体的自主表达。

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她的房间》是《半边天》在新媒体时代的迭变焕新。只是没有像当年那样先锋和另类。

时间倒回到1995年,仅以女性为主角的纪实访谈节目《半边天》开播。上世纪九十年代,女性话题在公共空间的讨论远没有如今这般热闹。而《半边天》的出现,让当时无数人的女性意识得到启蒙和觉醒。节目通过超前的价值观选题和对话访谈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进入关于女性话题的讨论——

性别刻板印象、女性就业歧视、性骚扰、家庭暴力、非婚生子的权利……

看似是宏大叙事式的讨论,其实都在以女性个体生命经验为起点,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女性拓展言论空间。放在今天,这些话题依然有巨大讨论价值。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变?

三十年前的公共空间,女性议题可以如《半边天》一样被铺开来探讨。到后来节目消失。再到当下后现代社会,宏大叙事一定程度上失效,人们不再关心宏观、宏大的目标,关注个体的叙事和表达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彼此能够理解、倾听成为可能。

纪实影像也在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用符合时代节奏的影像方式,纪录个体当下正在经历的事情,回答不同处境下个体需要应对的问题。不变的是,"ta是谁"这件事,始终是由当事人自己来讲述。

把普通人的微光时刻聚合起来从而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纪实影像的力量,用当年也曾在《半边天》团队工作,也是《她的房间》总导演,任长箴的总结描述就是——「微观里的壮观」。

1月4日-5日两天,我们又一次邀请来任长箴导,围绕当下「全民纪录时代,需要怎样的个体叙事」相关创作问题,进行一次面对面分享。从《半边天》《舌尖上的中国》《生活万岁》,到《第一人称复数》《她的房间》,她会把二十多年拍片经验浓缩到48小时,向你传授如何做价值选题,如何用深刻、生动、有思辨性的影像语言,呈现朴素、生活化、贴近生活真相的个体叙事,让你的作品的点击量提升、收视率提升。

从觉醒,到清醒

YIQIYINGCHUANG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写过:"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也许人一生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纪实影像中的个体,向来是时代的缩影。寻访刘小样的意义,或许更在于隐秘地用刘小样的生命体验发出呼吁——沉浸感受真实当下,去跟活生生的现实、细碎的生活日常产生链接,有可能会发现"诗和远方"新的光源,看见通往辽阔自由世界的新路径。

比如刘小样反问张越,"你们城里人怎么了?你们从来不看周围的东西,你们占有了那么多好东西,你们也不享用,也不关心,也不看。你们为什么不看看哪?"

世界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爱和身旁。

再比如刘小样有一个笔记本,频繁摘抄记录自己喜欢的文字,写下自己的对生活的感受。

碎片化信息洪流里,人很容易沉浸在滤镜和摆拍里,忘记生活真实的模样。事实上,生活的细腻美好很可能就隐藏在日常碎片之下,只有发自肺腑热爱并投入自己的生活,才有可能真正找到生活中真实、动人的“诗意”所在。

在当下,「全民纪录影像时代」,什么样的纪录影像、个体叙事,才是真正稀缺的、有真实质感的、有诚意打动观众的?影像创作者如何把握时代转折,抓住价值选题,把个体生动、真实的细碎生活日常成功写进时代注脚?一个公共空间的创作者,如何与个体、时代站在一起,用更准确的判断理、感受力、解释力创作出新风格、新视角的影像故事?发出自己的声音?

1月4日-5日两天,任长箴导演邀请你来和她一起探索,纪录、创作。如果你熟悉任长箴导演和「益起映创」,可能对「纪录片工作坊」不陌生。这一次与以往工作坊不同, 会更多融入「短视频创作的思考与创作方法」,并且结合她在纪录片与短视频创作的实践案例,去分享很多她拍片子的经验。

因此,不论你是纪录片从业者、短视频自媒体,或是对短视频有兴趣,想做好自媒体,这次课程都能提供你思路和方法。让你的作品点击量提升、收视率提升。下面是完整课程大纲。

课程原价是3500元/人。老学员或拼团报名省300元。这里还有一个省钱办法,先领优惠券再下单,可以再省减100-200元。同时还有文创帆布袋赠送给你。

2025年马上就来了,借用伍尔夫一句话送给你,"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希望这门课会成为你打开生活新空间,让生命发光的起点,也让你收获技能同时,收获无论何时都自在洒脱在世界穿行的勇气。

优惠券与文创礼品限量赠送,先到先得。1月4日-5日两天,如果你在北京,别错过跟她当面学习的机会,来报名。

作者丨轻舟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来源:伊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