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玉皇大帝明明能收服孙悟空,为何非要去请“如来”?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27 11:44 4

摘要:在沉浸于电视剧版《西游记》那光怪陆离的视听盛宴时,观众的目光无疑被孙悟空那雷霆万钧、酣畅至极的打斗场景紧紧牵引,心弦更因玉帝惊慌失措、遁入桌底的滑稽一幕而颤动不已。然而,这仅是荧屏艺术的巧妙编排,与原著风貌大相径庭。在吴承恩笔下那瑰丽奇幻的《西游记》世界里,孙

在沉浸于电视剧版《西游记》那光怪陆离的视听盛宴时,观众的目光无疑被孙悟空那雷霆万钧、酣畅至极的打斗场景紧紧牵引,心弦更因玉帝惊慌失措、遁入桌底的滑稽一幕而颤动不已。然而,这仅是荧屏艺术的巧妙编排,与原著风貌大相径庭。在吴承恩笔下那瑰丽奇幻的《西游记》世界里,孙悟空即便桀骜不驯,大闹天宫,却也未曾有幸一睹玉帝真龙之颜。他的脚步,在那威严赫赫的凌霄宝殿前便戛然而止。试想,若佑圣真君亲临战场,或是再有与其并肩的强者入局,恐怕孙悟空的英勇身姿,便要在这漫天神佛的围堵下落败被擒。

然而,面对这看似胜券在握的绝佳时机,玉帝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他非但未乘胜追击,反而轻挥衣袖,传下圣旨,派遣游奕灵官与翊圣真君远赴西方,恭请那智慧深邃的佛老前来降服妖猴。这一举动,犹如春风化雨般温婉,却又暗藏玄机,引人深思。玉帝此举,仿佛一位高明的弈者,于棋盘之上布下了一枚看似闲庭信步,实则暗藏杀机的棋子。他深知,孙悟空的桀骜背后,隐藏着对自由的渴望与不屈的灵魂,而真正的降服,绝非武力所能及。于是,他选择了以智慧为刃,以慈悲为引,引出了后来那段脍炙人口的西天取经传奇。如此,玉帝的决策,便如同那云遮雾绕的仙境中的一抹清泉,既彰显了他作为三界之主的深谋远虑,又巧妙地为这段传奇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韵味。

一来,玉皇大帝心明如镜,深知那猴子迟早将成为佛教麾下的骁将。自猴子横空出世那一刻,玉帝便已洞悉,此乃须菩提祖师一番苦心孤诣的布局。尽管祖师自悟空辞别方寸山后,便如晨雾般消散无踪,但隐匿不代表消逝,其影响依旧潜藏暗流。


二来,在玉帝眼中,猴子虽已被佛教悄然标记,然时至今日,他仍是一枚棘手难解的烫手山芋。两番惊天动地的战役,天庭勇士折损无数,玉帝亟需给麾下众神一个合理的慰藉。但若此刻将悟空擒获,其一,悟空之躯非凡,既杀不死也锁不住,难以平息众怒;其二,即便暂且泄愤于一时,悟空终须释放,日后若再生波澜,玉帝颜面更将扫地,威严尽失。三来,天庭与佛教虽各据一方,但在玉帝心中,佛教理应俯首于其统治之下。此番遣使恭请如来,实则暗藏试探如来心意的锋芒。因此,特使将请如来之举,巧妙措辞为“事态紧急,玉帝特此恳请如来救驾”。救驾一词,常闻于臣子护佑君王,此番借用,意在彰显如来亦属玉帝管辖之下。而如来,自是洞若观火,书中记载:如来闻诏,即对座下菩萨笑道:“尔等在此安然坐镇法堂,莫乱禅心,待吾降妖救驾归来。”如来亦坦然承认此行乃救驾之举。


待那如来佛祖以无上神通降伏了桀骜不驯的悟空之后,天蓬元帅与天佑神将竟胆敢直呼如来之名,朗声道:“请如来佛祖稍候片刻,吾主玉帝即刻驾临。”佛祖听罢,缓缓转身,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蕴含着超脱尘世的智慧与淡然,于玉帝面前,他谦逊地自称老僧,一派风轻云淡。这一幕,宛如天际云卷云舒,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潮涌动,是两股庞然大物间微妙的博弈与较量,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震撼人心。玉帝心中所筹谋的种种如意算盘,逐一得逞,那曾搅动风云的妖猴终被收服,如来亦似乎臣服于他的脚下,这浩瀚的天下,终是牢牢地掌控在了玉帝的手中。一时间,玉帝龙颜大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携手如来佛祖,共襄盛举,举办了盛大的“安天大会”,与如来及天上众仙一同沉浸在这难得的太平盛世之中,享受着无上的尊荣与欢愉。然而,此时的如来佛祖,虽表面上对玉帝毕恭毕敬,俯首称臣,实则内心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暗藏玄机。日后,待那西行取经之路需天庭助力之时,玉帝一来顾忌如来降服悟空的赫赫战功,二来念及如来对自己的臣服之态,自是处处予以援手,不遗余力。最终,如来佛祖圆满完成了东土大唐的传经大业,佛教亦借此东风,与道教平分秋色,鼎足而立。这一切,待到玉帝察觉之时,早已悔之晚矣,只余下无尽的懊悔与无奈,在心头萦绕不散。

来源:大话杂货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