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主流的创作探索:评微短剧《澳门故事》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26 18:00 4

摘要:在微短剧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微短剧如何从粗放发展、井喷效应、市场热点,走向艺术化、精品化、主流化,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12月20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快手与紫荆文化集团联合出品,原上慕光制作的微短剧《澳门故事》(10集、每集3-5分钟)

在微短剧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微短剧如何从粗放发展、井喷效应、市场热点,走向艺术化、精品化、主流化,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12月20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快手与紫荆文化集团联合出品,原上慕光制作的微短剧《澳门故事》(10集、每集3-5分钟),在快手星芒短剧独家开播,前三集播放量就已经过亿,让人们看到了微短剧提质增效、守正创新的成绩。在主流价值、主流市场、主流舆论相统一的新主流电影、新主流剧集之后,《澳门故事》为新主流微短剧的出现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澳门故事》的播出,正值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在一定程度上说,它也是一种主题性的献礼创作。微短剧在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历史等等的密切联系中,主动与时代主题、重大事件密切联系,体现了一种自觉的主流意识和创作使命。10集作品,以五张全家福为载体,从1999年12月澳门的回归日开始,以开小餐馆的林家七口人的生活、情感和命运的变迁,表现了澳门回归25年来,特别是2003年开启内地游客澳门自由行以来,普通澳门民众如何在更加开阔的中华舞台上,开拓了事业的开阔边界,开启了生活的崭新篇章。林家兄弟姐妹的成长,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澳门与中国内地和世界有了更加广泛的命运链接,而且真正触摸到了澳门律动的脉搏,共享了澳门繁荣的幸福。短剧用典型性、代表性的家庭故事,演绎了“澳门回家”之后的变化和发展,用人的故事、人的命运,表明“一国两制”打开了澳门发展的新天地与新机遇,也为爱国与爱澳水乳交融奠定了情感基础。

《澳门故事》不仅有自觉的主题表达,同时在艺术上也更加精致化、审美化。作为微短剧,作品一方面保持了两代人之间的兄弟姐妹、多角的亲情爱情这种“紧密型”的情感冲突特点,也保留了构图鲜明、信息密集、剪辑紧凑、台词饱满、快速转换的微短剧艺术规律;另一方面,则重视了环境和细节的真实、人物性格的统一、视听风格的一致,服化道和表演,都力图在营造一种真实生动的生活气息的同时,也带来画面视听的流畅感和感染力。在“快紧密”的微短剧常态中,注入了“真准美”的精品化追求。

《澳门故事》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它有意识地发挥微短剧的“带货”优势,将澳门的特色景点、街区、民俗等等植入其中,既有具有历史感的标志性大三巴,也有具有现代城市风格的澳门塔;有港珠澳大桥的“回归”里程碑,也有澳门的大学文化地标;既有照相馆、茶餐厅这样的旧业态,也有电商、文创这样的新业态;既有澳门人到内地寻求更开阔的舞台,也有义乌商人到澳门链接更多元的市场。这些地方元素的植入,一方面体现了微短剧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内地与澳门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文现实。

正是由于《澳门故事》尊重了微短剧的传播规律、艺术规律,这部主题性创作才能够既表达了“一国两制”的回归主题,同时也能以其故事性、情感性、生动性得到观众认可。《澳门故事》上线播放之后,迅速登上多个快手热榜,话题度从短剧评论区延伸至快手全平台。其中话题“快手短剧献礼澳门回归25周年”“跟着澳门故事打卡澳门” 等等,其热度都很快超过一千万。在各种评论区, “回到祖国怀抱后,澳门发展越来越好”、 “满满都是感动,给我看哭了”等等观后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部澳门回归主题短剧的传播效果,既有效地配合了“回归纪念”,又获得了观众的正向回馈。

作为一种年轻的视听影像形态,微短剧方兴未艾。正如同所有影像形态在市场化初期,都有一个泥沙俱下、以量求质的早期发展阶段一样,微短剧同样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水涨船高的发展过程。《澳门故事》作为一部作品,虽然还有种种不同程度的稚嫩、浅易和单薄,但它的出现,为微短剧艺术化、精品化提供了一次有益探索,也为新主流微短剧的出现带来了可以预期的可能性。守正创新,提供格调向上、伦理向善、社会向前、艺术向美的精品,将为微短剧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尹鸿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光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