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周立波,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脱口秀的主持人,但实际上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名也叫周立波。
提起周立波,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脱口秀的主持人,但实际上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名也叫周立波。
虽说当下来说,不少人对周立波并不熟悉,但了解完他的事迹之后,无一不感慨这是一位真正爱国爱党爱民的作家。
周立波在1908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县的一个小村庄,在其二十岁的时候就只身投入了革命之中。
1932年,周立波因为参加了工人运动所以被捕入狱,但即便是这样依旧没能打消他高涨的革命热情。
周立波和妻子
在出狱之后,周立波继续参加了左联,并在1935年的时候顺利入党,接下来面对着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
周立波毅然决然的选择深入抗战阵地,去真实且细致的描述革命战士们的精神,像《抗战日报》,《救亡日报》都是周立波参与编辑的报纸。
在周立波的笔下,老百姓看到了战士们的舍身为国,也被他们这种殊死搏斗的精神所感动。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周立波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文字工作,而是开始主编《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
1946年,周立波到东北参加土地改革的相关工作,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段相当宝贵的基层工作经历,为之后他的最多作品提供了基础的素材。
要说周立波最被大众所熟知的一部作品就要属《山乡巨变》了,虽说描写的是农村生活,但是周立波却采用了一种格外清新的风格,让读者能够从农村的变化之中看到中国的时代进步。
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让周立波在文艺界享有盛誉,甚至和赵树理两个人合称为“南周北赵”。
周立波和群众
二、他不仅仅是作家
和普通的作家不同的是,周立波并不仅仅追求在文学上的成就,反而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让人十分动容的是,在1979年周立波去世之前,他叮嘱妻子,一定要将自己的资产全都捐献给国家。清贫了一生的周立波,即便是在离世之前,心里念的还是亲爱的祖国。
不少人在感慨周立波这伟大的一生时也感到费解,好奇为什么明明是从小山村走出的作家,却能有着如此伟岸的心胸,如此开阔境界。
但如果去了解了周立波从小的经历,就不会对此有疑问了,他从小的经历就与党,与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为此后他的各项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立波故居
1926年,周立波离开家乡去到了长沙省立中学读书,也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五四革命思想,当时的湖南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因此纷纷爆发了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周立波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之中。
1928年,周立波更是直接去到了上海,因为表现出众,所以他被地下党组织当做重点培养对象,此后周立波更加积极的投身于工人运动之中。
不幸的是在1932年的一次运动之中,周立波被抓住,并且押送到了上海提篮桥监狱,经过国民党高等法院的审理,周立波被判处了两年半有期徒刑。
但是这点挫折显然没有打倒周立波,在1934年出狱之后,周立波转身就投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运动之中。
在加入了左联之后,周立波一直致力于在国内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将苏联等国家的进步思想传入到国内,光是外国革命的相关作品就翻译了近百万字。
整风运动
1935年,周立波如愿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之后,周立波参加了郭沫若发起的“文艺界战时服务团”,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去到了延安,晋察冀边界地区。
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周立波将抗战时期真实的状况给描述了出来,也让中国人民更加真实的认识到了革命战士的奋斗。
1939年11月,周立波接到周扬的电报,召他去到延安,等到周立波到达延安之后,就被安排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任编译处处长,同时还兼任着世界名著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的这段时间,周立波始终坚持着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除了给学员们讲解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还会给他们涉及到许多国外优秀的作家。
第四届文代会
虽说身在鲁艺,但是周立波也丝毫没有忘记对于革命,对于国家的使命,一直都还密切的关注着中国的革命形势变化。
1940年,周立波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此次会议上当选为委员。
此后周立波还转换了自己的文学领域,开始进行小说上的创作,因为有着在监狱生活的经历,因此就以这段经历为基础,创作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麻雀》,收到了一定的反响之后又陆续创作了几部小说。
周立波创作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了,这一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运动,自然少不了周立波的参与,于是周立波在毛泽东的邀请下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对于毛泽东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的要让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十分赞同,并且为他之后的文学发展指明了基本的方向。
为了能够更好的去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周立波率先在鲁艺做出了行动。
周立波在鲁艺成立了专门的整风委员会,为了做出表率,他先是对于自己此前的一系列行为进行了反省,认为自己此前脱离了群众,想法太不切实际,这些都是错误的,也是需要改正的,有了周立波的表率,整风运动在鲁艺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周立波
其实为什么说周立波十分伟大呢?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有过伟大成就的作家并不少,而周立波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成就,还能够时时刻刻的去反思自己,这一点是相当难得的。
毕竟否定自己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是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情况下,不免会引起更大的波动。
在整风运动之后,党中央经过研判决定要开创抗日根据地,在听闻这一消息之后,周立波没有任何的犹豫,随即向党中央提出了自己想要参加此次南征。
在组织的安排下,周立波在三五九南下支队司令部担任秘书。
1944年11月,周立波随队伍南下,他将这次南征看做是自己深入工农兵的绝佳机会,所以虽说是司令秘书,但是周立波也没有要求任何特殊的照顾,即便是战争频繁,危险重重,他还是跟随着队伍,冲破了一道道封锁线。
抗日根据地
因为战争频繁,加上还要每天徒步行进,所以战士们都筋疲力尽,为了能够节省战备粮食,周立波经常简单果腹,甚至一天只吃一片生南瓜和一个生辣椒。
即便是这样,他依旧坚持工作,经常在夜里写稿,编辑,在南征的过程之中,凭借着一人之力,创办了《解放》小报。
毕竟战争相当的艰难,战士们要时时面临着艰苦的环境,还要面临着生命的威胁,总会有心里脆弱,情绪崩溃的时候,这个时候周立波的小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抗日根据地
周立波通过小报将党中央的思想传达给战士,群众,这样一来战士们都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受到了相当大的鼓舞。
在周立波跟随着军队南征的这段时间,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成长机会,在东渡湘江的时候,周立波所在的部队遇到了敌人的袭击。
周立波跟另一位秘书萧林达因为掉队被困在了石桥上,眼看着敌人就要追上来了,两个人交换了下眼神,趁着敌人上膛的间隙迅速过了桥,不仅躲避了追击,还通知了部队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土地改革
能够看出这个时期周立波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文艺工作者了,经过了革命的成长,他更倾向于是一位革命战士了。
南征结束之后,周立波又紧锣密鼓的投入到了土改之中,作为土改队员,周立波到了松江省珠江河县元宝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这一地区因为此前经受了多年的压迫,农民们的生活都还是相当贫苦,乡下甚至还时不时会有流窜的土匪,这给土改工作带来了重重的难度。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的开展土改工作,周立波亲自去到了贫农的家里,与他们深入的攀谈,知道了他们面临的困难,也明确表明了会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就给了农民极大的信心。
土改工作也得以顺利的进行。正是周立波这段在东北乡工作的经历,也给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因此周立波写成了《暴风骤雨》,并在当时引发了热议。
作家们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立波又投身于影坛,担任《解放了的中国》《锦绣河山》等纪录片的文学顾问,虽说此前并没有这一工作经验,但是既然已经接下了组织的任务,周立波就丝毫不敢懈怠。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党的革命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周立波专门带着导演去往一个个的革命圣地,亲自去考察并且拍摄,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确实没有辜负他们的努力。
在新中国的不断发展过程之中,发展的阵地也慢慢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周立波也不例外,始终紧跟着国家发展的步伐。
解放后的农村
四、因病离世,他的精神不朽
1951年,周立波来到了北京石景山钢铁厂,虽说他在这里主要是负责办报工作,但是在空闲的时间,周立波却会深入到工厂内部,去跟工人群体一起体验生活,《铁水奔流》就是周立波在这一时期创作出的作品。
在1979年8月29日的全国文代会上,即便是拖着病躯,周立波依旧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就在文代会召开的那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离世,他的离世对于文学界来说是巨大的损失,甚至连党中央都下令在北京八宝山为周立波举行追悼大会,这些都可见周立波的成就之大,影响之深。
土改成功
从周立波的经历中就能够看出,他是称得上革命作家这个名号的,并不仅限于文学的发展,同时还有理想,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就像作家严文井对他的评价那样,“在中国像周立波这样的作家并不多见,因此他的作品也都是能够反映时代的传世之作”。
来源: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