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联欢会的“灵魂人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25 08:00 2

摘要:新年将至,大大小小的晚会、联欢会、音乐会都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主持人。主持人,用语言充当人与人、人与节目、节目与节目之间的“黏合剂”,主导节目和活动的节奏,控制整台晚会的气氛,补救各种突发的意外……有人把主持人比作麻将牌中的万能牌“会儿”,没它可以,但有

路鹃 徐子琪

新年将至,大大小小的晚会、联欢会、音乐会都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主持人。主持人,用语言充当人与人、人与节目、节目与节目之间的“黏合剂”,主导节目和活动的节奏,控制整台晚会的气氛,补救各种突发的意外……有人把主持人比作麻将牌中的万能牌“会儿”,没它可以,但有了它,就有如神助,局面完全不同。

展现宋代“竹竿子”形象的砖雕。

我国最早的主持人因礼仪而生

原始社会时,祭祀活动逐渐演化出了最早的“礼仪规程”,例如猎前仪式、丰收庆典或是祈雨祭典等,这些仪式都需要“主持人”。

到了西周,随着国家制度的确立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包括祭祀神灵、朝觐食飨等在内的典礼仪式都吸纳了“乐舞”,这使得礼仪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和系统化。由此,各种服务于“乐舞”的主持形式应运而生。据《周礼》记载,其中的大司乐、乐师、乐正等角色需承担包括“凡乐掌其序事”“分乐而序之”在内的功能,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序开展,避免混乱,可称为主持人“之祖”。

汉代设立了“太常寺”,掌管国家祭祀、礼仪等事项,其中就有负责各种典礼的角色,如礼仪官、司宾。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各类礼仪活动频繁。皇家和贵族家中都有专人负责主持婚礼、葬礼和其他社交聚会,这些人虽然没有被称作“主持人”,但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现代的主持人很接近。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戏曲形式——参军戏。据《太平御览》记载,当时有个叫周延的人曾经担任过皇帝石勒的参军(类似于参谋的一种军职),后因贪赃枉法而被下狱。人们纷纷在戏中评说周延,后来就演化出由人来扮演周延的参军戏。参军戏以滑稽搞笑为主,大家都喜欢看。后来,参军戏逐渐演变为一种集说、学、逗、唱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由于参军戏演员语言风趣幽默、嘴皮子利落,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早期舞台上的主持人。

宋代时,戏曲表演艺术十分繁荣,一种更加规范、专业且贴合现代主持人概念的角色——“竹竿子”出现了。竹竿子通常由参军戏的演员即“参军色”担任,他们不仅承担着报幕、引导、指挥等职能,还在演出中成为连接节目与观众的重要桥梁。

为什么宋代的主持人被称作“竹竿子”?这是因为当时参军戏演员除了在节目开始前念诵致辞、介绍节目内容外,通常还会手持竹竿拂尘,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竹竿子出现。演员通过甩动手中的竹竿子完成一种舞台表达——竹竿子向内甩为“勾”,即召唤演员上台;向外甩为“放”,意指让演员退场。如此一来,演员的上下场井然有序,观众也更方便理解舞台节目设置情况。久而久之,因演员总是手持竹竿子,该角色就渐渐被直呼为“竹竿子”。

宋代的竹竿子作为我国早期的主持人,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掌握了主持工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巧妙的语言和动作设计,成功地构建起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竹竿子需在各个节目表演间隙通过“念致语口号”和“勾”来引导演员上场。“致语”内容通常为称赞古往今来的礼乐治世、政通人和、君怡臣乐。它们不仅是对当前盛世景象的一种赞美,同时也暗合了主持人萌芽于礼仪规程设置的角色开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是撰写致语口号的高手,如他在《紫宸殿正旦教坊司致语口号》中写道:“……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音yuān,指凤凰一类的鸟)鹭满云台。”

2021年,在苏州周庄民俗活动上,两名演员扮作“跳加官”给游客送祝福。

清代的热情主持人“跳加官”

清代时,“吃香”的主持人是“跳加官”。跳加官本是唐代出现的一种表演形式,据传唐玄宗李隆基要求一名大臣表演节目,大臣碍于面子,只好趁着酒意,踩着踉跄的碎步,手持笏板、戴着面具随乐起舞,舞姿诙谐有趣。后来,这种形式传到民间,成为跳加官的由来,代表加官进禄的意思。清代时跳加官变成了主持人,除开场时的致辞外,还融合了舞蹈的形式,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传达吉祥如意的祝福。

跳加官在当时的戏园乃至民间堂会上均有出现。清代时期的跳加官头戴笑容面具,身着大红、黄色或绿色的解袍,手持书有颂词的条幅,边跳舞边向观众展示、解说。在正戏开演前,先表演跳加官,作用相当于主持人宣布演出现在开始。此外,在演出过程中,如遇达官显贵入场,也需要演员出场表演跳加官。跳加官演员跳得热烈欢快,并且不断展示“连升三级”“招财进宝”“鸿福齐天”等吉利的条幅,以示对达官显贵的恭迎。“跳加官”作为清代广受欢迎的一种主持人形式,流行了几百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中世纪担任活动主持人的吟游诗人画像。

欧洲最早的主持人是领唱

在欧洲,戏剧是古希腊重要的娱乐形式、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在古希腊戏剧作品中,合唱队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常由一组演员组成,这些演员一起唱歌、跳舞,并通过合唱来评论剧情的发展,表达公众或特定群体的观点,以及提供背景信息。合唱队领唱是合唱队的领导者。他不仅负责演唱,还在某些时候承担解说剧情、评论事件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主持人。

罗马帝国时期设有专门负责礼仪和公共仪式的官员,称为司仪或典礼官。他们负责规划和执行各种官方仪式、庆典以及外交接待,如皇帝加冕典礼、宗教节日庆祝、胜利游行、婚礼等,以确保这些活动符合罗马的传统和社会规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司仪会出现在公众面前,代表皇室或政府发表声明、宣布法令,或者主持某些特定环节,承担起主持人的职责。

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类似主持人角色的则是大名鼎鼎的吟游诗人。在贵族聚会或节日庆典上,吟游诗人通过诗歌、歌曲和故事来娱乐观众,并常常担任节目之间的过渡人物,用他们的艺术才能串联起整个活动。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宫廷里,弄臣是供国王或其他权贵娱乐的人。弄臣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有的是从民间艺人中选拔而来,有的则是贵族家庭的孩子因残疾或其他原因不能继承家族事业,转而成为弄臣。除了提供幽默和娱乐外,弄臣也经常作为非正式的主持人,在宴会上调节气氛,引导对话,甚至偶尔会传达信息给宾客们。

20世纪30年代的广播主持人。

电台诞生现代主持人

现代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广播节目中。1928年,“快乐的电台”在荷兰开播,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采用主持人形式的广播节目。该节目的主持人艾迪·勒达兹被认为是现代最早的节目主持人。“快乐的电台”内容包罗万象,主持人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将充满生活气息的节目内容传递给听众,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亲切的态度赢得了大量忠实听众。

这一创新迅速传播至其他国家和地区,激发了许多广播电台效仿,使得主持人逐渐成为广播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拉近了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上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的总统大选报道竞争中,首次提出了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词,而他当时说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沃尔特·克朗凯特——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记者,他在采访中逐渐将自己变为一个具有调配力量的主持人,开创了新闻报道的新形式。他的主持风格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

我国的广播事业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的广播从业者并不叫主持人,而是被称为播音员。当时播音员的任务就是将消息、公告等稿件准确播报出去,因此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主持人。1981年元旦,我国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广播节目“空中之友”诞生。主持人徐乃文(徐曼)用平实的语调和谈话方式为台湾同胞服务,成为我国大陆广播历史上第一位节目主持人。 1983年元旦,《为您服务》栏目正式开播。北京电视台(后来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沈力是该栏目的主持人和负责人,也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位主持人。此后,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观众个性化需求的扩展,更多的新型主持人开始涌现,脱口秀主持人、方言主持人、游戏解说、购物主播等纷纷登上舞台。

近几年,从微软的“小冰”到央视的“央小广”、新华社的“新小浩”等,人工智 能(AI)主持人亮相的频率越来越高,它们成了和真人主持人一起并肩工作的“同事”。未来,更多创新型主持人将会出现,共同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体验。

专业特色

湖边练声成校园一景

在中国,“发声”是主持人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为了全面提升声音的质量和控制力,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清晰、有力且富有感染力地传达信息,主持人需要经过专业的发声练习。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学生有早起在湖边练声的传统。这个传统始于上世纪50年代,日复一日,未曾间断,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每天清晨,在明德湖畔,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们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日常的练声活动。有时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老师们还会在旁倾听,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给予指导,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和指导使得练声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学习体验。

现在,明德湖边练习发声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生们在练声时,常常会与周围的观众互动,增加了练声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有学生在练声时唱京剧的折子戏,周围的观众会接后半句,形成一种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

国外对于主持人的培养通常不通过专门的“播音主持”专业进行,而是更多依赖于新闻学、传播学、戏剧表演等相关领域的教育。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专业名称,但这些课程和实践同样非常重视口语表达能力和即兴演讲技巧的训练。

跨界主持

相声演员主持首届春晚

在第一届央视春节晚会上,李谷一刚唱完开场的《拜年歌》,主持人姜昆就上来了,嚷着没吃晚饭,肚子饿。在晚会进行中,他不时地在观众席转悠找零食……别看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其实是串场的伏笔。

晚会进行到第16个节目,由斯琴高娃和严顺开表演《逛厂甸》。“虎妞”斯琴高娃看中了在一旁候场的王景愚手里端着的一盘烧鸡,嚷着要买,王景愚不答应,两人正在台上吵着嘴,没想到姜昆在下面偷偷把鸡给吃了。

丢了烧鸡的王景愚气呼呼地找马季评理,马季刚要质问姜昆,姜昆赶紧把一块鸡肉塞到马季嘴里。马季把鸡肉藏到背后,转过头来批评王景愚:“没有鸡你就不能表演了?老演员嘛,就来个无实物表演嘛!”就这样,王景愚开始了无实物表演《吃鸡》。没想到,王景愚因为这个表演红遍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叫他“吃鸡的”。

《吃鸡》这个节目走红离不开主持人的助力。相声演员当主持人,临场发挥的串场自然顺滑且“笑果”好。后来姜昆连续主持了七届“春晚”,创造了非专业主持人上“春晚”的纪录。

天气预报主持人在演播室演示如何在绿幕前解说。 白继开摄

台前幕后

天气预报主持人有绝活

《天气预报》是很多观众每天都要看的节目。每次看天气预报,都能看见主持人站在地图或卫星云图前面播报,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后面有一张大地图或卫星云图。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如果走进《天气预报》演播室,就会看到一块绿色的幕布,主持人就是站在这块绿幕前向观众介绍天气情况的。节目录制时,主持人在绿幕前解说,工作人员把需要用到的地图等传送到两边的监视器上,主持人一边看监视器,一边在绿幕前播报。之后,工作人员把绿幕和地图进行合成,就是观众看到的主持人在地图或卫星云图前解说了。

很多观众会有疑问:为什么不直接站在地图和卫星云图前呢?据了解,主要是拍摄屏幕可能会导致不清晰、产生摩尔纹,还有地图与主持人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好处理等原因。

录制节目时,对于主持人来说,最难的就是播报的手势要把握好角度,否则会影响观众看到的效果。于是,背地图就成了天气预报主持人的基本功。

本版供图:北京日报图片库、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