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片名有内涵才有流量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24 14:24 3

摘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12月22日新华社)

□陈超

记者12月21日获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片名,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12月22日新华社)

根据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剧片名应提升文化内涵,尽量规整并关联剧情,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使用过度冗长和口语化的片名;应提升审美内涵,合理和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倒装、对比、双关、设问、迭音等手法增强其艺术性,不滥用仿拟、谐音、夸张等手法进行恶搞。

时下影视娱乐领域,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其蓬勃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微短剧片名的乱象便是亟待规范之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着重强调了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的必要性,这一举措可谓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微短剧片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如同一个人的名片,是观众在接触微短剧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元素。一个富有内涵的片名,能够像磁石一般吸引观众的目光,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剧集的内容。从本质上讲,微短剧的片名应当是一扇通向剧情世界的精美门户,蕴含着剧集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基调。

提升思想内涵,传递主流价值观是微短剧片名应有的担当。在当今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环境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他们在接受娱乐内容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片名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如果片名恶俗、充满恶趣味,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这无疑是在传播不良思想的种子。例如,那些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的片名,就像是黑暗中的阴霾,会给观众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相反,积极健康、富有正能量的片名,能够如同阳光穿透云层,温暖和激励观众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内涵的提升是微短剧片名不可或缺的要素。规整且关联剧情的片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能体现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又能确保片名准确地传达剧情信息。避免过度冗长和口语化的片名,就如同给剧集穿上一件剪裁得体的外衣,简洁而又大方。这样的片名能够在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又不失文化底蕴。比如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的微短剧,其片名往往能够巧妙地概括作品的精髓,让熟悉原著的观众一眼便能识别,同时也能吸引未曾接触过原著的观众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审美内涵的提升是微短剧片名走向艺术殿堂的重要一步。合理而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倒装、对比、双关、设问、迭音等修辞手法,能够让片名充满艺术的魅力。例如,运用比喻手法的片名可以将剧情中的某个关键元素比作一种广为人知的事物,从而让观众在脑海中迅速构建起对剧情的初步印象;拟人手法则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力,使片名充满灵动之感。然而,一些恶搞式的手法如滥用仿拟、谐音、夸张等,就像是在艺术的画卷上肆意涂抹的污渍,破坏了片名的美感和严肃性。这些恶搞的片名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博人眼球,但却缺乏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无法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而一个富有内涵的片名就像是一把打开流量大门的金钥匙。当观众被片名所吸引,进而观看微短剧时,如果剧集内容同样精彩,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这种口碑传播就像滚雪球一样,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带来更多的流量。相反,如果仅仅依靠低俗、恶搞的片名来吸引眼球,也许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点击量,但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微短剧必然会被淘汰,流量也会逐渐流失。

只有提升片名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才能让这颗种子在影视娱乐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吸引源源不断的流量。

编辑 肖明

来源:引力播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