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日、13日,李子柒连发三条视频,一条是做漆器的视频,一条是打造森林衣帽间的视频,还有一条是李子柒做绒花,唱《如愿》的视频。
消失1217天的李子柒,终于回归了!
11月12日、13日,李子柒连发三条视频,一条是做漆器的视频,一条是打造森林衣帽间的视频,还有一条是李子柒做绒花,唱《如愿》的视频。
两天的视频,全平台播放量已经超过5亿,点赞总量已经超过数百万,还迅速冲上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榜,甚至是榜一。
除了网友们毫不吝啬表达对李子柒的期待和喜爱,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等官方媒体有与李子柒面对面采访的,也有赞不绝口的。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能够让沉下心好好做内容的人爆火,也能爆火的人成为抹黑、炒作、引发争议的对象。
李子柒的复出,除了引发国内舆论的大量关注,在国外也备受关注。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一篇有关李子柒复出的报道中,给李子柒打上了一层层“灰色滤镜”。
尽管这篇报道的标题——“我很想念你们”:中国社交媒体的宠儿回来了——看起来挺正常的,但在报道的正文里,从第一段开始,BBC就在不断地给李子柒这么一位中国民间的博主打上“中国政府”的标签,一会儿说她能做大是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许可”,一会儿则称她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对国外的“软性政治宣传”。
不仅如此,对于李子柒等近些年在中国网络上不断涌现出的田园风博主,以及他们通过视频所呈现的中国乡村新貌新风,BBC却宣称李子柒的走红“掩盖了中国乡村贫困衰败的真实面貌”。
先是给李子柒打上“中国政府”的标签,再说李子柒“掩盖了中国乡村贫困衰败的真实面貌”,BBC用心险恶啊。
事实上,这是BBC一惯抹黑中国的手段。
就拿这次给李子柒打上一层层“灰色滤镜”来说,疫情爆发那年,BBC用同样的手段炒作、抹黑中国武汉。
除了利用“灰色滤镜”进行,BBC记者还十分会断章取义和演戏。
同样也是在疫情爆发期间,BBC记者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准备采访一工厂保安负责人,被拦下,由于保安负责人并不懂英语,没能和BBC记者正常交流,最后在BBC记者的断章取义之下,成了外国人在中国检查站被拦下,遭遇询问和跟踪,还不让其拍摄。
还推出名为《中国人来了》的纪录片,从西方媒体视角描述中国人“大量进入非洲”,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为自身的利益,对非洲没有好处”。
这不是典型的抹黑中国形象,在非洲煽动“反华”情绪,妄图利用这种挑拨离间的手段,挑拨中非之间的关系。
BBC做这些并不能给中国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因为中国的好名声和口碑已经“国国相传”,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逐渐意识到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赢得未来和发展。
说回李子柒本身,BBC会利用李子柒来阴阳、抹黑中国,就证明李子柒在国外也有极高的热度。
这不,李子柒复出之后,“越南版李子柒”也复出了。
2016年,李子柒凭借一碗兰州牛肉面的视频,进入大众视线,紧接着,李子柒拍了无数个传统手艺的视频,每一条都能获得极高的流量,在国内爆火的同时,国外对李子柒视频也是赞不绝口,一时之间,李子柒成为宣扬传统文化的代表,李子柒也因此成为“2019十大女性人物”。
2020年7月,越南博主抄袭李子柒的消息在网上炸开。
这位越南博主穿和李子柒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头发,场景都几乎一致,但整体看起来杂乱无章,没有什么美感可言,所以让不少网友都以为这是李子柒的废片。
尽管如此,这位越南抄袭李子柒视频的博主,每条视频播放量依然能达到百万+。
结果,在2021年,李子柒和她的MCN公司产生纠纷,导致李子柒不得不停更,而这位“越南版李子柒”的视频博主也停更了,直到李子柒复出,她才“复出”。
当然,李子柒火到国外的现象也不止这些,再比如说,当年李子柒在拍摄泡菜的视频,韩国立马大肆炒作中国泡菜不卫生,腌制环境脏乱差,在新闻中一边抹黑中国泡菜,一边宣传、呼吁大家购买韩国泡菜。
顺便说件“臭不要脸”的事,2013年韩国还将泡菜文化成功申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很多有关的事例,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子柒能在国内外圈粉无数,是她热爱生活,活得自由、精彩,赢得了共情,不是所有人都能过这种看起来“神仙般的生活”,所以光看看也是好的。
对于国内网友而言,李子柒的视频不仅能让我们共情,更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和手艺,中国传统文化和手艺不能丢,这是我们的底蕴。
来源:新财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