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于和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改动,当时的秦川尚年轻,正处于从新兵警察到正式警察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心态自然与年长的同事们有所不同,所以于和伟更加强调了秦川应带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冲进案发现场。
近期,于和伟凭借在《我是刑警》中的精彩表现,再次获得了观众的关注。
在这部剧中,他饰演的警察秦川,前后年龄跨度大,对于和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例如,在西山矿大案的现场,秦川是最早到达案发现场的。在这一场戏中,于和伟的剧本里写着,秦川沉稳地走进案发现场。
但于和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改动,当时的秦川尚年轻,正处于从新兵警察到正式警察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心态自然与年长的同事们有所不同,所以于和伟更加强调了秦川应带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冲进案发现场。
这一调整让角色的塑造更加真实,演绎出了年轻警察面对重大案件时的冲劲。最终,修改后的表演效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而在另外一场秦川得知战友叶茂生牺牲的情节,得知这个噩耗时,他眼中闪烁的泪光和脸上的表情,将角色的悲伤与挣扎诠释得淋漓尽致。尽管这段戏没有任何台词,却足以让人动容。
接下来的一场对峙戏份,秦川与冯雷饰演的嫌疑人面对面,眼看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那一刻,秦川眼中透露的愤怒与痛苦,几乎要让他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但最终还是被胡兵饰演的战友及时制止。
近几年,于和伟在多部爆款剧集中均有出演。
电影《坚如磐石》中,于和伟饰演的黎志田,是一个从贫困中崛起的商界巨子。但他成功的背后,却充满了血腥与残酷。
在剧中,面对贪官捞手机时,他赞许地微笑;面对自己女儿时,他又展现出无限的宠爱。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使得黎志田成为了一个极具魅力的反派角色。
于和伟通过对黎志田内心的细腻刻画,呈现了一个复杂且深刻的角色。观众在憎恶他的同时,却又无法移开目光,这正是于和伟所带来的强大魅力。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于和伟饰演陈独秀,他通过查阅资料,对陈独秀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在包饺子的那场戏,过路人问他“陈独秀老师还亲自包饺子吗?”他即兴加了一句:“我还亲自上厕所呢。”,幽默风趣。
他曾说增加这样的细节可以让陈独秀这个人物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在电影《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他饰演曹操,在一场舞枪戏中,于和伟完美地展现了曹操“英雄迟暮”的惆怅,随着音乐他挥舞着武器,但神情却是无比落寞,这一刻让观众为之动容。他通过这一场戏将曹操复杂的内心世界呈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于和伟演技的独特之处。
而最初让于和伟家喻户晓的角色,是在《三国》中的刘备一角。
为了还原刘备的仁爱与悲天悯人的气质,于和伟翻阅了大量的史书,力求将刘备的形象展现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而在剧中的那句“接着奏乐,接着舞”也火出了圈,被网友二改进各种搞笑视频中。
于和伟不仅仅限于历史人物的演绎,在现代剧中,他也有着精彩的表现。无论是《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郑县长,还是在冯小刚导演的《老炮儿》中的精湛演技,他都能够精准捕捉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体现了他对表演的热爱和对角色的理解。
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电影的舞台上,于和伟总是能用自己的演技和理解力,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立体而生动。
然而,于和伟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从辽宁抚顺一个普通家庭走出的他,早年家境困窘,父亲早逝后,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和哥哥姐姐们身上。
在人生的低谷期,他曾说“如果不是妻子陪伴,我可能就转行了”。
他与妻子宋林静的深厚感情、对母亲的孝顺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牵挂,成了他人生中永远不变的根基。
于和伟出生于辽宁抚顺,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他有九个兄弟姐妹,于和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便备受宠爱。
年幼时,由于母亲奶水不足,他不得不吃大姐的奶水长大。然而,在于和伟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那时的于和伟还小,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后来他总叫爸爸,姐姐们才给他解释,得知真相的他嚎啕大哭,每晚都要抱着母亲才能睡着。
到了上学的年纪,于和伟像其他孩子一样调皮捣蛋,他很少背诵课本内容,导致他的成绩很差,连中考都失败了两次。
母亲为他争取到复读的机会,但五块钱的学费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于和伟童年时期
无奈之下,母亲找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师。老师为他请求校长:“补课费交不起,就从我的工资里面扣。”
老师的帮助使得于和伟有机会复读,这份恩情也深深刻在了他心里。直到长大后重回故乡,于和伟见到那位恩师,回想起这份恩情,都不禁流下了眼泪。
最终,于和伟考入了抚顺话剧团。通过话剧团的历练,于和伟决定继续往更高的目标进发。
1992年,于和伟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但学费的压力让他陷入了困境。
为了供他上大学,大姐将自己孩子的钢琴卖了,倾尽全力支持他,大姐向他承诺:“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
然而,不幸的是,大姐在他大学期间因肺癌去世。于和伟当时正在准备考试,家人怕大姐去世的消息影响于和伟,便没有告诉他,就这样于和伟错过了大姐的最后一面。
得知消息的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愧疚,那段时间他整天魂不守舍,内心的痛苦让他无法面对现实,直到在参加葬礼时,他才彻底忍不住,大哭了几天几夜。
亲友们都在安慰他,你好好表演,才对得起大姐曾经的帮助。
于和伟想清楚后,渐渐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全力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
在最初,他曾因口音问题,演技上的不足,遭遇过导演的严厉批评。记得那次外出兼职,在拍摄小制作短片时,他的口音过重,东北味十足。
剧组的导演当场严肃批评了他的发音问题,这让当时的他十分难堪,甚至有些失态地离席而去。
但正是这次批评,让他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痛定思痛后,他决定纠正自己的发音,每天都携带新华字典,在路上、在空闲的时间,他不断练习发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于和伟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绝非易事。从念白到形体,每一项技能都值得他去追求和提升。他非常感谢那位曾经批评自己的导演,虽然只合作过一次,但这段经历改变了他,也使他在日后的表演中更加精进。
1996年大学毕业后,于和伟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如意,他仍然只是接一些小配角的角色,工资也极低。
他险些产生转行的想法,但也就是这段时间,妻子的支持成为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1991年,于和伟在抚顺话剧团结识了舞蹈演员宋林静。
那时的于和伟,正值青涩年华,憧憬着未来,而宋林静温柔大方,长相像极了女明星杨童舒,说话做事都给了于和伟一种温暖的感觉,他渐渐对宋林静有一种强烈的好感。
那时,宋林静的外甥女要考少年宫,她需要一个辅导老师帮助外甥女学习,于和伟自然毛遂自荐。在教导过程中,于和伟的才华、真诚,以及那份正直的人格,渐渐让宋林静对这个青年产生了深深的好感。随着日渐熟悉,他们的感情也从最初的彼此欣赏,发展成了真挚的爱情。
然而,爱情总是充满考验。于和伟考上了大学,进入上海,而宋林静依依不舍地将他送走。两地分隔,两颗年轻的心经历了难以避免的风雨。
宋林静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地给于和伟写下第一封信,问候远方的他。然而,她等了一个多星期,依然没有收到回信,这时朋友告诉她,上海有很多漂亮时髦的女孩,于和伟可能已经移情别恋了。
宋林静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让她情不自禁地开始怀疑,但她还是选择相信于和伟。
不安的情绪驱使她写下第二封信,这一次,宋林静刻意放低了语气:“于和伟同志,我知道你非常忙,如果不方便就不用回信了。”
其实,当时于和伟刚到学校报到,紧接着就去了集体军训,根本没有时间处理任何私事。当他终于返回学校,看到宋林静的两封信时,他立刻感到心中一阵愧疚和歉意,立马回信解释自己的情况。
很快,宋林静的回信也如期而至,温柔的称呼重新回到了她的信中:“亲爱的”。这场误会终于化解,两人对彼此的依赖和感情更加坚定了。
岁月无声流转,于和伟和宋林静的爱情在艰苦中愈加深厚。话剧社每月给他们的工资仅有150元,而于和伟还要每月给母亲寄去20元。宋林静深知于和伟在上海的消费水平一定很高,宋林静便决定自己多承担一部分。
她每月拿到工资后,会将其中的120元工资上交家里,剩下30元零花钱,再拿出20元转交给于和伟母亲。
她清楚,于和伟是一个有孝道的人,也深知他母亲需要被照顾。为了帮助于和伟的母亲,宋林静总是偷偷地将自己的零花钱用来买些好东西给她。
但对于自己,她总是省吃俭用。她舍不得买新衣服,平日里在单位食堂也买最便宜的菜。夏天时,她常常在公交车上口渴,看着街上卖冷饮的小摊,嘴巴干得发涩,但她从不奢求那一瓶饮料,只想着能省一点就是一点,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忍一忍,马上就能回家喝水了。”
这些日常的隐忍与付出,宋林静从未告诉于和伟。她知道他忙,知道他承担着学业的压力,于是所有的辛苦她都默默承受。
对于宋林静的付出,于和伟的母亲感同身受,她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有一次,于和伟回家时,母亲对他说:“林静这孩子真好,你一走就要四年,丢下她多苦啊。你问问学校有没有两年的大专,干脆改成大专吧,这样你就能早点回来和她在一起了。”
于和伟将母亲的话告诉了宋林静,宋林静听后,心里充满了感动,心想,自己何尝不愿天天和于和伟生活在一起呢。
于和伟提议她考取表演进修班,正好能和自己同年毕业。宋林静犹豫了一下,问道:“我能行吗?”于和伟坚定地说:“你这么聪明,肯定行的,我来辅导你。”在于和伟的鼓励与帮助下,宋林静顺利考取了上戏的表演进修班,这让她和于和伟终于走到了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舞台。
1996年,于和伟和宋林静毕业后,都进入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虽然事业起步时一片光明,然而现实却给了于和伟当头一棒。
由于体制和资源等问题,他只能扮演群众演员,日复一日坐在台下,看着其他演员接连拍戏、出名,心里的不甘和郁闷逐渐积累。
与此同时,宋林静的机会却更多,除了参与话剧排练,还担任了导演助理,挣的钱也比丈夫多。面对这份差距,于和伟的内心越来越难以平衡,他变得不自信,情绪低落。而宋林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她开始不断地鼓励丈夫:“你不是那样的人,绝不能放弃。”她深知于和伟内心的坚韧,明白他是一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男人,尽管他处于低谷,她始终坚信,只要努力,机会一定会来。她不仅鼓励他重新练习基本功,陪他去看别人的排戏,还与他分享自己对演员的观察和理解。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宋林静的支持下,于和伟开始重拾信心,逐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他曾说,如果没有妻子的理解、安慰和帮助,他真不知该怎么办,也许早就改行了。
1999年,于和伟和宋林静结束8年恋情长跑,步入婚姻,后来两人育有一个女儿。
于和伟经过拍摄《搭错车》《真情年代》《纸醉金迷》等电视剧出名,然而,当于和伟火了之后,绯闻也随之而来,宋林静听到后和于和伟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但于和伟其实很无辜,因为他和所谓的绯闻对方在剧组并没有太多交流,去剧组成员都可以作证,经过澄清,宋林静才放下心来。
2010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于和伟泪目感谢妻子的陪伴,这一刻,他再次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与宋林静的爱情从未动摇。而宋林静始终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选择相信他,支持他。
即使在充满挑战的生活中,于和伟和宋林静始终携手同行,彼此间的深情与信任,才是他们最为珍贵的财富。
在成名之后,于和伟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和初心。他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仍旧维持得非常好,特别是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刻,他依然保持低调且接地气的生活方式。
参加综艺节目时,他回到老家,那一刻,他完全没有明星的架子,依然如普通人一般去三哥的包子铺帮忙卖包子,甚至没有丝毫明星的包袱。
对于他来说,回到家乡吃上一口姐姐做的酸菜馅饺子,躺在家里那张熟悉的单人床上,才是最让他放松的时光。即使是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每次回家都充满期待与喜悦。
为了照顾母亲,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他在事业上也不断努力,还给8个哥哥姐姐买了房子,尽可能减轻家庭负担。
对妻子宋林静的深爱与支持,更是他从未改变的初心。在家庭生活中,他始终如一地保持低调与温暖,这让他的生活不仅充满了事业的成功,也充满了家庭的温馨。
尽管女儿低调,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无论事业如何发展,于和伟始终把家庭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对于他来说,工作之余与家人共度时光,才是最宝贵的时刻。
在成名的光环下,于和伟依然保持着他朴实无华、真诚待人的生活态度,或许这正是他能在娱乐圈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前进的根本原因。
来源:富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