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非遗火了!同时段收视率全国第3!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3 15:50 3

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12月21日晚20:00,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山东篇在CCTV-1播出,黄金档首播收视率0.84%,首播收视率在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排名第3,累计观众触达4890.0万人次(暂无重播)。

在临沂客户端讯12月21日晚20:00,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山东篇在CCTV-1播出,黄金档首播收视率0.84%,首播收视率在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排名第3,累计观众触达4890.0万人次(暂无重播)。

“山东篇”从临沂琅琊古城开启,总台主持人龙洋携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演员惠英红,漫步特色非遗街区,带观众看山东特有的非遗绝技,互动学习非遗技艺,品地道鲁味美食,以非遗视角遍览齐鲁之地。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央视镜头走进临沂,一起看看在节目中亮相的临沂非遗吧!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

由临沂当地市民演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灯扛阁”“鲁南五大调”和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打花棍”轮番上演,好不热闹。

“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鲁南地区,现在仅在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社区保存流传下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鲁南五大调”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因集中流行于山东省临沂市的郯城县及马头镇一带,故又称“郯马调”,也称“淮调”“五大调”。

“打花棍”属于临沂地区民间文化遗产。起源于秦汉时期,清朝末年流传到临沭并在此古代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深受老百姓喜欢。

沂蒙煎饼是山东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

一碗热气腾腾的香糁,一根金黄酥脆的油条,加上咸淡适中的咸菜,就是临沂人一天美好的开始。

临沂炒鸡,是临沂地方代表性特色美食,家家户户都会炒鸡,家家户户都喜欢吃炒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到山东临沂就一定要去品尝一下临沂炒鸡。

临沭柳编,编制手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费县手绣流行于沂蒙地区,是一种以针引线在纤维织物面料上绣制装饰花纹的传统手工技艺。

琅琊草编,以琅琊草为原材料,因颜色泛黄,又称作黄草。这项技艺已经在古郯大地传承了六百余年。

彩印花布,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相传源于秦汉,历经代代相传,明清、民国时期在临沂地区盛行。这一技艺于2016年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临沂非遗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展现了临沂文化的独特魅力。

好客山东,欢迎光“临”!欢迎大家来临沂感受非遗魅力!

编辑:柏建波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