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17岁,她就登上了春晚舞台,那一晚她闪耀全场,从此让很多人记住了她。
才17岁,她就登上了春晚舞台,那一晚她闪耀全场,从此让很多人记住了她。
她既有青春,又有才华,这方面的优势是别人比不上的。
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生命里有过这样一个男人,就像影帝般耀眼。他不仅是她的老师,还在她成名的路上帮了不少忙。但这也让她陷入了一段复杂的关系里,她投入了12年,还被人误会是“包养”。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俩互相依靠这么多年了,她却一直不承认自己已经结婚了。
是什么让她做出如此选择?
在重庆市歌舞团的排练厅,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那年冬天,一个只有11岁的小女孩,名叫饶敏莉,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练习劈叉。
陈丽老师回忆说,那时候我就觉得这孩子不简单。大冬天,别的孩子都猫在暖和的屋里,她却一个人在外头练功。
在军艺舞蹈系的考场,那个重庆女孩用她惊人的柔韧和出色的表现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考官。
我们那时候就认定了,这块璞玉早晚得出头。以前李教授当考官时就这么想过。
进了军艺,饶敏莉的日子就基本上都围绕着舞蹈转了。
我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压腿,一直练到晚上11点还在练习旋转呢。
姑娘们都已经睡了,但走廊上还是能听到她在练功。
她就这么拼,17岁那年就上了春晚。
张老师说:“那个春晚节目我印象特别深,她虽然是在群舞里,但就是特别显眼,一眼就能认出她。”
那种灵气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练出来的。"
大家本来都以为饶敏莉会成为一名舞蹈家,可没想到她却突然决定转到表演系学习。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不小的震动。
王梅解释道,虽然很多人不太懂,可认识她的人都清楚,她天生就爱表演,简直是个天生的戏精。
北京电影学院的资料库一直珍藏着富大龙的毕业作品呢。
班主任说起来:“他当时拍的是一部黑白默片。别人都拍青春偶像片,可他就喜欢走不同的路,选了这个特别的风格。”
富大龙一进入演艺圈,就给人感觉像一股清新的风。
在这样一个商业气息浓重的时代,他仍然一门心思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经纪人告诉我,有一次有个广告愿意出百万让他代言洗发水,可他觉得不合适,就一口回绝了。
他因为出演《天狗》一夜成名,不过,你知道吗?为了演好那个角色,他直接在农村待了三个月。
老张回忆说,那会儿他住在一位老农家,大清早就跟老农一起去地里干活,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剧本。
在圈内,富大龙有个外号叫"倔头青"。
他既不参加综艺节目,也不接拍广告,甚至都不乐意开通微博。
小周,那个圈子里的知名经纪人,跟我提起一件事,有个挺有名气的导演想找他演戏。剧本送过去后,他看了看,直接说:“这个角色太迎合观众,没意思,没质感。”然后就没答应出演。
误解与真相“说起来那个'包养'的说法,根本就是个大笑话。”
王美琳提起这事儿,说饶敏莉那时候可是春晚出身,实力不容小觑。富大龙虽然也获奖了,但他的日子过得比较清苦,算是个清贫的艺术家。
要说包养,谁包养谁啊?"
他们从2007年开始谈恋爱,一直谈到2010年。
期间,富大龙依然过着他的艺术家生活。
我去小李家那次,他住的房子特别小,也就三十平方不到,屋子里全是书和剧本,连个像样的床都没有。
饶敏莉那时候在演艺圈已经有点名气了,不过她还是被富大龙的纯粹给吸引了。
她闺蜜告诉我,有一次她提到喜欢富大龙的原因:“你见过谁半夜三点还在背莎士比亚吗?他就这么热爱艺术,这可不是装出来的。”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婚后的生活并不像童话。
富大龙还在继续追求他的艺术梦想,但饶敏莉却决定转行去做了教师。
国防大学的同事告诉我,作出这个决定挺难的,毕竟从光彩夺目的舞台走到讲台前面,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记得有一次去找饶敏莉,她正在改学生的作业呢。
桌上有一张账单,上面记的都是买柴米油盐的钱。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作为艺术家的妻子,她得承受很多实际的压力。
在这段婚姻里,他们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富大龙追寻艺术梦想,推掉了很多能赚钱的活儿。
饶敏莉为了支持丈夫,毅然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演艺生涯。
老郑,这个圈内资深制片人说,这事儿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是理想和现实在较劲。
圈中人的反思圈内人都觉得,2022年那会儿的离婚声明其实早有端倪。
"很多时候,相爱容易相处难。"
王美琳说,在这么一个浮躁的娱乐圈里,保持自己的样子真是不容易。
现在的饶敏莉,就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当老师,日子过得挺充实的。
富大龙依然在演艺圈里努力追寻他的艺术梦想。
可以说,他们都没放弃自己的初衷,所以某种程度上,赢家是他们。这是那位资深媒体人的看法。
2007年,深秋的一个午后,我们偶然相遇,一直到2022年我们平静地道别,这不仅仅是婚姻的故事,也是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探讨。
在这个充满娱乐的时代,他们通过自己的故事,展示了什么是真正对艺术的执着,什么是面对生活的让步。同时,我们也明白了那些关于"包养"的传闻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真实而感人的东西。
结语:王美琳最后这么感慨道:“说到底,娱乐圈里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数都是孤独的。”
他们因为对艺术有共鸣而走到了一起,但最后还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分开了。
不过不管怎样,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个儿的方法来表达对艺术人生的理解。
来源:普识百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