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况味的《九重紫》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23 09:37 4

摘要:“导演太会拍了!”这是《九重紫》中观众反复在刷的弹幕。特别是窦昭和宋墨的第一世、逼宫太子、雪夜奔袭、破镜陨落……充满了幻梦般的宿命感,每一帧都美到可以截屏当壁纸。

作者:刘雨涵

“万年配角”首演主角,短剧导演首执长剧,编剧也无甚代表作,播出平台只评级为A,《九重紫》看似是开局一手烂牌,没想到却打出了王炸效果。

孟子义出道10年,演了26部剧,第一次当主角。李昀锐也是一直在二番、三番打转,首次扛下男主。一部《九重紫》,两人直接原地升咖,只能说,好剧确实抬人。

“导演太会拍了!”这是《九重紫》中观众反复在刷的弹幕。特别是窦昭和宋墨的第一世、逼宫太子、雪夜奔袭、破镜陨落……充满了幻梦般的宿命感,每一帧都美到可以截屏当壁纸。

《九重紫》导演曾庆杰是拍短剧起家的,《虚颜》《招惹》《念念无明》等都是出自其手。这是他第一次执导长剧,没想到竟是降维打击。

以前在拍摄短剧时,由于受时长、场景和经费限制,曾庆杰只能因地制宜,实现效果最大化。比如在《虚颜》里,为了拍摄中元节场景,群演不够,他便利用烟雾让背景增加朦胧感,多挂些灯笼营造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热闹氛围。这次在《九重紫》中,导演有了更充足的空间、时间和经费去展现宏大的场景和细腻的画面。

作为短剧训练出来的“特种兵”,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控自不必说。《九重紫》避免了剧情拖沓、冗长、注水等一般长剧的弊病,尽力保证每时每刻都能留住观众。同时,剧情内容又过渡自然,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有观众说,这是好几年之内唯一一部没有快进的剧,因为忽略了一句话,可能就不知道下一句在说什么了。

《九重紫》的镜头不追求爽感,而是独具况味,有着厚重典雅的质地。打戏干脆利落,权谋戏份暗流涌动,感情戏份眼神流转,就连做饭的戏份,也如“舌尖上的中国”一般精致丝滑,每个镜头都是有效叙事。

据主创人员介绍,“破镜重生”那场戏,调色团队、特效团队在一起反复修改了几十版。“我们需要准确计算碎片飞散的数量、角度、速度,光照方向,碎片表面折射和反射强度以及与其他物体(如人物、环境)的交互。碎片飞散后的物理效果不仅需要在视觉上真实,还要与场景中的人物动作和情感变化保持同步,例如碎片运动与她的眼神、表情变化同步。”正是这样的精心打磨,《九重紫》才将情感和思想主题精准地表达出来,实现观众与剧情的共振。

《九重紫》的神级转场也是全剧的一大亮点。窦昭狱中求师、招揽武婢,自学经商立于商贾之中——短短一分多钟的镜头,就将窦昭长大的过程交待清楚,兼具叙事性和镜头美感,仿佛一部无言的电影,极富巧思。

曾庆杰以往的作品就格外擅长拍摄男女主角之间的拉扯。在《九重紫》中,观众也见识到了他对于亲密戏份的创意和调度。面纱吻、滑跪抱,还有那场被观众反复称道的马背吻,其实是导演的临场发挥。网友说,“谁说古偶拍不出新意了,《九重紫》就打了个样。”

这部剧让观众看到,古装剧并不只是服装布景、堆砌道具的一场cosplay,而是可以利用光影、烟雾、面纱、人物站位、动作设计等手法,让镜头语言更具层次感和意境。接下来曾庆杰将执导由张凌赫、田曦薇领衔主演的新剧《逐玉》。网友们表示已经“一整个期待住了”。

《九重紫》围绕着女主角窦昭重生后逆天改命的故事展开,讲述她从深闺女子成长为商界翘楚的坚韧与智慧。“男女主双重生”是《九重紫》被改编前的最大看点,但编剧给了这个故事更高深的立意和更广阔的格局,跳出了“重生必复仇”的固定模式,抛开爽剧套路,将传统宅斗变为更高级的叙事。

前世的窦昭是大家宗妇,为了操持侯府殚精竭虑,却被丈夫辜负、陷害。重生后她武装自我、自足于世,并由于蝴蝶效应,引发了命运的海啸。

作为窦昭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导师,祖母崔老太太很早就给她立下了清醒的目标,告诫她囿于后院争斗必会长歪长窄,来日只会算计四方之地,再看不到天地广阔。“我要让你的聪慧走出家宅内院,投向山川湖海,乃至天下家国,那儿才是你真正绽放光彩的地方。”

于是窦昭从小就有着坚定的思想内核,重生一世,她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把自己养了一遍。她与宋墨一同对抗不公的父权、君权压迫,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展现出“双强”的成长线,两人的情感互动既甜又燃。这种“女诸葛”的人物设定,更符合当下观众对于女性自立自强的审美期待。

半白半文的古韵台词,也为《九重紫》极大地提升了质感。剧中文本扎实,国风雅调,没有废笔,颇具《红楼梦》对白的遗风。话本《昭示录》中的诗句,也如同《红楼梦》中的判词一般,暗藏人物命运的玄机。

《九重紫》的引经据典,也令观众心旷神怡。宋墨引用《诗经·氓》中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开解窦昭;何先生引用苏轼的《范增论》,表现局势紧张;女主窦昭化用李煜《渔夫》,抒发对自由的向往。相比于现在许多古装剧中充斥着大量没营养的大白话、车轱辘话、现代梗,《九重紫》显示出一个编剧的文学素养。

同时剧中又融入了诸多传统戏曲元素。开篇时伴随着昆剧《千忠戮》的悲凉唱词,昭示着穷途末路的太子与“乱臣贼子”宋墨的张力对质。灯会听曲《罗衫记》,则透露着困扰宋墨的父子郁结。两场戏中戏相互呼应,彰显出深厚底蕴。(刘雨涵)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