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人物”李东坤:创作要守正创新,守住真实底线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22 21:31 3

摘要:近日在南京举行的“金荔枝之夜”晚会上,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本届盛典的荣耀时刻。现场,微纪录片、短片、长片、系列片、栏目等五个类别的“十佳”作品、“十优”作品以及最佳编导、撰稿、摄像、音效和年度系列等单项荣誉分别揭晓。众多重量级专家大咖、业界精英也就纪录片的精品创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金荔枝之夜”晚会上,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本届盛典的荣耀时刻。现场,微纪录片、短片、长片、系列片、栏目等五个类别的“十佳”作品、“十优”作品以及最佳编导、撰稿、摄像、音效和年度系列等单项荣誉分别揭晓。众多重量级专家大咖、业界精英也就纪录片的精品创作、文化传承、融合发展、国际传播、未来影像等,发表见解、碰撞智慧火花。

龙平平:纪录片人首先是时代的研究者

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是目前国内举办时间最长、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纪录片行业盛会之一。今年正值盛典三十周年之际,也是该活动首次落户江苏。本届盛典设置1场开幕式、1场“金荔枝之夜”盛典晚会、1场纪录片新鲜发布、2场主题分享、4场圆桌对话和9堂创作大师课等丰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录片创作者、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纪录片行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全国卫视每年播出的纪录片超过1000部,小屏端纪录片点击量也不断刷新。本届盛典特别设置了金荔枝新鲜发布环节,山东广播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爱奇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分别进行了2025年纪录片项目的发布。

爱奇艺纪录片中心总监宁玉琪说:“我们每年上线500部左右、其中原创30到50部纪录片。爱奇艺纪录片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社会现实题材跟时代有很大共鸣。2025年的纪录片有《风起前的蒲公英》《爷爷天团》等很多的内容。”

无论是虚构还是纪实,它们的受众都是一个个“人”,只有真实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的心。2021年,《觉醒年代》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实现了新的拓展和突破。此次活动,在《觉醒年代》中担纲编剧的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编剧龙平平来到现场,深情回顾自己参与《邓小平》《邓小平遗物故事》等电视文献纪录片制作的心路历程。

在他看来,要尊重纪录片创作的艺术规律,立志做创造者而不是“搬运工”,用“纪录+影视”的手段让历史和人物立体化、形象化。他也提出纪录片应该把创作重心聚焦到普通人身上:“让普通人去叙述历史,展现历史,这才是真的历史。” 他表示,“纪录片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时代的研究者,要按照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规律去展现历史。过去我们主要是利用文字资料、影像资料采访当事人的叙述,现在手段多,我们要用一些现代科技的手段。”

B站热门纪录作品《食贫道》聚焦美食和旅行,以独特视角探索世界各地的人文风光。总导演葛鑫认为,纪录片人应该成为积极的观察者和忠实的记录者:“我们希望将人的一切的鲜活生活融入镜头中。支撑一个故事的最初的点就是人物的性格和他背后的故事。这些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人生故事其实有很多闪光点,每每让身为创作者的我们感动流泪。”在他看来,创作一定要从观众角度出发,“我们不是来讲课,不是来教化别人,要去想想观众爱看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什么”。

李东坤:历史叙事要有真实支撑

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人物”获得者、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李东珅说:“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说,首先要坚持守正创新。守的‘正’就是真实的底线,同时要有自己的表达,创新是在技巧和方法上不断去创新。”

该片制作人、总导演李东珅,凭借《河西走廊》《中国》等纪录片作品构建江湖地位,也不断给观众带来新鲜表达。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的纪录片《酱油是什么》中,他带来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小”的历史切口,用动画与实景拍摄相结合,呈现酱油历史沿革和生产工艺;AI人讲述酱油的发酵技术和微生物世界;从北到南记录酱油在中国8个城市美食中的应用场景。

采访中,他跟记者分享了创作秘诀,“对创作者来说,首先要坚持方法论,就是守正创新,对纪录片人来说,不断守的‘正’,就是真实的底线。你的历史叙事是要有真实支撑的,你的历史观是正确的,同时你要有表达。”而创新是在技法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他表示,自己的作品序列中,除了像《中国》这样的宏观作品,也有小切口的选题《酱油是什么》,“破题的前提还是你对题材的深入了解,我觉得纪录片不是一个输出型的表达,它首先是一个输入,一定要通过对题材的深入独立思考。”

AI势力潮涌澎湃,4K、8K日渐普及,5G应用广泛……如今,文化和科技正在擦出耀眼的火花。对此,李东珅表示,AIGC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新的技术为我们的画面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我们一定要去了解他,但是不要唯技术论,首先要强调有表达,技术只是手段而已。

李东珅介绍,团队还在做纪录片的持续开发,除了《酱油是什么》,可能还会做“茅台是什么”,跟其他不同平台也会有新的尝试,比如跟江苏合作有关王羲之的纪录片。“大家会觉得王羲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他整个的青少年时期都跟江苏有关,是在南京长大的,受到当时六朝文化的影响,也有当时南朝风范的表达,希望明年会让大家看到我们新的作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