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女儿”厦大开讲!易中天向她敬礼,全场鼓掌致敬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22 16:57 4

摘要:2024年12月21日,厦门大学的科艺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入口处,期待着即将登场的嘉宾。当86岁的樊锦诗,在易中天的搀扶下,缓缓步入会场时,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仿佛连空气都在为这位“敦煌的女儿”欢呼。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盛宴

2024年12月21日,厦门大学的科艺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站满了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入口处,期待着即将登场的嘉宾。当86岁的樊锦诗,在易中天的搀扶下,缓缓步入会场时,现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仿佛连空气都在为这位“敦煌的女儿”欢呼。

樊锦诗,这个名字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她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是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更是中国石窟考古和保护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但她的传奇,远不止于此。

这场讲座的主题是《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文化盛宴。由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主办的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校内的师生,更有许多来自各地的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易中天作为院长,亲自担任讲座的主持人,足以看出这场讲座的分量。

当樊锦诗出现在舞台上,她那略显佝偻却坚定的身影,瞬间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与淡然,仿佛是在诉说着她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仿佛在这一刻,时间都静止了。

易中天在开场时,深情地讲述了樊锦诗与敦煌的不解之缘。上世纪60年代,樊锦诗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正值青春年少的她,满怀激情与梦想,被分配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那时的敦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自来水,水井打出来的水是苦的、咸的,连喝自来水都成了一种奢侈。而樊锦诗,却在这里扎根了下来,一待就是61年。

易中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樊锦诗的敬佩与感慨。他说:“在那个年代,能够坚守在敦煌这样的地方,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毅力,更是一种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他透露了一个小细节,樊锦诗的家在上海,每次她回上海起码要5天,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这样的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樊锦诗却从未抱怨过,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石窟考古和保护工作中。

在讲座中,樊锦诗用她那温和而有力的声音,讲述着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以及敦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她的讲述,仿佛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带入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感受着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气息。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充满了对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而这场讲座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樊锦诗早已不再接受任何讲座邀请,但这次,她却破例专程从敦煌赶到厦门大学。为了这场讲座,她耗时两天,先从敦煌到西安,再从西安转乘飞机到厦门。这样的行程,对于一个86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樊锦诗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来,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文化的执着和热爱。

易中天在讲座结束时,动情地说:“樊院长这场讲座也许会影响、改变我们许多人的一生。”他提议全场师生起立,以热烈的掌声向樊锦诗表示崇高的敬意。那一刻,掌声雷动,仿佛连整个校园都在为樊锦诗欢呼。

这场讲座不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更让大家对樊锦诗这位“敦煌的女儿”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坚守与执着、她的热爱与奉献,都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榜样和力量。

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樊锦诗的敬意和感慨。有网友说:“樊锦诗老师真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瑰宝,她的坚守和热爱让人感动。”还有网友表示:“听了樊老师的讲座,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敦煌,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文化气息。”更有网友感叹:“樊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和守护。”

樊锦诗的故事和讲座,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她用自己的坚守和热爱,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和价值。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樊锦诗这样的人,去守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回顾樊锦诗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部关于文化、关于梦想、关于坚守的传奇。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中有梦想、有热爱,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盛宴,也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和力量源泉。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力量,继续前行在文化的道路上,去追寻那些属于我们的梦想和荣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和追求。

来源:宁宁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