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已于冬至安葬,遗孀坐轮椅献花太悲痛,墓穴内放简历和光盘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22 16:48 4

摘要:但是,为了送自己的老伴最后一程,她坚持来到现场,甚至在献花的时候,非要站起来给丈夫鞠躬。

冬至这一天,咱们中国人讲究团圆,也讲究纪念。

可就在今年冬至这一天,京剧大师童祥苓老先生的骨灰终于安葬了。

看到现场的场景,真让人心里发酸。

安葬仪式很简单,完全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来办。

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排场。

就这样,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京剧的老人,安静地离开了我们。

但即便如此,他的追悼仪式还是来了300多位亲朋好友。

这么低调的人,却让这么多人自发送别,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吧!

不过,最让人心疼的,还是他的遗孀张南云。

她本来身体就不好,出门只能靠轮椅。

但是,为了送自己的老伴最后一程,她坚持来到现场,甚至在献花的时候,非要站起来给丈夫鞠躬。

那一幕,看得人眼眶都湿了。

你说,夫妻俩相伴了一辈子,生死离别的时候,谁能不心如刀绞呢?

张南云站起来的时候,旁边的家人赶紧扶着她。她一步一步挪到墓前,把鲜花放下,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动作很慢,也很吃力,但她的表情让人心疼。那一刻,她肯定想起了和童老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起演戏,一起生活,一起选墓地……这些画面,估计像电影一样在她脑子里过了一遍。

童祥苓的墓碑,也是他和妻子生前一起选的。上面刻着两人演过的经典角色,墓里还放着他的简历和一张光盘,里面是他一生最骄傲的作品《智取威虎山》。这不仅是他们夫妻俩的回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啊!

说真的,夫妻合葬墓这件事,放到现在,多少有点稀罕了。

咱们现代人讲究自由,讲究独立,但你还记得上一辈人对感情的那种认真劲儿吗?他们这一代人,生活再难,感情却不假。谁走了,留下的那个人,心里那道坎儿就再也过不去了。

除了夫妻情深,咱们不得不说说童祥苓这个人。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京剧奔波。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智取威虎山》,这部戏成了他一辈子的骄傲。后来,他还多次登上春晚,把京剧带给更多人。可以说,他不仅是个好演员,更是京剧的守护人。

你知道他生前有多热爱京剧吗?

临终前,他还特意叮嘱自己的徒弟,说以后京剧有什么新闻,一定要到墓前告诉他。

这个细节真让人动容!

一个人对自己热爱的东西,能坚持到这种地步,简直就是一生都在燃烧。

但说到这儿,咱们也得问一句:像童祥苓这样的大师,真的还能有吗?

不得不说,现在京剧的处境让人挺焦虑的。

喜欢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

别的不说,你身边还有几个人会主动去听一场京剧?

看一看现场?

甚至,有多少人能听懂京剧在唱什么?

别说年轻人了,就连咱们中年人,估计都听得云里雾里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京剧离咱们的生活有点远了。

它的剧情、唱腔、表演方式,和咱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差太多了。

再加上现在娱乐方式多了,电影、综艺、短视频,大家都图个轻松,谁还愿意花时间去琢磨那些老戏?

但问题是,京剧可是国粹啊!

如果像童祥苓这样的国宝级大师走了,后继无人,这门艺术是不是也要慢慢凋零了?

其实,童祥苓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行业的缩影。

你看,他生前那么关心京剧,甚至连墓里都要放上自己的戏曲光盘。

但就算他这么努力,京剧的现状还是让人挺无奈的。

咱们不得不承认,现在京剧的受众确实老龄化严重。

喜欢京剧的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观众,年轻人听都没听过。

很多京剧演员的演出,台下就那么几排观众。

甚至,有些戏园子都撑不下去,干脆关门了。

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大师走了,京剧怎么办?

这个问题,咱们每个人都得问问自己。

说实话,我觉得京剧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关键是怎么让它和现代人接上轨。

咱们现在都爱玩短视频,那为啥不能用短视频来推广京剧呢?

比如,把经典唱段拍成视频,让更多人听到、看到。

再比如,用京剧的表演方式来讲现代故事,这样一结合,会不会更吸引人?

还有一点,就是得从娃娃抓起。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外国动画、流行音乐,但对咱们自己的国粹完全不了解。

如果学校能多开点传统文化课,让孩子们从小听一听、看一看京剧,可能他们长大后,就会对这门艺术有更多感情了。

最后,政府和社会也得多支持。

现在很多京剧团体都缺资金,演员们的收入也挺低的。

如果连从业者都养不活自己,这门艺术怎么能传承下去呢?

童祥苓先生走了,他的作品还在。

他的精神还在。他的热爱也还在。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怀念。

更重要的是,得想办法把他热爱的东西传承下去。

所以,咱们得问问自己:京剧的未来,到底怎么才能做好?

如果我们再不行动,京剧会不会成为孤独的文化遗产?

这事儿你怎么看?

来源:ZS永恒主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