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AI季》首播,科技与哲学并重,东方台有世界级前瞻性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22 14:37 4

摘要:12月21日晚间,《未来中国AI季》(《未来中国第三季》)在东方卫视首期播出。这一期内容,集中展示了五个智能AI在具身智能方面的应用。从老编我个人观看节目的感受而言,这期节目带给我的震撼力是非常强大的,它的震撼,不仅仅来自于智能AI科技的展示,更来自于有关智能

12月21日晚间,《未来中国AI季》(《未来中国第三季》)在东方卫视首期播出。这一期内容,集中展示了五个智能AI在具身智能方面的应用。从老编我个人观看节目的感受而言,这期节目带给我的震撼力是非常强大的,它的震撼,不仅仅来自于智能AI科技的展示,更来自于有关智能AI科技的哲学思考。东方卫视通过《未来中国AI季》,实现了对于人工智能AI世界级的前瞻与瞭望,这一次,东方台不仅仅是中国的东方台,更是世界的东方台。

首期节目当中,五个AI应用科学的竞演内容,每一个都是自带着科技前瞻性和哲学深度思考价值的。去展示现有的AI具身智能成果,并不太难,真正难的,是在展示科技成果的同时,去思考这些科技成果背后的一些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问题。如果两者并重,同步发展的话,中国可能要进入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了。

我们不妨依据首期节目当中五个AI具身智能展示的顺序,来聊一聊这些产品的科技属性和哲学思考属性。

第一个,何祉润介绍的四足仿生机器人。这款机器狗获得了13分的现场和后台打分。这个团队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最耀眼的科技成果在于稳定性。舞台现场,嘉宾周鸿祎直接“脚踢”这款四足仿生机器人,每一次,都无法破坏掉它的稳定性。VCR展示内容当中,更是让观众们看到了这款仿生机器人带上轮子之后的行动速度和效果,尤其是在山地环境之下的优越性能。

现场,嘉宾周鸿祎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人躺在地上,这款机器人能否跳跃过去。何祉润的回答是,暂时不能,但以后可以实现。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在具身智能应用方面的哲学、社会学问题了。随着这款四足仿生机器人的持续改进,它在运动能力上,超越人类,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而在它的运动轨迹当中,一旦可能会伤害到人类本身,它应该如何选择、取舍。具身智能的稳定性,其实不仅仅表现在不会倒、行动快上,更表现在它在和人类的关系构建当中的稳定性而不是伤害性上。

第二个,梁小丹介绍的长程决策具身大模型。这款会拿着现金上街帮助人类购买榴莲的机器狗,获得了7分的打分。在这款具身智能的介绍当中,嘉宾们关注的是,它如何完成一个需要思考的“长程决策”的动作行为方式。诚如节目主持人陈辰所言,它已经具备了一个小孩子的智商。它是如何具备这些“智商”的,是节目当中展示的科技成果。与之相对的,则是对于具身智能具备人类智商之后的哲学、社会学思考。

关于“长程决策”,两位嘉宾出现了相左的态度。嘉宾周鸿祎追问这类机器人的价值函数问题。如果它的价值函数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的话,那它会不会因为要完成这个任务,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于去毁灭人类本身。周鸿祎举例子,科幻作品当中曾写过,一款这样的机器人,就是为生产拖鞋而存在的,为了生产更多的拖鞋,它们开始把所有资源都生产成为拖鞋,继而,威胁到了人类生存安全。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黄铁军教授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黄教授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目前最高智能的生物,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生存而毁灭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所以,在人工智能的“长效决策”领域,我们应该相信机器人可以凭借自身运算进行发展,且不会威胁到人类安全。

关于这一点,其实是人工智能领域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机器人一旦有了“智商”,发展出真正的“长效决策”之后,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我个人的看法是,人类的发展,一直是科技和文化并重的,齐头并进的,文化的发展,保障了科技的向善,科技的发展,也保障了文化的更新。如果说人类是碳基文明的话,那机器人则应该是硅基文明。硅基文明的发展,是不是也是碳基文明的道理,科技和文化并重呢?

如果硅基文明也有文化向善的指引力的话,那它们在机器人自身“智商”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可以意识到,与人类共生、共存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呢?而机器人如何凭借硅基状态实现对于文化的认知与感悟呢?离身智能是不是可以提供这种支撑。这里,离身智能可以视为GPT一类的产品。而在离身智能方面,我们到底应该“喂养”GPT产品哪些文化知识,则是哲学、社会学需要跟进的课题。东方台《未来中国AI季》通过节目内容,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有价值的思考方向。

第三个,任杰骥介绍的“灵巧手”。这款“灵巧手”获得了15分的评分。一上来,这款“灵巧手”就给观众们展示了弹奏钢琴曲《茉莉花》的能力。继而,产品介绍环节,观众们得知,这款“灵巧手”已经趋于人类双手的灵活度了,甚至于在物体感知方面,有超越人类的可能性。嘉宾呼兰更是蒙上眼睛,和这款“灵巧手”进行了同台PK。

在科技展示的最后,它提出了科学成果背后的思考内容,触觉和视觉作为共生关系,它们是否是可以实现相互转化。这对于普通人而言,简直是一次逻辑思维上的跳跃。对于科学而言,可能只是寻常的一小步。其实,当这款“灵巧手”在演奏钢琴曲没有丝毫差错的时候,老编我则重新思考了人类艺术的自身属性问题。当“灵巧手”更近乎完美地演奏钢琴曲的时候,人类钢琴曲的艺术魅力在何处呢?我觉得,人类艺术更独特的魅力在于容错和溶错——容许错误的出现,并且溶解这些错误。“灵巧手”如何实现容错和溶错,应该还有一段路要走。

第四个,陈国璋介绍的具身电眼。这款产品,已经到了可以商用量产的程度,因此获得了全场最高分,24分。这款产品,可能真的会在未来几年当中引发各类摄像头领域的一次产生革命与升级。诸位关注前沿科技的同仁们,一定要看这期节目。传统的摄像头,是基于光学原理。具象电眼则是基于脉冲原理。这款产品,未来几年,可能会被快速运用到手机、智能汽车领域。

同时,陈国璋介绍称,具象电眼的原理,和人眼与大脑皮层出现画面的原理是相同的,未来,这款产品可以解决盲人重新看世界的问题,而且,具象电眼在清晰度、快速捕捉能力上,要远远超越人眼。这其实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哲学思考——当真正出现这种超越人眼的科技之后,人类是保持自己的眼球,还是更换为具象电眼?人类身体与科技更换的边缘在哪里?这是人类伦理学、社会学需要跟进的课题。东方台通过这期节目,提出了这个课题研究方向。答案,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找寻。

第五个,刘迅介绍的微表情仿生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够实现人类很多微表情,全场获得12分。看到这款产品,我最大的感触是,没演技的明星们,可能快要失业了,当下的具身智能真的可以演戏了。具身智能可以实现人类大量的微表情这件事情,其实就触及了人类和机器人之间情感投射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未来中国AI季》也有较为深刻的探讨。

主持人陈辰提出了“恐怖谷效应”这个话题。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度逐渐增加时,人类对它们的情感反应也会变得积极;然而,当相似度达到一个特定的“临界点”时,人类的情感反应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即使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也会显得非常显眼,从而产生僵硬、恐怖的感觉;当相似度继续增加,达到与普通人相似的程度时,人类的情感反应又会回到正面。

《未来中国AI季》其实是提出了几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个,人类和机器人的情感关系是怎么样的,人类是否应该向机器人投射情感,投射多少,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度?第二个,机器人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仿生人类,逼近真实的人类,有没有一个合理的度?第三个,仿生机器人一旦超越了“临界点”,人类社会学、伦理学会产生何种新样的构建关系?等等。

诚如《未来中国AI季》节目当中所言,我们有稳定性的大模型,有长程决策性的大模型,有灵巧手,有电眼,有微表情机器人,这些看似都是独自领域当中的研究,然而,中国具备这些研究的全部产业链条,大家组合起来,就是一次产业升级革命。这些具身智能正是未来中国的样貌。而东方卫视在展示这些未来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不忘引领观众,进行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思考,实现了科技与哲学并重。所以我说,东方台这次,不仅仅是中国的东方台,更是世界的东方台。(文/马庆云)

来源:马庆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