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直新闻】【正观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直新闻】【正观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白鹭桐
编辑|白鹭桐
他是小品的开创者,名气却好像不及后来的赵本山、潘长江;
他是在喜剧领域奋斗近45年的“老前辈”,却没有拿下什么实质性的大奖。
他就是与朱时茂一起成为最早“小品”搭档的陈佩斯。
要名气有名气、要实力有实力的陈佩斯,为何迟迟没有拿到大奖?
如今已经到古稀之年的他,会为没有拿到奖感到遗憾吗?
从开创者到离去“此前没有这种表现方式,那我们就将他们称为小品吧。”
1984年,一拍即合的朱时茂以及陈佩斯,创作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小品。
两人带着《吃面条》登上春晚的舞台后,直接开创了中国喜剧小品的先河,而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也被网友们称为“小品第一人”。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创作出《羊肉串》《警察与小偷》等经典作品的两人;
竟然在1998年演完《王爷与邮差》后,直接退出了小品这个历史舞台。
彼时很多人觉得和他们那年,在台上出错频率太高有关。
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一上台,还没说几句话,朱时茂的麦克风就掉了。
不过好在陈佩斯的临场反应足够机智,抓准时机帮他带了回去,却不想并未成功。
为了能够收到音,在后面的表演中,两人也顾不得走位调度,只能两人贴在一起演。
好在最后陈佩斯灵机一动,以下场互动为由,带着镜头离开舞台。
这时工作人员才得重新,给朱时茂配了一个新的话筒。
陈佩斯本来以为这场灾难已经告一段落,却不承想一个一个难题接踵而来。
先是朱时茂的扇子被损坏,接着陈佩斯在往地上趴的时候,头套也不慎脱落。
总之这次的小品,真的是意外频发,惹得两人下台许久都没缓过来。
也是从这一年以后,他们正式告别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可让观众没想到的是,1999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竟因小品版权和总台下面的国际频道发生了矛盾,双方还一度,对簿公堂。
一时之间,关于陈佩斯和朱时茂是因为利益离开春晚的传闻甚嚣尘上。
然而陈佩斯在采访中却连连表示,离开与版权并没有关系。
不管是演喜剧还是演小品,他并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喜欢这种表演方式。
因为他觉得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简单的演绎,就能给观众们带来快乐,会非常有成就感。
而陈佩斯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与他的父亲也分不开关系。
艺术之家陈佩斯的父亲陈强也是从事着演艺工作,出演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多部经典的电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下的陈佩斯,也比很多人都提前接触过这个行业。
他看到了父亲陈强身上那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成年后的他也从事了演员的工作,并拍摄了“二子系列”《京都球侠》等相关影视作品。
只不过那时的陈佩斯还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直到小品的到来,似乎为他指明了道路。
在陈佩斯和朱时茂之前,中国并没有“小品”这种表演形式。
两人也是通过借鉴学习,一点点摸索,才找到了所谓的“喜剧节奏”。
尤其是陈佩斯第一年登上春晚舞台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非常忐忑的。
他很担心自己的包袱和段子,不能够逗笑观众,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好在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好,陈佩斯也才有信心继续创作下去。
另外陈佩斯也一直保持着一种,对于艺术表演的更高层次的向往。
他认为小品这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普通人的“痛苦”。
陈佩斯之所以喜欢演小品,最主要的也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将美好带给大家。
因此他在创作上也非常的“独断专行”,当初的陈佩斯没少为了自己的作品和导演组辩论。
只因他觉得一个好作品首先是完整的,为了逗笑观众而生的。
陈佩斯也将这样的想法,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倾尽所有去达成这个目标。
而他这样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小品工作者。
“小品之王”赵本山老师也始终将“传递快乐”作为自己的宗旨,持续不断地向观众输出正能量。
有人说,只会演小品的陈佩斯,如果不演小品了还能干什么呢?
这不,陈佩斯不在春晚以后,就跑到山里包了地,种了一万多棵果树。
此后从农夫到喜剧公司老板的陈佩斯,更是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小品之王”。
“归隐”生活陈佩斯因为不想要自己的艺术被约束,被按照市场的需求而定量生产,所以决定暂时告别舞台。
随后的陈佩斯,也是真正过上了种树摘果子的田园生活。
每天就是上山施肥,修剪树枝,还会带着儿子一起体验最“原始”的生活。
他也并未放弃演戏的执念,只不过是将舞台变成了山间土坡。
将那些快乐都带给了果树们,果树们也长得愈发强壮,硕果累累。
一次又一次的大丰收,让陈佩斯的口袋里也逐渐富了起来。
可他似乎并不快乐,妻子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拿出所有积蓄支持他重新振作起来,搞事业。
此时的陈佩斯,经过几年的沉淀,也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那就是自己当老板,演自己心中的喜剧。
2000年,他开办了一家话剧公司,在小小的舞台上继续着他的热爱。
只不过就连陈佩斯自己也没想到,他的首部舞台喜剧《托儿》,在2001年一经上线,就引爆话剧圈。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哪部话剧是能够达到场场爆满的。
而这样的情况,与陈佩斯创作舞台话剧时不能脱离生活的原则分不开关系。
此后的《阿斗》《戏台》《惊梦》等舞台喜剧,部部都是以小人物为主角;
但每部的表现方式,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舞台喜剧也毫不例外地,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可就是在艺术上如此用心的陈佩斯,却没有拿到什么演艺界的大奖项。
网友对此也惋惜不已,纷纷称他为“无冕之王”。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陈佩斯除了演话剧外,还和自己的儿子陈大愚一起拍一些搞笑视频。
在视频中笑容满面的陈佩斯,总是透露着松弛又慈祥的感觉。
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已经70岁的陈佩斯,对艺术的热忱之心依旧这么强烈。
虽然身体行动有些不便,但他依旧坚持去往舞台上表演。
尤其是12月初,他在自导自演的舞台剧《惊梦》中,含着泪说:
“应了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独白,让现场的观众都纷纷落泪。
也正是因为有陈佩斯这样执着于追求艺术本质,遵循内心的人,中国的艺术文化才得以添砖加瓦。
12月15日,他又带着大戏《驚夢》来到河南演出,丝毫没有因为年老就退却的意思。
你可以说陈佩斯是一个“犟人”,也可以说陈佩斯是一个“匠人”。
但无论是哪个“jiang”,对于中国喜剧这条艰难的道路而言,他都是那个勇于开路的人。
他也一直在坚守他的初心,通过最简单快乐的喜剧,给观众直击灵魂的震撼。
也让观众们逐渐在欣赏的过程中,认可属于咱们自己的本土喜剧形式。
无论是最初的小品,还是后来的话剧,亦或是他曾经出道时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里;
你其实都能够看到陈佩斯的用心,他真的是用生命在热爱他的这一份事业。
又或者说陈佩斯始终没有将喜剧作为事业来发展,而是作为一种艺术来敬仰。
结语这样开创中国小品,引领着喜剧艺术往前走的先辈,也真的可以称之为“德艺双馨”。
难怪人到70岁,活跃在大众的视线中的陈佩斯,还能够收获一致好评。
来源:娱情予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