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92岁黄遵宪:从艺80年,一生东柳情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21 12:12 4

摘要:12月20日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重点传统复排剧目柳子戏《孙安动本》汇报演出暨“东柳新韵 梨园流芳”——著名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先生从艺八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东柳戏院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12月20日晚,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重点传统复排剧目柳子戏《孙安动本》汇报演出暨“东柳新韵 梨园流芳”——著名柳子戏表演艺术家黄遵宪先生从艺八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东柳戏院举办。

现场,92岁的黄遵宪向剧团捐赠了一批珍贵的柳子戏文史资料。这是他退休后在做的工作,也是他一直惦记的心事。“我觉得把它捐给剧团保存更有意义。”为了柳子戏的薪火相传,黄遵宪奉献了毕生精力。

“我热爱这个艺术工作”

黄遵宪是1959年柳子戏《孙安动本》首演时第一代“孙安”扮演者,也是戏曲电影《孙安动本》中“孙安”扮演者,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传承一线,不仅为柳子戏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践与传播,助推山东戏曲艺术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2年,黄遵宪出生于菏泽郓城县黄岗村。这里是柳子戏最活跃的地方之一。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柳子戏产生了兴趣。黄遵宪天资聪颖,13岁拜师柳子戏老艺人张元伶后,三四年便唱得有模有样,还学会了不少武戏把式。“我小的时候,家庭很穷,为了有口饭吃,进入了一个艺术戏班。”黄遵宪回忆道。这个艺术戏班,就是“郓城县工农剧社”。1956年,剧社更名为“国营郓城县工农剧团”。1959年6月,剧团调至济南,正式挂牌成立“山东省柳子剧团”。

“在这个舞台上,我跟随很多艺术家学到了一些本领,为群众演出。”提到剧团,黄遵宪难掩激动之情,“我热爱柳子戏,热爱这个艺术工作。”

把柳子戏从地方带向全国

《孙安动本》是柳子戏的看家大戏。1958年,有一出老戏叫《三上本》很受欢迎,省里就派了一些专家帮着整理排演这个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孙安动本》。剧目讲述的是明朝万历初年,曹州知府孙安弹劾当朝太师私吞赈粮却获罪的曲折故事。作为饰演孙安的主角,黄遵宪倾注了自己心血与感悟,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宁死不屈、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

1959年11月,山东省柳子剧团进京演出,引起强烈反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观看柳子戏《孙安动本》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东柳重青》,评价扮演孙安的黄遵宪“是从武生基础上演老生的,能做能唱,很见功力”。

黄遵宪把柳子戏这个地方剧种唱遍大半个中国,红极一时。1962年,《孙安动本》被拍成电影,从舞台搬上荧幕,柳子戏的声誉更是达到了巅峰。黄遵宪与《孙安动本》彼此互相成就。只要一提孙安,老戏迷就能想到黄遵宪。

在柳子戏上深耕几十载,黄遵宪立足剧种和自身条件开拓创新,开启了以细腻清晰的夹本嗓主演“挂须老生”的先河,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代表剧目有《打登州》《斩貂蝉》《张飞闯辕门》等。

让更多人听得懂柳子戏

退休后的黄遵宪,致力于剧种传承发展。他每天除了整理柳子戏的文史资料,还抽时间到剧团排练现场指导青年演员排练演出。他先后为剧团传承复排了《张飞闯辕门》《黄桑店》《抱妆盒》《御碑亭》等传统剧目,并接续培养了三代“孙安”。

这次复排《孙安动本》,黄遵宪仍每天坚持坐轮椅到现场,看演员们的表演并提出指导意见。复排首演成功,他评价“演得挺好,唱词清亮,吐字和动作上都好多了”。黄遵宪对徒弟非常严格,一直要求高标准,“马虎了是不行的”。

山东省柳子剧团是“天下第一团”,这个称号代表着一个戏曲剧种全国仅剩一家专业院团的情况。如何把地方稀有剧种唱响,让更多人喜欢?黄遵宪表示,要一代一代的往下传,要把它变成一个大家都听得懂的戏。

要达到这个目标,黄遵宪的原则是,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他看来,柳子戏要传承发展,不能原封不动过去的曲子,可以填词,也可以去词,还可以综合起来唱,要在改革中发展,改革了以后还得是柳子戏的韵味。

黄遵宪告诫后辈,艺术需要用心去感悟,“我是这样做的,也希望年轻的演员们,能够刻苦练功,不管哪个角色,都要用心去学习,努力演好,演到位,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好的成绩。”

今年92岁的黄遵宪仍然时刻挂念着柳子戏的传承。“只要单位需要,只要我还有力气,我会继续为了柳子戏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黄遵宪说。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