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云金的这波起诉,不管是肉夹馍还是“诈捐”,都透着一股江湖味儿:纠纷不断、恩怨不休,简直活成了“相声界连续剧”。但咱掰开揉碎了看,这事儿可不单单是“谁造谣谁倒霉”这么简单,而是藏着几个值得琢磨的层面——比如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界限,网络舆论的狂欢代价,甚至还有这位
曹云金的这波起诉,不管是肉夹馍还是“诈捐”,都透着一股江湖味儿:纠纷不断、恩怨不休,简直活成了“相声界连续剧”。但咱掰开揉碎了看,这事儿可不单单是“谁造谣谁倒霉”这么简单,而是藏着几个值得琢磨的层面——比如公众人物的名誉权界限,网络舆论的狂欢代价,甚至还有这位昔日相声新星的“江湖处境”。
先说肉夹馍事件吧,这事儿听着像段子,但细想很讽刺。肉夹馍,作为国民级美食,硬是被扯进了官司里。大唐雷音说曹云金拍个小视频赚了10万广告费,曹云金直接否认并反手起诉。咱普通人光吃个肉夹馍可能要纠结加不加香菜,曹云金却因为这馍差点儿“人设翻车”。你说这事滑稽不滑稽?
不过仔细一想,大唐雷音的操作也不算新鲜。如今自媒体时代,不少人靠抹黑、揣测、编故事搏眼球,反正一句“疑似”打头,你曹云金辟谣不成,吃瓜群众就算信了;你反击起诉,那更好,热度直接拉满。这么算下来,这一波,输的还真不一定是造谣者。
再说“诈捐事件”。曹云金当初捐了20万给河北水灾,但天津杜导说这钱根本没捐,赤裸裸指责“诈捐”。这话搁谁头上,谁能受得了?关键是,“诈捐”这种指控,打的可是人品和底线,分分钟让公众人物一辈子翻不了身。如果不是曹云金确有证据在手,这波恐怕真要被舆论活埋。更妙的是,杜导的质疑居然能成舆论热点,说明曹云金在大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早已滑坡——这才是这件事的真正要害。
从“诈捐”到肉夹馍,这两起案子拎出来都是小事,却串联起了曹云金近年来的“悲情人设”。他从当年德云社叛将,走到现在听云轩主事人,努力证明自己不靠郭德纲也能活得精彩。可如今,网上稍有风吹草动,他就成了攻击的靶子。说白了,他的路走得不顺,不全是别人害的。
但这事儿最有意思的,还是郑好为什么没被告。要知道,郑好没少在直播间对曹云金指指点点,可曹云金偏偏不理他。看上去像是“以德报怨”,实际上可能是无奈之举。郑好的吐槽大多抓着实际事例,比如曹云金对“探清水河”的反复说法,或者他评价德云社月薪,这种言论不但不构成诽谤,还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批评。虽然有些言辞犀利,但只要人家不乱编事实,起诉基本没戏。曹云金团队权衡利弊后,干脆避开这个麻烦,毕竟随便起诉还输了官司,这舆论场就彻底翻车了。
但有意思的是,网友对此却不太买账。为什么?因为郑好的话刺中了某种痛点。曹云金离开德云社后,带着一种“我能比你们强”的底气,力争在相声界站稳脚跟。可是这些年来,他的存在感更多靠“骂战”和“争议”维系,作品、舞台表现没形成绝对压制力。郑好的攻击之所以刺耳,正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网友对他的真实看法:你不是个“靠作品说话”的人。
这背后反映的是公众对“德云社叛将”的复杂心理。一方面,有人觉得曹云金是勇敢反抗体制化大社团的“个体英雄”,但另一方面,他又没能彻底“翻身证明”,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随意调侃、消遣的对象。这种“想支持但也失望”的情绪,很微妙。
最后说回名誉权和网络环境。明星起诉造谣者,早已不是新鲜事,但真能告赢、告得有声有色的并不多。如今造谣成本低、辟谣成本高,吃瓜群众对大部分澄清又不感兴趣,谁有时间搞清楚你肉夹馍到底是不是广告?曹云金这种起诉,有一定示范作用,但更大的意义可能是告诉公众人物:比起事后维权,树立“可信形象”更重要。人设立稳了,网络攻击再多也难撼动。而曹云金,这块短板其实挺明显。
最后,我想问一句:名誉权是法律底线,但网友一边倒的质疑,到底是网络恶意,还是对公众人物更高要求的体现?在这个动不动就靠流量拉票的时代,大家对明星是不是也越来越“狠”了?评论区聊聊呗。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