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群体的角度讲,那就一定要讲求社会性。比如这个作品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这个作品有很强的技巧,也就是说要有包袱,要好笑;再比如说,这个作品要高级而不是低级,可以通俗,但绝对不能低俗,包括那些所谓的脏口、伦理哏,就是不高级。
什么样的相声才能称之为好的相声?个人认为可以从个体与群体的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个体的角度说,只要你喜欢的相声,就是好相声。
从群体的角度讲,那就一定要讲求社会性。比如这个作品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这个作品有很强的技巧,也就是说要有包袱,要好笑;再比如说,这个作品要高级而不是低级,可以通俗,但绝对不能低俗,包括那些所谓的脏口、伦理哏,就是不高级。
那么按照群体的要求说,这样的好相声多吗?
我个人认为,从侯宝林、马三立说起,直到马季、姜昆以及今天的郭德纲,这样的作品肯定有,但也确实不是很多。
比如那些能上央视春晚的段子,基本都达到了这些要求。
不过也实事求是地说,这几点全部符合的精品,每年能有那么三五个也就非常不错了。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就是现在剧场中演出的相声,多数都不符合这些要求。
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剧场是面向观众的,是面向市场的,是涉及到观众花钱的。
包括德云社的演员在内,小剧场的演出符合以上全部要求的作品真的不多。
同时还要承认,能在小剧场搞演出,甚至能到大剧场、体育场搞商演,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从目前看,也只有德云社、青曲社、听云轩、嘻哈包袱铺、大逗相声社、相声新势力等国内有影响的社团能做到盈利。
而其他一些国有行业内的曲艺团、说唱团、文工团的演员们,他们基本都做不到。
说得直白一点,这些人搞商演大多都卖不出票。即便能卖出票,也卖不上价。而这些人,他们完全就是靠着工资过活。
实际上,在30年甚至40年以前,这些院团还是为社会做出过很大贡献的,比如他们经常去学校、去工厂、去社区、去农村演出,这也是国有曲艺社团的主要社会功能。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家家有电视、人手一部手机的情况下,这种演出如果没有精品,真的是不受待见。
因此,体制内的这些演员被很多人斥责为寄生虫。
就在近日,侯耀华老先生也谈到了这个现象。他斥责那些体制内只拿工资无所事事的某些演员: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来源:九月出酒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