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芳的一生都奔赴在为艺术献身的道路上,就像当年为她“起名”的那位导演一样,似乎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谢芳与艺术一生的不解之缘。
在早期的影视作品中,几乎没有女性题材的优秀作品,更没有“女性意识觉醒”的概念。
因此当谢芳出现在荧幕上时,几乎给当时所有的青年女性,带来了一股清泉般生命力,给与了我们很多力量。
然而这一代人的梦,在2024年的12月19日正式落下帷幕。
谢芳的一生都奔赴在为艺术献身的道路上,就像当年为她“起名”的那位导演一样,似乎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谢芳与艺术一生的不解之缘。
谢芳出生在湖北,在自己还没来得及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被迫和家人几次迁徙,由南到北再从北到南,辗转往返于湖南、北京、上海等地。
跨越了半个中国的迁徙途中,谢芳完成了整个童年的成长。而作为当年高知分子的父母,将对祖国的担忧与希望,寄情于在这个时期出生的谢芳身上,并给她起名“谢怀复”。
童年时期的谢芳没能按时上学,知识的启蒙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父亲是当年神学院的教授,母亲则在燕京大学读书,但是由于战火不断侵袭,母亲的学业被迫中断,后来因为几次迁徙,从北京搬到上海,母亲再没有机会回到燕京。
但是到了上海后谢芳也没能安心读书,为了能让谢芳正常接受教育,父母带着她辗转与广东和湖北等地,父亲觉得谢芳年纪轻轻便游走四方,便给她改名“谢方”。
叫“谢方”时是1952年的土改运动,那一年谢方17岁。
七年后,24岁的“谢方”遇到了《青春之歌》,遇到了自己艺术生命的缘起。但那时的电影拍摄和演出,对于剧组人员花名册并不重视,因而在《青春之歌》上映前夕,制作团队都还不能确定谢芳的名字究竟是哪两个字。因为着急又找不到当事人,导演便从演员的性别判断,理所当然的写上了“谢芳”二字。
从此以后“谢芳”的名字便伴随她整个生命,因艺术赐名,为艺术献出一生,谢芳似乎就是为了荧幕而生。
勇敢是一生的底色因为有了从小和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再加上受到父母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谢芳用一生都在诠释“勇敢”的意义。
在那个年代女人的个人思想几乎被传统思想禁锢,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敢向别人提自己的要求,当时的社会形态默认没有想法,没有要求才是正确的。
但是谢芳不这样想。
此时的谢芳已经接连出演过几部大戏,《白毛女》中的喜儿、《刘三姐》中的刘三姐,都是勇敢的女性角色,这也让她与自己的爱人张目结识。
谢芳勇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不代表张目也敢。两人经过多次的戏中磨合后,暗生情愫,谢芳便主动向张目表达爱意,私下赠送了自己织的毛衣给张目。
本以为是两情相悦的事情,谢芳便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向张目示爱。谢芳的做法放在当今社会,都没有几个女子能够像她这样勇敢做出来,但是谢芳却敢。
谢芳以为自己的做法会让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但是张目却觉得谢芳做了一件“很让人羞愧”的事情,转而就将谢芳送给他的毛衣还了回来。
被退回“爱情信物”其意思昭然若揭,谢芳勇敢地面对这样的结果,两人的感情重新从朋友开始,但在后期的工作中,谢芳的性格被张目慢慢接受,也真正被谢芳所吸引,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并且相扶到老一辈子。
谢芳对于自己爱情勇于追求,同样在面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时,也是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实现。
谢芳一生饰演的荧幕角色有很多,但要是让她在“林道静”和“陶岚”中选一个的话,谢芳大概会选“陶岚”。
“林道静”是谢芳认识的第一个荧幕女性,那时的她对人生还没有多少感悟,对拍电影还比较生疏,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也缺乏自己的理解,谢芳只是做到了导演要求的样子。
所以在后期谢芳成熟后再重新回看自己饰演的“林道静”时,自己总是有诸多的不满意,她甚至希望过如果有重拍的机会,自己一定会比第一次的“林道静”更优秀。
相比之下谢芳更喜欢“陶岚”,因为“陶岚”的出现是谢芳人生最成熟的时期。
作为家里最受宠爱的孩子,谢芳几乎从小从没被约束过,父母极尽所能地保留了谢芳的天性,这得以让谢芳的思想更加开阔,同时自己在当年的女孩子中,也属于出众且叛逆的一类。
所以当谢芳看到小说《早春二月》,看到书中描写“陶岚”的样子时,谢芳觉得那时的“陶岚”就站在自己面前,像书中人物对话一样,谢芳也正站在“陶岚”的面前。
那一刻她感受到了人物与角色的相融合,谢芳知道这将会是自己最喜爱的角色。
而结果也正验证了谢芳的想法,由于《早春二月》的筹备周期比较充足,谢芳趁此机会不断和导演打磨提炼角色的精华,试图演绎出完美的“陶岚”。
当人物亮相在荧幕上时,不仅谢芳喜爱“陶岚”,“陶岚”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直至今日谢芳仍被视为第一批知识女性的形象代表,她引领了那一代人对于知识女性的渴望,也开创了新一代女性冲破思想牢笼,为自由和理想自强不息的先河。
谢芳作为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言人,她的生命终结在2024年12月19日这一天,但她的艺术生命或将永远留存在人间。
来源:星星妈妈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