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细腻婉约的情感哲思表达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20 09:36 4

摘要:是枝裕和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揭示情感、挖掘人性,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传达出含蓄隽永的韵味,给观众留下回味和思索的空间。近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如父如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 周仲谋

是枝裕和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揭示情感、挖掘人性,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传达出含蓄隽永的韵味,给观众留下回味和思索的空间。近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如父如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如父如子》剧照

在大公司担任高管的野野宫良多工作努力,要强上进,他和妻子野野宫绿有一个乖巧听话的儿子庆多,一家三口衣食无忧,生活条件优渥。然而,一个来自医院的电话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原来当年他们和另一户人家抱错了孩子,庆多是斋木雄大和尤加利夫妇的亲生儿子,而良多和绿的儿子一直被斋木家抚养,并起名为斋木琉晴。是换回亲生儿子?还是继续抚养没有血缘关系但已有浓浓亲情的养子?两个家庭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

与《步履不停》表现一天一夜里一个普通家庭在聚会中发生的种种琐事不同,《如父如子》的题材颇具戏剧性,两个家庭抱错孩子的情节,是能够引发强烈矛盾冲突的。然而,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是枝裕和的风格,叙事极为克制与冷静。即便是面对过错方的医院和护士,两个家庭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压抑着内心的愤怒和痛苦,温和有礼地待人接物。影片有意识地淡化了情节上的冲突,让人物、事件回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细节里展开细腻的情感描绘,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挣扎与和解宽容。

影片叙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正如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所说,这种对生活的连续或“生活流”式的表达,“不断引出各种心理-物理的对应”,“暗示出一个可以恰切地称之为‘生活’的现实”。在遵循生活本身的现实逻辑和情感逻辑的基础上,影片采取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例如,当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后,坐在车里的良多挥拳砸向车窗,此时车外正下着雨,雨滴顺着车窗蜿蜒向下流动,雨天的场景与良多懊恼的心情相互映衬。野野宫夫妇首次与斋木夫妇会面,汽车在隧道里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幽暗深邃的环境暗示着人物前途未卜的心情。在后续的情节中,影片基本上都能把环境、风景与人物情感心理相互融合,把人的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环境把人物内敛的情感加以外化,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表达效果。

在两个家庭围绕孩子展开的交往中,影片对贫富家庭情况进行了对比,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本的社会现状。从衣着打扮上,野野宫良多精致考究的西装领带,一丝不乱的发型,都表明他作为精英阶层成功人士的身份。斋木雄大则衣着随意、不修边幅,并暴露出爱占小便宜的缺点。两对夫妇首次见面后的告别,影片用俯拍镜头表现了他们各自驾驶的档次悬殊的汽车。除了职业、身份的差异外,他们各自的房屋和居住环境也显露出日本社会贫富之间的差距。

良多与雄大最大的不同,是对父亲角色的理解和教育观念上。作为公司骨干,良多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儿。他一心追求上进,总是一脸严肃,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庆多从小就能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事情,出类拔萃。雄大则采取放养式的教育,对孩子们不做过多要求,更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当两人探讨是否应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的问题时,良多说自己有很多别人代替不了的工作要做,为自己无暇陪伴孩子开脱。雄大则反问,父亲不也是重要的、无法替代的工作吗?不同观念的碰撞,使片中两个家庭互换孩子的情节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让人联想到当下“卷”和“躺”的国内教育状况。

影片还展现了父亲和儿子的双重成长经历。在与斋木一家的不断接触中,特别是庆多和琉晴两个小孩相互交换之后,良多意识到自己在扮演父亲角色时的严重不足。影片以一定篇幅表现了良多与原生家庭中父亲和继母之间的关系,他潜移默化地在以当年自己父亲的严厉方式来对待庆多和琉晴。斋木的那句“不一定要跟你父亲一样啊”,让良多有所感悟,工作上的变动也让他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他陪琉晴玩“枪战”和“钓鱼”游戏,买了帐篷和家人一起露营,还到斋木家找庆多,向庆多真诚地道歉,真正懂得了“如何做父亲”。

在作为儿子的角色上,良多从未向温柔对待自己的继母叫过一声“妈妈”,也未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当他把赔偿金丢还给护士宫崎祥子,向她发出愤怒的谴责时,护士的养子勇敢地挡在她面前,声称“她是我妈妈”。这件事给良多很大触动,他主动给继母打电话,并为以前的过错向她道歉,获得了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疗愈。

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使得片名“如父如子”有了双重意蕴。一方面,“如父如子”描述了一种不是亲生父子却胜似父子的亲情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血缘的限制。另一方面,暗示主人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肩负起既是父亲又是儿子的角色,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成长和蜕变。片尾关于“蝉”的对话,也是对主人公的点化,富有隐喻色彩。

《如父如子》通过讲述两个家庭抱错孩子的故事,表达了细腻、幽深、复杂的情感,让主人公完成了一次人生境界的升华,彰显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影片关于“如何做父亲”“血缘关系和抚养亲情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将引发观众持久的思考。(周仲谋)

来源:光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