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李乃文饰演的狄仁拇指上的韘 扳指的前身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19 09:57 4

摘要:近日热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李乃文饰演的狄仁拇指上有个饰品在镜头中多次出现。这个就是扳指的前身韘(shè)。韘最初是一种射箭时戴在手指上的工具,用于保护手指并方便拉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射箭活动频繁的古代社会,为了避免手指被弓弦擦伤,人们就开始使用类似

近日热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李乃文饰演的狄仁拇指上有个饰品在镜头中多次出现。这个就是扳指的前身 (shè)。韘最初是一种射箭时戴在手指上的工具,用于保护手指并方便拉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射箭活动频繁的古代社会,为了避免手指被弓弦擦伤,人们就开始使用类似韘的器具。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韘的早期形态,当时的韘比较简单,主要是实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韘成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品。它被人们佩戴在身上,体现身份地位和审美情趣。而且韘的装饰图案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寓意,如雕刻龙凤图案的韘可能象征着吉祥、尊贵等含义。

韘,这一古老的器物,其起源与古代的射箭活动紧密相连。在遥远的史前时期,当人类开始运用弓箭进行狩猎与战争时,为了保护手指免受弓弦强劲的拉力与摩擦之苦,韘应运而生。最初的韘,形态质朴而实用,多采用兽骨、角质等材料制成。它们简单的造型,仅仅是为了满足在拉弓射箭时垫护手指这一基本需求,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有着最纯粹的功能性起源,成为了古代武士们手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默默见证着人类早期为生存而奋斗的岁月。

妇好墓玉韘

出土于商代殷墟妇好墓,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韘。其有走弦的槽、拴绳的眼,是拉弓射箭的实用器,也有外缘下角跨出一个带尖钩的,呈斜坡状,带纹饰,类似稍宽点的戒指,更为精美。

随着时光的推移,社会逐渐从蒙昧走向文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工艺水平不断提升,韘也开始了它的演变之旅。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使得青铜韘出现。这一时期的韘,在保留基本护手功能的同时,其造型开始有了细微的变化,表面出现了简单的纹饰,线条刚劲质朴,彰显着那个时代庄重威严的审美风尚,暗示着社会等级制度下贵族阶层对器物精致化的追求,也预示着韘从单纯的实用品向兼具装饰性器物的转变。

三门峡虢国墓地青玉韘

1990 年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此玉韘为青玉制,质地细腻,不透明,受沁后呈灰白色。整体呈斜筒状,正面如鼻头状凸起,横断面呈椭圆形,背部筒壁较矮,中间纵向起一棱脊,底端与一侧面分别有四个对穿细小孔,下端底部平齐。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文化艺术空前繁荣,韘也迎来了更为华丽的转身。玉质韘逐渐成为主流,这得益于当时玉文化的昌盛以及琢玉工艺的精湛发展。此时的玉韘,造型更加丰富多样,雕刻工艺更是精妙绝伦。工匠们运用浮雕、阴刻等技法,在韘上雕琢出精美的蟠螭纹、云纹等图案,使其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不再仅仅是武士的专属,更成为了贵族阶层彰显身份地位与高雅品味的象征,频繁出现在各种礼仪场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社交意义,折射出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中,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构建。

曾侯乙墓坡形扳指

其坡形扳指已经与当今的坡形扳指没什么大的区别,主要用于软弓,适合女性射手。

秦汉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韘的演变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韘形佩的诞生。汉代的韘形佩,在继承战国玉韘造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形态变得更为扁薄灵动,主体部分保留韘的基本轮廓,却在边缘处延伸出各种装饰性的附饰,如龙、凤、螭等祥瑞动物造型,线条流畅婉转,充满了动感与生命力。玉质选材精良,温润细腻的和田玉被大量运用,经过精心打磨后,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泽。这些韘形佩不仅是日常佩戴的精美饰品,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成为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下随葬品中的重要一员,被赋予了驱邪避灾、保佑灵魂的神秘力量,在生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让后世得以窥探汉代雄浑大气又浪漫多姿的文化风貌。

临沂洪家店刘疵墓韘形玉佩

1978 年出土,共有 3 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长 10 厘米、宽 5.7 厘米,中部椭圆形较厚,中有圆孔,正面隆起,背面较平,上端起尖,两面均有阴线刻云纹,两侧透雕云纹附饰,一侧还雕刻有一猴高坐云端及一低首翘尾螭虎 。另外两件较小,一件长 6.5 厘米、宽 4.9 厘米,一侧镂空雕刻一卷尾神兽,另一侧为云纹;另一件长 8.0 厘米、宽 6.5 厘米,一侧镂空雕刻一曲尾螭虎,另一侧镂空雕刻兽尾清晰可辨。

西汉海昏侯主椁室东室龙凤韘形佩

2015 年出土,玉佩质地精美,上面雕刻有龙、凤等图案,造型为椭圆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圆孔,近似于鸡心的形状。

宋代社会风气相对文弱,军事活动减少,韘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弱化,装饰性更为突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玉扳指,样式丰富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其雕刻工艺精湛,常运用镂雕、浮雕等技法,纹饰细腻、繁复,如镂雕双螭飞虎纹韘形佩等,但与汉代相比,少了几分劲健之气,更多的是圆润之美。明代韘形佩的制作材质除了传统玉质外,还出现了青花瓷与白玉相结合等新形式,体现了当时的创新精神。同时,其象征意义得到增强,不仅代表官员身份地位,还被赋予了勇气、正义等含义,甚至被认为有神秘功效。在造型上,坡形扳指一直沿用到明代,且制作更加精致,不过在长度、厚度等方面可能有所变化。

清朝初期,八旗子弟重视骑射,扳指仍有一定实用功能,但随着社会稳定,军事活动减少,扳指逐渐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身份地位象征。其制作材质愈发丰富,包括犀角、象牙、水晶、瓷等,工艺也更加精湛,有的还饰有精美的纹饰或镌刻诗句。清代扳指普遍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缘向前凸,这种规整、圆润的形制已完全不适合射箭。此外,扳指受到森严等级制约,不同身份的人佩戴的扳指材质和工艺不同,如皇帝的御用扳指、御赐扳指等,形成了独特的扳指文化。乾隆皇帝对玉扳指情有独钟,使其走上了具有高艺术趣味的大雅之堂。

从原始社会的实用护手工具到封建社会的礼仪装饰珍品,韘的演变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它是古代手工艺人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不断升华的见证,更是一部跨越时空、书写在器物上的历史长卷,持续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我们不断探寻其背后所蕴含的无尽奥秘与深远意义,让古代文明的熠熠光辉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来源:我是丁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