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幕女性故事还可以做得更好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18 10:15 4

摘要:女性故事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甚至过度的关注。在这个视觉媒体拥有压倒性传播力量的时代,荧幕上的女性故事显然更容易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人人皆可议的焦点。近期热映的邵艺辉自编自导的电影《好东西》将2024年的荧幕女性故事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当一个单亲妈妈身

荧幕女性故事同所有女性故事一样,讲述的是一种身份及其背后的一系列生命伦理,而不是消费一种身份及其被符号化的一系列快感。

女性故事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甚至过度的关注。在这个视觉媒体拥有压倒性传播力量的时代,荧幕上的女性故事显然更容易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人人皆可议的焦点。近期热映的邵艺辉自编自导的电影《好东西》将2024年的荧幕女性故事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当一个单亲妈妈身体力行地颠覆苦情生活,当铁娘子和文艺少女建立起温柔且坚定的姐妹情谊,当一个酷小孩用纯真又犀利的话语驳斥爹味说教,当饭桌对话变成“雄竞”的战场和女性联盟的审判,《好东西》一一击中了当今市场的爽点与爆点,拉满的情绪价值使之实现了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轻盈的表达并不是沉重议题的解药

轻盈,是《好东西》的影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不言而喻的是,90后的邵艺辉深知困在内卷与倦怠之中的现代芸芸众生需要一种怎样的人物和故事:不是“成为大女主”的涅槃重生,而是“作为大女主”的所向披靡,不是深陷中年危机的挣扎与狼狈,而是不仅拥有解构被定义身份的勇气,更拥有众人仰慕的魅力和收放自如的能力。即使是“小女主们”也轻盈得令人艳羡。无论是在爱和肯定的怀抱中肆意生长的童年,还是爱得起海王也放得下渣男的青春,抑或无关年龄的洒脱与睿智,以及身处任何境地都能够自洽与自得,正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人生。更不要说这一切还包裹在明亮的色彩和轻快的节奏中,具象于幽默戏谑的口吻和语惊四座的金句中。

邵艺辉无疑是格外敏锐,也格外聪明的。如果说当年的《爱情神话》赢在了它充满烟火气的灵动与俏皮,那么如今的《好东西》则赢在了它对当下社会心理的全面把控,对细小敏感神经的精准刺激。尤其是对那些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们来说,酣畅淋漓的影院两小时犹如一场氧浓度极高的疗愈,是对身心俱疲的自己的犒赏。《好东西》的过人之处在于几乎每一场冲突和冲突的化解都能对准不同人群的情绪痛点:情感的、亲子的、教育的、职场的,使观众能够各取所需地代入和共鸣;嬉笑怒骂皆流露出一种有意无意的松弛,道出了无数人想说却不敢说,或者压根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话,使笑泪夹杂的观影变成了一场打通周身经脉的精神按摩;温暖的光影和绝妙的音效组合营造出唯美的格调,使柴米油盐的繁冗日常也拥有了诗意的浪漫;三个女性人物各自独立潇洒的气质和相互之间舒适融洽的关系,把理应一地鸡毛的日子过成了令人神往的乌托邦。

但显然,轻盈自有轻盈的风险。轻盈的人设容易悬浮游离,轻盈的叙事容易流于表面,轻盈的台词容易空洞做作,轻盈的格调容易形成幻象。当独自在上海打拼、离异带娃、从事着内卷严重的新媒体行业的大女主被打造成“强大自信精力充沛的单身妈妈”的人设,现实中该有的重重压力和困顿都纷纷退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她让路。况且无论是柔弱、卑微、浑浑噩噩的女二,还是纯真、阳光、自由自信的小孩,更不用说那几位自私自恋、愚蠢油腻的男性人物犹如跳梁小丑一般,都成为大女主在不同关系中强大与坚韧的“陪衬”,不可避免地使人物呈现出另一种脸谱化的扁平,也在无形中削弱了人物关系该有的复杂和深度。当爆款金句输出得过于密集,甚至为此还制造了许多内在逻辑经不起推敲的“巧合”桥段,难免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也使情节被或多或少地肢解而显得碎片化。此外,无论是精致的室内布景,还是小资的生活品位,抑或是前卫的文艺氛围,每一帧画面都散发着犹如粉红泡泡一般迷人的光彩,以至于有了一种浓浓的滤镜感,而消解了电影本该有的真实质感。

事实上,“四两拨千斤”本就是种很难拿捏的微妙技艺,少一分则难以被察觉,多一分则容易显得刻意,甚至时常由于用力过猛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是,话又说回来,轻盈的表达并不是沉重议题的解药,“举重若轻”也并不一定高于或者优于“举重若重”。比如,同样是女性故事,不久前热映的《出走的决心》则显示出“苦难叙事”厚重而沉稳的能量。在那里,命运无常的漩涡、现实倒逼的磨砺、内生力量不断积聚后的爆发与迭代,都在塑造一个更加立体与饱满的女性形象,也让女性觉醒和成长的故事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当生活的褶皱布满女主沧桑的脸庞,那不够精致,甚至略显笨拙的刚毅无疑更让人感到心灵的震颤,也更容易让人产生深入的共情。此时再看摆放在女主房间的那束花,或是满天霞光映照下的那袭红裙,同样具有浪漫唯美的色彩和隐喻象征的深意,却毫不显得违和与失真。又如,同样探讨两性关系,2023年上映的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则诠释了“受害者”身份内在的复杂与含混。在那里,女主的困境没有被简单归于“性别问题”,困境的化解也没有简单诉诸权力关系的倒置,而是采用多维的人物塑造、开放式的叙事逻辑、冷峻而理性的旁观者视角,袒露两性双方在情感、婚姻与家庭中的各自斡旋,以及在社会中遭受的不同偏见和道德审判。当“不完美受害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逐一显露,观众也在一次次形成,又一次次质疑甚至解构自己判断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与他者的微妙张力,不断追问何为真正的“结构性问题”。

当然,轻盈不是电影的原罪,特别是有了“都市喜剧”这张“免死金牌”,为了轻盈而轻盈都谈不上一种罪过,毕竟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过于复杂深刻的叙事会提高观影的门槛,过度沉重压抑的氛围会消磨观众的耐心。(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来源:贴近地面飞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