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既拍电影又当代表,这双面人生有啥看头?
当贾樟柯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两会现场时,人们才意识到:这个总在电影里聚焦县城小人物的导演,早已从文艺青年蜕变为敢于直面社会的公共知识分子。
当贾樟柯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两会现场时,人们才意识到:这个总在电影里聚焦县城小人物的导演,早已从文艺青年蜕变为敢于直面社会的公共知识分子。
当镜头扫过汾阳街头斑驳的标语墙,掠过大同矿区浓烟滚滚的烟囱,停留在小武蹲在墙角抽烟的背影上,我们忽然意识到:贾樟柯的电影从来不是简单的影像记录,而是用县城的烟火气织就的时代标本。
从《站台》到《世界》,从《小武》到《山河故人》,贾樟柯的镜头始终聚焦着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普通人,而这一切创作的源头,都藏在他与汾阳这座"边城"的生命羁绊里。
这些国产佳作,为何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有人说,最好的电影往往诞生于夹缝之中。
他曾花费了成本20w,且没有任何专业演员拍摄的一部“处女作”,就直接被封禁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