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歌手2025》总决赛落幕,陈楚生凭借原创作品《获奖之作》斩获歌王。节目播出两小时内,“陈楚生 难听”词条空降文娱榜前五,却在两分钟内被“歌王诞生”话题顶替,撤热搜速度引发网友集体吐槽:“演都不演了是吧?”
8月8日,《歌手2025》总决赛落幕,陈楚生凭借原创作品《获奖之作》斩获歌王。节目播出两小时内,“陈楚生 难听”词条空降文娱榜前五,却在两分钟内被“歌王诞生”话题顶替,撤热搜速度引发网友集体吐槽:“演都不演了是吧?”
有现场观众爆料,直播前“陈楚生第一”的内部手写排名图已在粉丝群疯传了。当晚帮唱环节他与郑钧合作的《赤裸裸》仅获第三名,独唱环节却以38.6%断层票数逆袭,甚至出现“某时段票数增速达正常值3.7倍”的异常数据。芒果TV会员投票占比35%的规则,更让观众直呼“付费打投实锤”。
1. 帮唱环节“第三”到独唱“第一”的逻辑断层
首轮帮唱中,陈楚生与郑钧的摇滚演绎被观众吐槽“中年KTV现场”,专业乐评人指出其音域G2-A4连续三场降调,高音依赖修音。但是次轮独唱《获奖之作》却以“走心歌词”扭转局面,最终两轮综合得分断层夺冠了。有观众指出赛制漏洞:“七选三投票机制让粉丝可分散票数,避开强敌。”
2. 对比同期选手的“实力反差”
单依纯与王力宏合作的《落叶归根》被赞“开口跪”,但在次轮原创《有趣》仅获第六国际唱将米奇与原唱合唱《Never Enough》被称“闭麦式演出”,最终排名第四李佳薇十年后再唱《煎熬》泪洒舞台,却因首轮排名靠后错失竞争力“六位女歌手衬托男歌手登基”的标签在社交平台刷屏,更有网友整理“芒果系艺人新增8个代言”的时间线,质疑资本护航意图明显。
这不是《歌手》首次陷入“歌王争议”。
在2024年,那英仅一次夺冠却成歌王,2020年华晨宇淘汰米西亚、周深夺冠,均引发类似质疑。节目豆瓣评分从4.3暴跌至3.8,创历届最低,评论区满屏"黑幕"指责。
乐评人丁太升评价陈楚生“是靠疯狂煽情取胜”,这也引发了更深层讨论:音乐竞技的本质是技术还是情感?陈楚生经纪人回应:“歌王是鞭策,不是终点。”但观众似乎更在意“公平性”的崩塌——当投票机制、专业评审、大众审美三者割裂,节目公信力正在被透支。
在“快餐式娱乐”主导的当下,陈楚生这类创作型歌手的突围本该是惊喜的。但当“情怀分”与“资本力量”两者交织时,胜利反而成了争议的放大镜。有观众留言:“如果单依纯夺冠,我会觉得是实力;如果米奇夺冠,我会觉得是国际认可。但陈楚生...像极了芒果台给自家的孩子发奖状。”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国内音综的困境:当流量与专业难以平衡,当资本与艺术相互裹挟,观众期待的“纯粹音乐对决”或许只能存在于想象里。
或许正如陈楚生所说:“没有歌王,只有每个热爱音乐的人。”但当节目组亲手将“歌王”头衔变成争议符号时,真正受伤的,是那些曾为舞台热泪盈眶的观众。下一次,我们是否还能相信“公平”二字?
对于陈楚生斩获歌王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来源:丸子爱闹腾